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思 《中国经贸》2006,(9):26-28
贝发风风雨雨走过12载,2003年,贝发被授予“中国制笔城”的荣誉称号;2005年,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目前贝发集团在企业规模和出口创汇方面已成为中国制笔和文具行业的领头羊,是全球产量最大的三大书写工具制造商之一。“BEIFA”品牌在俄罗斯、非洲、中欧等地已成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贝发集团作为中国制笔行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实施“一支笔、一条链、一个平台”创新发展战略,不仅让中国品牌享誉全球,还为3200多家文创供应链中小企业赋能,用智慧和创意服务人民美好生活。1994年,我就是带着“一支笔”,单枪匹马闯荡广交会,等了七天七夜,终于从一位中东客商手中带回第一笔订单。现在,在中国出口的100支笔中有16.5支是由贝发集团制造的,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用户,  相似文献   

3.
报价0.50元的圆珠笔,每支毛利仅几分钱,却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企业;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专利诞生,也可以让中国制笔业最大企业之一的贝发集团在行业内的诸多领域领跑。在经历了模仿和替国外品牌OEM后,中国正从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迈进,但成本上升和汇改压力的增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宁波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宣布:美国世孚公司与贝发集团已签订和解协议,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撤回对贝发“商业外观权”侵权指控。至此,2003年7月贝发集团遭侵权指挥后果断应诉,独挑美国“307条款”最终与世界对手握手言和,我国制笔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以贝发集团突破美国贸易壁垒而结案。  相似文献   

5.
<正>贝发集团创立1994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国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具集团,是国内首家从事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的企业,产品涵盖办公耗材、学生用品等九大系列、上万个种类的产品,并形成了以"BEIFA"为主,"A+PLUS"、"WMZ"等为辅的品牌战略,是国内文具行业发展速度最快、品牌知名度最高、行业内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目前,约85%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产销规模连续十余年稳居全国行业第一,笔类产品全球产量第三,进入世界行业前八强;年生产各类笔及文具20亿支(套),文具出口超过1.5亿美元,其中品牌产品的销售数量占总销售量的65%、销售额约占40%。从模仿到创新一个曾经只有30多人的贴牌小厂,如何能发展成为员工3000人、年销售收入超16亿元的中国制笔业老大?简而言之,那便是创新!  相似文献   

6.
宁波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具重要的产业基地.文具产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文具产品的出口交货值占国内文具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一。宁波文具产业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宁波"中国文具之都"特色经济区域称号。目前,在宁波2700余家文具生产企业中,集聚了数量众多的全国文具制造单项冠军,如贝发集团的制笔、华茂集团的教学具、得力集团的削笔器、三 A 集团的扑  相似文献   

