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通信旗下的"小灵通"异军突起,成为2004年北京通讯市场上最大的亮点."小灵通"进入北京市场16个月,用户数量就突破百万大关,发展势头不减.随着北京通信公司针对"小灵通"展开的短信互通、"悦铃"开通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举措的施行,"小灵通"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毫不示弱地从功能到应用的各个方面向手机看齐,成为北京通信市场上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英才》2003,(11)
从当年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到今天的群雄逐鹿,通信行业一直都在发生剧变。移动通信市场上,中移动和联通厮杀得难解难分;关于3G、高通和大唐电信也在忙得不亦乐乎;市场的几何级扩展,自然勾来无数厂家谋求瓜分“蛋糕”的欲望——波导率领众多国产厂商成功狙击了海外手机大鳄,并且在市场份额上与洋品牌分庭抗礼,今年还有望超越50%……当硝烟弥漫之时,竟又跃出电信“黑马”——小灵通。“小灵通”虽是悄然扩张,所到之处却如巨石投湖,掀起了移动通信市场上阵阵冲击波,正是由于小灵通在各地的攻城掠地,惊醒移动、联通的寡头美梦,两者迅速反击,以求抗衡小灵通。“手拿  相似文献   

3.
新科技     
中国制造“翔凤”下线;Vivie手机打破高通垄断;“中国信息安全DNA”;日本小灵通向4G演进;美新型轮胎可自我检测。  相似文献   

4.
这是2003年4月19日至5月9日的20天里,北京通信公司统计的一组数据:为北京地区防治“非典”新装固定电话2008部,开通“小灵通”电话1430部,开通各种专网和专门系统11个;在北京地区增开话路16771条,增设“小灵通”基站22个;为全国42个方向增开长途话路8463条;为长江以北地区增开国内长途话路2945条;向抗击“非典”一线赠送“小灵通”手机2130部;向抗击“非典”一线和隔离区人员赠送通信设备和通信费用价值共计8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种叫“小灵通”的移动电话正来势汹汹的席卷成都移动电话市场,掀起了一股“小灵通”风潮。  相似文献   

6.
国内手机市场,半数以上早已被苹果、LG等洋品牌瓜分。但在有12亿人口的印度,一种名为“基伍”的中国手机却相当“牛”,不仅宝莱坞明星代言的广告销天盖地,两年前它就打败韩国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以每年2000多万部的销量在印度独占螯头。如今,这个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没人知道的手机品牌,已经成为一匹黑马挤进全球前十名。  相似文献   

7.
粟姗 《中国企业家》2009,333(3):27-27
2月3日,工信部发文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这无疑是将小灵通业务推上了断头台。小灵通走到今天,用“小灵通之父”吴鹰的话来说,“它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陆军 《英才》2004,(12):91-97
在公众场合,吴鹰和周韶宁两人最近一次的同时露面是在2004年10月下旬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300多平米气派的展台.把这家公司新推出的宽带.软交换.光传输.3G、IPTV.家庭私网.多种手机和终端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显要位置而让她起家和知名的“小灵通“却放在不起眼的位置.这一切似平传递着UT斯达康已不是“小灵通”的公司.多种产品一  相似文献   

9.
财市点击     
北京小灵通正式放号 实行单向收费0.11元/分钟 2003年3月10日,北京怀柔区正式开始“小灵通”的放号,当天进网用户近百人。据北京通信市场经营部经理李立涛介绍,由于远郊区等收入较低地区对“小灵通”的计划。目前,郊县的“小灵通”网络基本已经建  相似文献   

10.
无名子 《质量跟踪》2003,14(9):34-35
前段时间,小灵通在北京回龙观和亦庄等城市边缘地区小规模放号,拉开了迂回进军北京市场的序幕,放出“信号弹”,测试了一下用户是否乐于接受的“心理”。当然,也借此开展“羞答答”的宣传以试探“政策的底线“,毕竟,小灵通始终没有获得信息产业部的公开认可,政府的一贯态度是“不干涉、不鼓励小灵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阡陌 《新电子》2008,(6):66-67
手机业务进展不力,使得摩托罗拉开始在其他市场寻求突破。有专家称,中国的数字电视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或将成为摩托罗拉的一棵“救命草”。  相似文献   

