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首先是“人的管理会计现代化”,其次是向“政产学研实”五个领域注入管理会计发展的澎湃动力,最后形成中国管理会计的道路自觉、制度自觉、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无锡市努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创建“低碳城市”上进行大胆探索,被“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评选为“低碳中国贡献城市”。这种自觉的转型发展。将使无锡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迈向“低碳文明”为主导的高级阶段.成为我国低碳经济进程中的表率。  相似文献   

3.
刘劲松 《活力》2011,(8):217-2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公司实际,找准方向和载体,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问题。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贯彻于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推动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调整的现实,呼唤通过激发企业家的驱动力,实现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企业家驱动经济发展,经济的复苏取决于企业家的复活。中国经济的未来既要依靠深化改革,减少管制,打破垄断,更需要中国企业家再造驱动力,自觉承担时代责任,迈向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消息     
《英才》2007,(10):105-105
MBA:管理的加速器 中国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众多民族企业市场意识的自觉。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搏杀中启用具有MBA学历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更有越来越多本身就具备MBA学历的行业领袖掌握着本土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6,(6):1-1
十六届六中全会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而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全面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这是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的必然抉择。世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国际贸易壁垒有增无减,使处在中国改革发展前沿的上海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突破能源、环境“硬约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虽然非国有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却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1、人们认识不到位。非国有经济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人们未认识到它的这种地位与作用。时至今日,有些人还总是把它视为国有经济的补充,自觉不自觉地将它打入“另册”,限制其发展,即使在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时,人们也未把它视为一种重要力量来看待,没有为它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说得更明白一点,人们在指导思想上,只是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视为一种权宜之计,而未看作是长久之计,这种认识状况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8.
会计监督是新中国会计具有世界贡献价值的创新举措。“维护经济秩序”“讲求经济效益”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转型时期会计监督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就本质而言,中国会计监督职能的产生,与中国公有经济制度、国家统一调控经济的基本要求紧密相关。在公有经济制度下,正确解决公私问题并有效遏制以公谋私、化公为私、低效浪费、公平分配等问题,是保证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式现代化全新意境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会计监督面临着如何切实发挥积极作用的全新而严峻的挑战。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并借助于严格而精准的会计工作,把相关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未来中国经济活动主体的自觉行为,是目前中国会计监督研究必须作出回答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市场》2004,(8):10-11
“我们正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老路上。”在最新一期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北京科技博览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报》11月29日刊登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发展方式的三大误区,现摘录如下。 误区之一:把城市经济增长当作城市发展。不少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增长看作是城市发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结果,唯GDP、唯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方式,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经济病”、“社会病”、“生态病”,城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要自觉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全球挑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需要走向低碳,中国也在努力走向低碳。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式还是把发展的收益返还到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建设之中。"潘家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来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4月视察乡镇企业时指出:“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这一论断,揭示了乡镇企业是实现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一条成功道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保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是乡镇企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取得的举世…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活力》2007,(10):89-89
当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等为主的困难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困难,但是,笔者认为,贫困家庭学生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解困问题,经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校园里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果我们仅仅是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不注意根据其特点加强心理关注和引导,势必影响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做好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解困工作,促进这一群体的和谐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严睿  木公 《英才》2007,(1):86-8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干多年前中国的思想家就说到过社会责任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的时期,社会发展和财富分配是不平衡的,因此而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传统道德伦理的传承之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之下,中国的企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自觉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一些重量级企业家的共同体悟,我们先从责任的三个关键词开始。  相似文献   

15.
张贵华 《质量管理》2013,(12):42-4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形成决议,变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指南。这一决策可以说是中国独有,它突出强调了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经济战线,特别是企业界和广大质量工作者,应自觉同中央保持一致,把全体员工和同仁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6.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负有发展区域经济,直接带领农民致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规模迅速增长。据调查,我省最发达100个乡镇创造了全省乡镇36%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平均每个乡镇农村经济总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及河北省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河北省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大大加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正在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也无可回避。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入WTO指山可待,“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不论是否自觉,自得其乐。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现在,我就民营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走向国际化,并结合正泰集团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红 《审计文汇》2006,(10):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由直接管理转向以加强与完善宏观调控为主的间接管理。审计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转变,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工作中心来开展审计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在更高层次寻求创新和突破,这是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认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全体员工自觉参与、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在更高、更新层面上深化和细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