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骁 《广告大观》2003,(6):89-89
贺岁片大腕冯小刚主打影片《大腕》曾火了一把,不同的是:他这回拿出来涮的却是广告。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电影的迅速国际化,一些国产“大片”也开始纷纷借助国际营销手段,寻求自身的投资回报.而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借助电影贴片广告。在电影发行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而为这一高明手段沾沾自喜时,却又有消费者站出来说不,而《英雄》这一商业和艺术皆为佳作的电影,成了这一交锋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4.
5.
“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是迈克尔&;#183;戈德海伯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的文章中提出来的。戈德海伯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来说,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的过剩,稀缺的资源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  相似文献   

6.
王郁斌 《广告大观》2004,(10):62-63
关于电影《十面埋伏》,制片人张伟平早早放出风声:它采用的宣传规模与攻势比《英雄》更为强大!他还见多识广地搬出好莱坞大片的市场运作模式为其正名,日“电影营销”,一副“国际化”的见识与气魄。  相似文献   

7.
籍元  崔翎暄 《商》2014,(9):91-91
准确的说,这两本书,应该分为三本书来读,而他们之间又构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克劳德霍普斯金的《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构成,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位作者,在成为广告人之间的经历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广告人的经验。第二部分有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单独构成,主要记述的是他创办奥美广告公司以后的一些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在于成为一个广告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的是如何把一个广告公司做得更大更好。〈br〉 笔者主要从他们的思想总结中得到自己对于广告的启示,然而在如何运营广告公司上的比重较为轻一些。  相似文献   

8.
《商界领袖》2004,(8):34-37
某些电视广告有多恶俗,是广告圈子里经常谈论的话题:因为关系到受众的感觉涉及广告效果,也是广告商关心的焦点之一。现在我们来看看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以下为众多网站网友的评论,为保持原汁原味,错别字(注意,有些错别字是故意的!)或其它语病概不修改,亦不代表本刊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课程位于课程链的下游,综合应用性较强。基于目前该课程教学目标随意含糊、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守旧枯燥、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及广告策划职业技能要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确定了以两项技术+三项技能+两项素质为改革目标,以典型任务+典型案例思维过程分析+企业真实项目为课程教学模式,并以课程综合实训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叶茂中 《广告导报》2004,(27):63-63
1996年夏天,龙之媒广告人书店徐志明来电话说《广告导报》的凌平来京,想一起吃个饭——那是我来北京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11.
李光斗 《广告导报》2004,(27):68-68
初识凌平,就感觉到他有远大志向。那时候,凌平还偏安湘江,在“惟楚有才”的地方办着张对开的《广告导报》。  相似文献   

12.
尹学东 《广告大观》2004,(7):151-151
“博士”是四川泸州人,口音带有老窖的清澈味,其纯真的眼神,清秀的颜面,怎么看也不象做买卖的,倒是极符合“博士”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1年,我刚考上武汉大学广告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即与《中国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今年正好是二十年,正值《中国广告》创刊四十周年。我见证了《中国广告》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从体验广告、植入式广告、互动广告到智能代言等十篇论文的发表,《中国广告》也见证并激励了我二十年的广告学术之路。走上广告学术之路实属机缘巧合。  相似文献   

14.
周福 《商》2014,(47):252-252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读了《老子》,突然发现老子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们来看老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媒体大热,不知激起多少资本佬与文人的暴发雄心。分众型杂志由于投资不大,一时风起云涌。报纸也开始杂志化。更有一批老面孔纷纷改版。姹紫嫣红为生存,谁能争得持久的品牌客户才是根本。我是一个喜欢和媒体人厮混的导演,自己也做着一本不定期的广告小刊物,对此种焦虑与渴望感同身受。2002年8、9、10三个月,我同时体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改版,做了两支截然不同的媒体广告片,犹如冰火相交,感觉甚是丰满。  相似文献   

16.
17.
据中国广告协会统计:截止到2004年,中国大陆有报社1955家。通常情况下,每一家报社都有一个广告部门在负责其广告经营。是年,这支报业广告人队伍为23646人,当年报业广告营业额为2307241.62万元人民币,人均创收97.57万余元。这其中,作为大陆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日报的中国日报,在编委会领导下,经全体广告经营人员努力,其广告额也创了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8.
李志峰 《中国广告》2006,(1):154-155
广告在经济类型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型经济,它主要是通过形成对目标市场的影响力来实现与企业之间的交换最终获得的。燕赵晚报就是通过加大对目标市场的深度挖掘来对广告经营进行精耕细作,在指导思想方面主要是坚持以营销策划为先导,以客户服务为基础,以加强内部管理为保障,以有序高效经营为目标, 在竞争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积极借鉴先进媒体的成功广告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当大多数人还不知广告为何物的时候,发生了对中国广告界至今影响深远的三大事件:1981年4月15日,第一家为中国广告行业发声的媒体——《中国广告》诞生;1983年6月30日,第一个中国高校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创办;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丁汉青 《广告大观》2004,(10):127-12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媒介广告经营尚处地初级阶段的时候,多方借鉴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明智之举,本篇文章介绍国外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国内媒介广告经营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