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静 《财政监督》2012,(11):15-18
作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政府会计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步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现阶段,政府会计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以及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客观要求。本文将基于现阶段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性,从改革目标与路径的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与技术变革三个方面架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2.
张婧雅 《财政监督》2012,(17):24-25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已无法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而政府会计改革却又是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要想顺利推进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就需要制定出准确战略。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西兰和美国这两个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的改革历程并剖析其战略次序安排,为我国改革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战略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会计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透明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变革。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改革战略框架,为建立我国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奠定基础,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是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选择(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我国公共财政发展  相似文献   

4.
用以刻画预算运营流程的支出周期概念是构造预算会计框架最适当的逻辑起点。这一框架能清楚简明地表达各预算运营阶段的关键预算信息,并形成一个循环往复、逻辑严密的完整信息链,为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管理财政风险、改进决策制定和强化受托责任提供极大便利。主要由于缺乏清晰的支出周期概念,目前学界对预算会计的概念框架和信息结构的认识依然存在不少误区,可能导致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命题和战略次序的迷失与偏差。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政府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是政府会计理论建设的需要,是制定政府会计管理模式的需要,也是中国与国际政府会计协调的需要。本文拟就如何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门,重点是探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应用,但鲜有涉及政府会计体系的结构问题。放眼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致力于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政府会计体系,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实行的是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轨运行的模式,法国则构造了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协调运作的模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受制度变迁与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等环境因素驱动,同时需统筹协调利益、制度、组织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冲突理论等多重视角,深刻剖析环境因素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的驱动机理,解析关联主体利益博弈与各个层面冲突协调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持续推进的作用机制,构筑了环境驱动与冲突协调有机协同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运行模式与标准体系、选择"渐进式"的信息披露强度以及构建监督约束机制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6,(3)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2015年10月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概念框架正式形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在较长时期内将并存。由于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等,在后续的政府会计改革中,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二者协调的原因、内容的探讨,提出了协调的有关措施,以期促进政府会计改革在和谐中进一步深化和基本准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制度逐渐呈完善的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社会制度,进而不断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同时,事业单位在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有效强化了其服务性功能,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控制,因此,国家不断将《政府会计制度》应用于事业单位管理中.针对事业单位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过程,不断对会计...  相似文献   

10.
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技术层面具有较多的共性,因此,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已有的成果。然而,由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与企业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构建不能直接移植企业会计的相关理念。本文以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新发布的关于会计概念框架的有关文献为基础,试图比较并分析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共性与特性,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经验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萍 《投资与合作》2014,(8):115-115
我国政府会计目前采取的模式还是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会计模式已经很难使用当下发展要求.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对当下会计模式进行改革,以便适应社会进步.目前,构建理论框架对于政府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环境、新原理、新思路和新目标。当下的政府会计改革存在着目标单一、体系羸弱、规范滞后、核算模糊、报表失衡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建构多元化的政府会计目标体系并重塑"三位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影响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因素问题是“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CIGAR)中的重要命题。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并且能有效地评价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目的是勾勒出此类研究的框架,以明晰研究思路,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会计二元结构体系中的概念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理论界已达成"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的新共识。政府会计二元结构格局的形成决定了人们迫切需要运用二元结构思维重新考究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指引即将展开的政府会计改革。二元结构新理念可以融入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核算对象与适用范围、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与计量属性、政府会计要素、政府财务报告等概念框架及其表现形式之中,进而形成新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冯虹 《财政监督》2011,(5):12-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政府会计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本国的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趋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同样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而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并且我国政府会计缺乏概念框架指导、报告体系只反映预算情况,这些问题不能适应政府改革趋势。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将对我国整体财政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益华 《财会学习》2011,(10):29-31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提高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强化受托责任。各国l司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在政府部门和公共领域需要建立健全可比的会计制度。实现政府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有利于提供可比、相关以及可理解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17.
楼霞 《财会学习》2021,(2):135-136
在政府的财务工作当中,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工作,分别反映出政府的相关预算分配和结果的制度,是国家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展这些工作也是有效加强对财政资金流转全过程动态监控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的财政框架下,应该明确推动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工作两者分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的动态协调和制度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会计的相关问题与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政府会计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本国的政府会计进行了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趋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同样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而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并且我国政府会计缺乏概念框架指导、报告体系只反映预算情况,这些问题不能适应政府改革趋势。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将对我国整体财政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整体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政府会计系统不但一般地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而且特别地从属于政治系统、公共及行政系统,并与经济系统有特殊的关联。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将相关因素在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中表现出来,使之能够导出与客观现实相适应并能满足政治体制改革、公共治理创新、社会经济变革需要的政府会计准则,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剖析、类聚相关改革模型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提炼、总结和构建了一个包括了触发器、结构变量、实施、实践与反馈等四个子模块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整体分析模型,为理论工作者、政府官员等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进而取得共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未来的政府会计既要为政府制定政策、进行绩效评估提供信息,同时更要为纳税人提供有关整个政府财务的信息。因此,未来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向政府会计模式转变。而要建立政府会计模式,必须明确基金会计的改革取向,推动我国政府会计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