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维认为中国戏曲产生于宋代,最早的戏曲是南戏;元代杂剧和南戏虽有南北风格的不同,但都有意境,都是自然的文学,在艺术成就上没有区别。可是他经过论证,又认为南戏优于杂剧,南戏《拜月亭记》和《琵琶记》高于关汉卿的戏曲作品。  相似文献   

2.
残雪的小说被认为是展现了存在的荒诞、虚无以及人性的丑恶本质,残雪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笔者赞同这样的评价,但纵观残雪的小说作品,笔者认为残雪的小说创作显示了一种模式化、单一化的倾向。因此.本文试从结构、形象、意象、人际关系、对话方式五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模式化倾向。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主要以《残雪自选集》中收录的10部中篇小说、24篇短篇小说为例。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风潮,作为最富盛名的杂剧代表,《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样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并被后人看作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文章将通过细读,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从第十四出《写真》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画像的描写来剖析杜丽娘的自恋和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作为我国戏剧名作之一,其悲剧的价值、意义有许多方面值得分析、学习。本文从作家自身、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结构安排、鬼魂出场这几个角度来探究该剧的悲剧色彩的体现、运用。  相似文献   

5.
彼拉多是基督教《新约》四福音书中下令杀死耶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彼拉多成了十恶不赦的魔鬼形象。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塑造过一个彼拉多,认为彼拉多是一个懦弱、忏悔的形象;之后艾特马托夫的《死刑台》再次塑造了一个惊奇、困惑的彼拉多形象,因此这个彼拉多是个充满了互文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提及杨玉环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她有贵妃之衔,知道她备受宠爱.自唐以来,杨玉环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流变,《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杨玉环形象.单就《长恨歌传》和《长生殿》而言,就为我们塑造了杨玉环的不同形象,或深明大义,或恃宠而骄.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中杨玉环政治形象、爱情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的比较来分析她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7.
张云彬博士和吴伟教授在2010年第12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基于城市形象系统结构的城市形象建设研究》一文,认为在城市化发展宏观背景下,当今中国城市提升自身形象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而只有基于对事物本质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得出针对性的城市形象建设程序。鉴此,作者分析了城市形象的系统结构,认为城市形象建设的程序应包括城市形象现状分析与城市形象资源调查、城市总体形象定位、城市形象子系统策划、城市形象承载要素系统建设和城市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都是围绕男主人公以及他周围的男人们,而没有关注到其中的女性人物。她们大多是无名无姓、没有自己的声音。本文将借用美国学者Anne Folwell Stanford的两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发现黑人女性更多地扮演"母亲"形象,而白人女性大多扮演"诱惑者"形象。她们依然没有摆脱白人男性社会赋予的刻板形象,都是以与男性的关系定位身份,人格化特征不明显的人物。本质上,她们是"看不见的女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拟态”环境、刻板印象、媒介正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方都市报》2008-2012年相关报道为个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报纸上的形象呈现。研究发现,在城市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中,外来务工人员多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往往与被关注的弱势形象和易冲动负面形象相关联,形象固定化、片面化,与城市市民相分割。笔者认为,大众媒介首先应该逐渐消除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以公平、公正、真实的姿态再现外来务工人员形象,以便使阅报大众对这一重要社会构成体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译一般围绕着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争论不休,但两者都忽视了除语言符号意义以外的语用层次上的翻译。针对这种情况,在《话语与译者》一文中,哈特姆和梅森认为翻译都是"在某种社会语境中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又是让话语具有连贯性的所有因素中最活跃、最多变的因素。因此,他们把语境分为三个层面:交际层面、语用层面、符号层面。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的深刻与沉痛之处,从内容上讲,就是对封建家庭生活的那种深刻、清醒和洞彻的表现。小说塑造了曾七巧这样一个具有悲剧意义的形象,她的悲剧既是生存与人性的悲剧,又是社会的悲剧,家族制度的悲剧。笔者试从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及财产关系等三方面来解读曹七巧这一形象,透视张爱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而创造出的凄美荒凉的文学世界,并探寻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蜃楼志》是清代最重要的世情小说之一,是中国仅有的一部描写早期洋行商人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走向总崩溃前夕洋行商人在社会中扮演的矛盾性和多样性的形象。《蜃楼志》以其独特的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说中描写的洋行商人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塑造的众多文学典型形象中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是《负情侬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对于两部作品的杜十娘形象,一般研究者认为与《负情侬传》对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于杜十娘这一主要人物的塑造,更显得生动灵活,尤其是对于杜十娘言行与个性的充实,使得杜十娘这一智慧、坚贞的女子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光彩照人。但两部作品中的杜十娘形象,不论是思想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她们各有特点,不可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是明代中后期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对商人阶层的描绘对后世文学影响较为深远。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剧烈变动,各个阶层迅速分化。与传统文学不同,文本开始表现商人生活,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状态及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的变化,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文本中商业伦理、商人形象都有了新的突破,透过文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商人形象新构进程,对于当下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文学堪称以病人为视角的文学,代表作《柠檬》描写了一个宿疾缠身的青年形象,表现主人翁的一些心境变化,因此文章一直被认为是心境小说或是具有自传性质的私小说。本文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作品中主人翁的矛盾行为进行分析,厘清文本中主人翁的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准确把握作者的心理结构和创作历程,最终得出《柠檬》表面上看是一篇传记性质的心境小说,实际上却是通过作品设定人物的矛盾纠结的神经质行为,表达作者对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抵触排斥以及对于回归日本传统社会和文化的肯定和期望。  相似文献   

17.
在宋初编纂的小说集《太平广记》中,记录了九卷、多达83个有关狐的故事,可以说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形象上都显得十分突出。论文从狐的自然属性入手,通过《太平广记》中众多狐形象的分析,得出狐形象的本质特征其实就是狐的人化。  相似文献   

18.
本篇文章通过比较《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来揭示女性在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历史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抗精神以及这种反抗精神的进步性、局限性,并以此来探求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一大批生活常人舞台上的众多人物,在这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中,西门庆、蒋竹山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尽管这二个人物根本不在一个美学层面上,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为“药商“.本文以小说文本为依据,较为全西地分析这二个人物形象,认为西门庆是原始资本罪恶积累的奸商,蒋竹山是道德伦理全面崩溃的小商.而正是这样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使《金瓶梅》人如一面多棱镜,全面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被列于屈原名下的楚辞作品《渔父》 ,无论其作者 ,还是表现的主旨 ,都颇多争议。为了与观点不同者商榷 ,也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其主旨和艺术技巧 ,笔者从体裁、形象、代言人、主旨、作者、艺术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