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管理与集成功能模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管理的诠释,指出集成化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基本规律,进而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集成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2.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所共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对其复杂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化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提出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共性技术的识别、研发与商业化扩散构成的集体学习过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经济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索。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行为主体子系统、创新服务主体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耦合而成的自组织系统。与此同时,子系统或要素间合作随机概率、自组织特征、自组织机制以及创新外部性的阶段性演变,共同推动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从自创生、自生长向自维持阶段演进和跃迁,并由此决定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的阶段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企业技术创新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产业共性技术通过内部支撑效应、外溢扩散效应及网络互补效应,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企业专有技术研发与创新.基于对浙江267家装备制造企业横截面数据的Tobit删失回归分析,为产业共性技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效应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钢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也从政府主导、行业研究机构研发、企业推广应用的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激励的增强作用,以及钢铁业技术体制自身的特点,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市场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技术创新合作,正成为中国钢铁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新特点,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重复引进或创新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钢铁业还需要解决许多共性技术组织管理与政府作用的问题,如何创新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Elinor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及对浙江273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状况与其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完全相关;企业技术状况感知、外部行动状况及创新结果信息了解程度对企业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采取“抓大”策略,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类经济开发区蓬勃兴起,产业集群特征进一步显现。作为共性技术创新载体的产业集群承担着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职能。根据迈克尔·波特等的有关产业集群创新理论及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不足与实际需求,我国应从重视对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改进工艺,引导新的交易、研发等方面大力加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组织与开发的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性技术急需创新机制。基于共性技术的本质特点,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中采取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重在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实施吸收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中航天企业的演变,论述了网络环境下航天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是以网络化企业为主导,具有多样性、有效性、协作性、虚拟性等特点。通过对航天企业技术创新源和创新主体的剖析,在航天企业目前所具备的信息系统情况下,提出通过技术创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集成管理、知识管理、业务重组等思想贯彻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去,提出了在航天企业内部网上建立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0.
依托“竞争前技术”的创新带动集群内竞争性技术的研发,以产业共性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群专有技术创新,是实现集群技术升级的新路径和研究集群技术创新的新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厘清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动力机制及其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与路径,认为政府主导型“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最佳模式,并得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对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并在总结提炼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管理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管理对其的能动效用,并提出了建立知识管理人员队伍、搭建知识管理基础平台、选择适合本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等措施,以促进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论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但仅从组织模式上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性的问题。根据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建设的实践,归纳出了3种比较典型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并对这3种典型模式的特点与内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开展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探讨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机制。其中创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从制度层面的创新、业务流程层面的创新两个角度展开;创新型企业外部管理也从两大层面展开,一是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二是维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这主要包括了资金激励机制、产业创新整合机制、人才机制、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组织载体,以及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等。  相似文献   

14.
国有军工企业与民营军工企业都具有通过产权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再创新的内在需求。但因制度惯性、技术基础和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在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后,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二次创新技术路径,其演进过程和创新功能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48家上市公司1992-2019年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对国有军工上市企业和民营军工上市企业两种路径军民融合再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系统GMM回归。研究表明,民营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市场价值强于国有军民融合企业。最终,在分析军民融合二次创新两种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能否提升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目标、整合模式和整合策略进行了探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必将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之一,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浪潮席卷全球.理论上,基于生态工业园企业生产的价值函数和技术溢出价值,可以推知园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机理;实践中,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只有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一般动因,还有利润、市场、组织、结构、贸易、政府等六方面的特殊动因.本文分别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外力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强化生态工业园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充分吸收与利用外部知识,并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的过程.文章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知识活动,并分析了如何对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创新进行管理来提升自主创新的效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在现代技术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其目的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使网络中所有成员共同获益。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及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系列组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