7.
笔王邱智铭     
《宁波经济》2007,(5):55-56
邱智铭,宁波贝发集团总裁。从1993年接过父亲手中一个30多人的小制笔厂,到现在成为国内最大的笔类出口生产基地,占全国笔出口市场的16.7%,以年产销15亿支的实力傲居国内同行业之首。邱智铭带领贝发用10年时间登上中国制笔业之巅,完成了国外同行起码20年才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一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的笔类产品数量近400亿支,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来水笔、圆珠笔和木杆铅笔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制笔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而在“中国文具之都”的宁波,主营或兼营制笔业务的企业有2000多家,生产了全国1/3的笔。成路集团,就是这2000多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陈志卫 《宁波通讯》2012,(16):47-48
今年5月初《,宁波日报》刊登"中国笔王"贝发集团转型供应链服务商,带动200余家文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让我们看到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创新轨迹。长期以来,对于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路径,各类企业一直不断探索。贝发集团的成功做法,不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本,然"万仞之高垒于杯土之微",贝发集团能够登上行业高地,其根基在于打造了"三个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0.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风雨兼程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国内最大的制笔企业。抓住奥运商机,我们积极参与北京奥组委的国内赞助计划,按照国际奥委会的统一模式,分为赞助商计划、特许经营商计划和特许零售商计划三大类。目前集团已经取得2008北京奥运会特许经营商和特许零售商资格,是惟一入选的浙江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先进地方协会、中国制笔行业先进地方协会、宁波首家行业协会示范基地、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管理与服务先进单位……在宁波文具行业协会办公室,70多个各式各样的荣誉牌匾、证书、奖杯格外显眼。"这些只是2013年之后的,之前的太多实在放不下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汪勇说。荣誉代表着社会各界的肯定,而肯定源于长期不懈的努力。宁波文具行业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十几年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中国制笔协会、2003中国(上海)国际制笔文具及礼品博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03中国(上海)国际制笔、文具及礼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邀请展于2003年3月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参加开幕式的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善梅、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上舟、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钱中康、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高峻诚、上海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范大政、上海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张黎明、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副会长安志、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宋方生、台湾地区教育用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对于文具行业来说,原材料涨价来势凶猛,塑料价格在两年内增长了50%,铜的价格仅2007年一年,就上涨了100%以上!但我们在这场成本危机前,稳如泰山,利润不减反增,从2005年开始,每年利润增长都保持在30%左右。尽管销售额只占全球第8位,但贝发的利润率与行业前两巨头已相差无几,甚至大大超过了行业第三名PILOT,专利研发能力也大大超过国际对手。正是因为能够不断攻克利润高地,成功走出中国制造的低价险情,近年来的高成本压力,在贝发集团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宁波市共集聚文化企业3000余家,培育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中坚力量,得力集团、广博集团、贝发制笔、云朵网络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蜚声中外。同时,有16家文化企业入围首批百家省成长型企业行列。此外,我市大力支持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2016年新增挂牌的文创企业7家。  相似文献   

15.
笔王邱智铭     
16年前,一次家庭会议决定了邱智铭的命运——从父亲手中接过只有30名员工的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制笔厂16年后的今天,他执掌的贝发集团已成为世界三大书写工具制造商之一。 金融危机让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黄金期的中国企业第一次领教了经济冬天的寒意,而邱智铭却早已为贝发准备好了越冬装备。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阳春三月,江南总是如期迎来明嵋舂光。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便是在这样的美好时节隆重举行。3月20日,由中国贸促会宁波分会和宁海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文博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又迎来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客商,这其中包括名列全球财富500强的STAPLE公司、韩国最大的文具制造企业——晨光文具以及国内的广东“金万年”、福建“三禾”和宁波本土的“彬彬”、“贝发”.“广博”等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7.
陈阳 《民营视界》2009,(3):76-77
细心的人会发现,身边很多文具店的门头换成了“M&G“红黑相间的字母,“M&G”是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文具)的LOGO。作为近几年崛起的本土制笔企业的代表,晨光文具的发展势头很猛,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的渠道终端。目前,晨光文具在全国各地设立了3.5万家终端销售点,同时其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欧洲、日本、美洲、中东等地。  相似文献   

18.
马璋伟 《中国经贸》2011,(15):90-91
在宁波有这样一家企业: 她以传统文具为主,却做出了渗透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她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文具企业:拥有6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等专利;她是中国文体协会纸品本册专业委员会标委会成员,曾主持起草、修订20余项行业标准;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创新设计可达12000多品类。  相似文献   

19.
深圳知己集团创业三年,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努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新通讯设备,目前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移动通信配件生产营销公司,其知己电、超锂电被’99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定为唯一指定品牌。该集团总经理李庭光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为社会敬老院、希望工程、抗洪救灾等捐款;在国庆50周年大庆期间,再次捐款10万元购买《中国革命老区》专著,分别赠送方志敏烈士的故乡上饶老区和深圳市的学校与老区乡镇。“知己电”爱心献老区@陈明哲  相似文献   

20.
回望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孙大午案,到科龙崩盘、顾雏军被判刑,再到黄光裕被质疑假贷款等,一些知名民营企业家陆续“出事”,人们开始热烈讨论民营企业的功过是非.特别是关于“第一桶金”的问题,争论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