12.
陈俊 《东方企业家》2008,(11):26-26
黑莓手机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终于要推出新款触摸屏手机“黑莓风暴”(BlackBerry Storm),以应对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和谷歌的G1手机对其智能手机地位的冲击。当然RIM的战略不仅仅是推出一款新手机那么简单,它正准备在中国企业市场发起一场战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不仅仅是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的不成功案例具有更强的警戒意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证明,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地”。一、索尼、爱立信手机:反应迟缓,屡失良机2001年10月,索尼手机和爱立信手机合并的时候,双方高层为这个合资公司制定了高远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在广州、上海和北京进行的一次手机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拥有的手机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和“消费者下次最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诺基亚都排在第一位(分别是;34%;44%;39%)。为什么诺基亚品牌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究竟赢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2.7亿;21亿;50亿。 这是南方高科2001—2003演绎的手机神话。 众所周知,南方高科进入手机行业与业内同行最大的不同是:南方高科没有任何手机背景,在血雨腥风的手机市场,南方高科绝对是个新秀。国内手机厂商大都有其他电子产品的背景支撑和贴牌品牌的支持,而南方高科却一切从零开始。“我们不走寻常路”,也许正因于此,南方高科在手机行业铸就了一连串令人慨叹的奇迹: 1999年6月,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SM PHASE1手机; 1999年10月,获批国际手机定点生产基地; 2001年4月,第一款商务手机-PT2000隆重上市; 2001年6月,建成中国最大的手机研发基地…… 辉煌的背后拼搏,在前有狼——国产手机的激烈竞争,后有虎——外国手机品牌携核心技术、资本不断的涌入市场的环境下,南方高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基于此,你不禁会发问:南方高科,究竟高在何处? 笔者经过多年来对手机行业的体悟和对南方高科的观察,发现真正推动南方高科飞速前进的原动力是它所走的一条“技术 渠道 战略选择 品牌=成功”道路  相似文献   

16.
“固话”想分“移动”一杯羹,“移动”和监管部门何以应对?“小灵通”虽小,却触及中国电信业的灵魂深处 1997年,中国最先开通“小灵通”业务的浙江余杭电信当初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业务收入增长更快,但当全国“小灵通”用户超过1000万之后,这个简单的想法已经不能掩盖固话商更大欲望的膨胀,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相信,“小灵  相似文献   

17.
岁末新初,随着2006年即将来临,手机一直期待着的3G时代也悄悄的走近了。一直以来,“3G”对于老百姓老说,似乎还都是很遥远的东西,在一片“单向收费”、“小灵通资费”等等大张旗鼓的宣传面前,犹抱琵琶的“3G”也一直蒙着面纱。但不经意间,搜一下网络,关于“3G”的消息已经有将近3 千万条!一股划时代的浪潮行将汹涌而至!  相似文献   

18.
UT斯达康CEO,一脸大胡子的吴鹰,在不同的场合都鼓吹过“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小灵通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项并不先进的技术,因为迎合消费者对低价格的需求,最终成就了中国通讯产品史上的一个传奇。与其说是“颠覆性技术”,不如说是“颠覆市场型创新”  相似文献   

19.
崔本顺  韩选利 《经营者》2004,(3):167-169
目前,中国无线通讯市场风起云涌,各运营商之间战火连连。中国移动也放下了“江湖老大”的身份,频频出招;中国联通用尽全身解术,左突右攻;小灵通这个“初生牛犊”也把江湖搅了个风生水起。中国无线通讯市场的暴风雨来得正猛烈。  相似文献   

20.
瞿成 《新电子》2008,(6):16
京瓷手机退出中国市场(《京瓷手机难逃在华败退宿命棋错一着北美市场凶多吉少》,“公司”,2008年3月5日),三菱电机剥离手机业务,以及更早些时候的NEC、松下等日系品牌退守日本市场,一系列不利消息让人不得不多对日系手机问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