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这是因为.制度经济学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对我国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入地研究和比较这一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变迁论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回顾和总结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具有实行相当补偿原则、补偿金额较低、重视安置责任等特点。并针对以上特点,从严格土地征用制度、有条件实行完全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尽人意,凸显了调控政策背后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问题。政策博弈产生的制度性因素是分权化的体制改革、以GDP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及政府职能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莉 《中国经贸》2010,(10):167-168
本文首先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制度现状的具体分析,然后提出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土地制度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即在中国实现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为线索,从新老制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对制度变迁理论经典文献进行回顾,提出了未来我国制度变迁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行为后发现,农民对土地制度变迁有自己的应对办法。农民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模式影响土地制度的变迁。直接参与的具体路径包括:革命、契约和政治参与;间接参与的具体路径包括:通过选择制度供给者间接参与和通过反馈策略间接参与。中国的事例证明这些参与行为是存在或可能的。这就启示我们,在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创新中要考虑到农民的这些参与行为,以促使创新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关涉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稳定,意义重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对土地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当代中国宪法中土地条款的变化反映土地制度的变迁,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宪法的高度思考问题,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土地的流转制度,用宪法来确认和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机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制度变迁角度考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璐璐 《改革》2012,(1):24-32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军 《开发研究》2006,4(1):65-69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建国后共产党主导下的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要解决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完善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政策导向 我国《物权法》涉及的不动产主要是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物权法》涉及房地产业和土地资源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是住宅七十年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提升了房屋的内在价值;其二是严格的土地制度预示着未来调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林翊  林卿  巫极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65-69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权益,中国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背景下现行农地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日益严峻.匈牙利历史上有过非常成功的土地改革成果,其在国家体制剧变之后的艰难探索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文章通过对中匈两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吸取匈牙利土地变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农民土地权益变更的一般规律,认识到制度安排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郑先勇  胡纯 《特区经济》2010,(8):240-241
本文从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评价了我们不同发展阶段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质量,并认为发挥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要重视制度稳定性和制度变迁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持我国外资政策变革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阶段表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为各个转型国家的经济开放和制度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转型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性很高。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资格绝对可以推动转型国家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3个主要载体是贸易的自由化、生产活动国际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它们的全球化进程对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下,国际性经济组织不断创立和发展。这些组织在协调不断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问题,制订国际经济活动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对转型国家经济转轨的支持与规范,以及申请加入的先决条件及其制度选择与安排,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的重点民生问题。住房补贴政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基本板块,文章分别对两种政策的历史演进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两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基于政策选择权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