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度变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金融系统及其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2):10-14
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的并行双轨制是中国在转型初期的一种次优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过渡。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成分可以看出非正式金融是其经济增长的一种路径依赖。并且这种非正式金融是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有效性来自于由“习惯法”所确定的中国社会固有的稳定性,私人部门所承受的来自外部的约束和激励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特殊的权力分配。但是非正式金融会产生逆向变迁,抑制经济的进一步的增长。中国所要做的是完善正式金融系统,恢复其在服务经济的功能中本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将制度变量引入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改革时期的制度变迁进行量化测度.在传统的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来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并分析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融多样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高不开企业家的创业活动,企业家的创业活动离不开金融的多样化。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稀缺资源。成功的企业都是企业家的创办的企业。企业家企业过程与金融密不可分。金融单一化和银行化是中国金融部门的主要问题。鼓励民间金融创新活动与完善现有银行制度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其思路是根据已有研究中采用的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分类.通过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虽然研究对于我国金融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产权制度变迁在经济领域内影响到企业产权安全,从而影响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我国产权制度的强制变迁因为缺乏历史逻辑,导致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在产权制度层面聚集。在化解产权制度风险的路径选择上,我国不仅需要进行制度借鉴,还需要结合经济运行实际进行制度创新,从而规避产业风险和经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9.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下渐进改革的过程,这一特征的形成是与变革的初始条件,变革主体的地位和偏好,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分不开的。我国的金融改革比其它经济领域的改革相比明显滞后,但从整体改革的需要和效果看,这种现象是相对合理的。从金融改革本身来看,侧重于“体制外增量改革”,这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和实现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主流经济理论中金融只是经济的面纱,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是多余的。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实物)资本存量决定国民经济的稳态增长,金融制度(包括金融契约、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但是,金融发展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制度可以对经济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受金融发展理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浪潮,遗憾的是在多数国家放松金融…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金融创新与我国金融产权制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创新活动的形成所暗含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必须存在以“内在因素”为本的创新主体为前提,才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获得创新的原动力。迄今为止,我国包括商业银行改革在内的金融改革,实际上全是由政府效用函数所牵引的政府行为。我国商业银行受金融产权关系的制约,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也不存在创新的“内在因素”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改革,但仍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当前迫切需要改革重组农村金融组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创新经济与产权交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的发展模式,同产权交易市场的变革相关,研究如何将产权交易市场改造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是促进投资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经济形成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金良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37-43
对集合、劳动产品、过程、交换与事物质和量的讨论,可以揭示出权的定义、权能分类以及其属性、产权定义;产权定理(交换存在是产权伸缩性存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投入有形资本、劳动力资本分配利润的理论依据;剥削是指采用非法方式获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通过对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可以证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16.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rton H. Miller 《实用企业财务杂志》1998,11(3):8-15
The current economic problems in Southeast Asia can be attributed not to too much reliance on financial markets, but to too little . Like the U.S. economy a century ago, the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do not have well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so remain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ir banking systems to finance growth.
For all its benefits, banking is not only basically 19th-century technology, but disaster-prone technology. The extreme maturity (and, in some cases, currency) mismatch on banks' balance sheets plus the first-come, first-served nature of the deposit obligations mean that banks are inherently vulnerable to massive runs by depositors—and that their economies are subjected to periodic credit crunches. And, as the author says, in the summer of 1997 a banking-driven disaster struck in East Asia, just as it had struck so many times before in U.S. history.
In this century, In this century, the U.S. economy has steadily reduced its dependence on banks by developing dispersed and decentralized financial markets. In so doing, it ha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 capital allo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d its susceptibility to the credit crunches that have occurred throughout U.S. history. By contrast, Japan has not reduced its economy's dependence on banks, and its efforts to deal with its banking problems have served only to destabilize itself as well as its neighbors.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lsewhere are urged not to follow the Japanese example, but to take measures aimed at developing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that will either substitute for or complement bank product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For all its benefits, banking is not only basically 19th-century technology, but disaster-prone technology. The extreme maturity (and, in some cases, currency) mismatch on banks' balance sheets plus the first-come, first-served nature of the deposit obligations mean that banks are inherently vulnerable to massive runs by depositors—and that their economies are subjected to periodic credit crunches. And, as the author says, in the summer of 1997 a banking-driven disaster struck in East Asia, just as it had struck so many times before in U.S. history.
In this century, In this century, the U.S. economy has steadily reduced its dependence on banks by developing dispersed and decentralized financial markets. In so doing, it ha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 capital allo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d its susceptibility to the credit crunches that have occurred throughout U.S. history. By contrast, Japan has not reduced its economy's dependence on banks, and its efforts to deal with its banking problems have served only to destabilize itself as well as its neighbors.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lsewhere are urged not to follow the Japanese example, but to take measures aimed at developing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that will either substitute for or complement bank product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名勇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1,(2):1-6
农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农地所有权制度问题和农地使用权制度问题,农地所有权问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客体界线不清,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地所有权权能残缺;农地集体土地概括国有化中的制度缺陷。农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有: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频繁调整;土地使用权不能商品化。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制创新和使用权创新,所有权创新应当实行三元农地所有权结构的制度。使用权创新应当实现农地使用权由债权向物权的转化,把农地使用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决策权)无限期交给农民,视土地使用权为商品,建立健全规范的农地使用权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内生传导渠道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本文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将其与金融深化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内生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影响渠道;同为金融深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发展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模式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已经历了23年的调查与改革,中国金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国际社会惊讶的巨大成功,对于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也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趋严峻。在此经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制还是否能依旧按照改革开放之初的路径选择模式来进行制度变迁,并以此作为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挑战的基本措施呢?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过去23年来金融制度变革的效率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与探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背景下中国金融体制变革新的路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金融抑制下低利率政策对我国经济成长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入手,指出了金融抑制下低利率对一个国家经济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全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抑制下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对经济成长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低利率是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效率低、消费不振、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厦泡沫累积、就业问题突出以厦产业升级缓慢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文章指出,适度地提高利率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