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年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转变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一、下岗职工择业观念的现状与分析当前,在下岗职工中存在着以下择业观念误区:“铁饭碗”观念。只要进了工厂门就是工厂人。这种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经改革开放大潮的多次冲击,这块“坚冰”有所松动,但目前仍然是影响下岗职工择业观念的根子。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往往有比较集中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走遍天下、无才寸步难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不能频繁跳槽、总在动荡中过日子的时代。”这是一位人才专家对当年热衷于跳槽的求职者的忠告。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由无序走向有序,人们的求职观念也由劳动力市场刚出现时的不假思索地冒险择业向深思熟虑地跳槽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尽管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多,但是也不能轻易地频繁更换职业。  相似文献   

3.
“心中装着老百姓”已经成为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行动准则。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表明: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才有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进而保障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才落实新的失业保险办法,保障了在市场就业机制竞争中的弱;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才成立了非正规劳动组织,让就业困难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才有了创业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小老板”;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才夯实政府净增10万就业岗位计划……本几则小故事。也许你能体会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3,(4)
<正> 如今,工作已多少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已把目光投向传统工作领域之外,在新的生活方式中寻找新的工作态度。从自成一派的“SOHO”到技高神秘的“闪客”,时尚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催生出新的时尚职业。回首2002,又有不少新职业粉墨登场。虽然目前还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可谁又能保证它们在未来不会成为最时尚、最热门的职业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政府要实现由经济建设型到公共服务型的转变。作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的公益受托人——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面临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出现的两大变化——结构变化(表现在劳动者日益提高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和择业观念“低劳动力成本”的概念在人力资源市场逐渐淡化)和市场变化(表现在由单一的市场求职发展到非市场的社会资本求职,通俗说是人际关系网络求职),  相似文献   

6.
下岗职工再就业到底难在哪里?高密市总工会组成调查小组,深入基层,通过采取座谈会、调查答卷、走访下岗职工等多种形式,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发现,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主要有“五难”.一是下岗职工再就业观念转变难.据调查情况显示,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较大转变,部分职工已走出困惑,愿意到新经济组织工作,其中回答到合资企业工作的占10%,愿到私营企业的占5%,愿从事个体经济的占15%.可是大部分下岗职工(约占被调查总数的70%)仍眷恋着国有、集体企业的“铁饭碗”,这表明目前大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很好的转变,“一国营、二集体、到老不去干个体”的陈旧观念仍禁锢着部分职工的 头脑.他们认为,私营、个体、合资企业工资收人虽然不低,但却非长久之  相似文献   

7.
职业指导工作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中职生就业。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通过“精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中职生解决就业问题、贯穿中职生的全程的“精细化”职业指导、通过“精细化”的职业指导工作加强“校企结合”,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通过“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等做法,以进一步帮助中职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时下,随着“再就业工程” 的兴起,人们对“下岗” 一词不再陌生.说起下岗,往往又和转变观念联系在一起,用工企业、再就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也都呼唤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并举出种种具体事例说明“后退一步天地宽”.客观地讲,随着改革的深入,下岗职工的择业观有了明显改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被动就业转向了自主择业;由求大慕名转向求实务实;由从一而终就业转向开放性就业,原来择业的单一性正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行业壁垒、部门壁垒的实际存在,使得劳动力在流通过程中屡屡碰壁.例如,环卫局招收清洁工,应征者必须在30岁以下;一企业招个看大门的,要求要有大专以上学历;某公司招售货员,要求男的身高1.75米以上、女的1.65米以上;还有个银行招聘了几个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当保安,结果闹出了几个保安抓不住一个窃贼,令人啼笑皆非.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的企  相似文献   

9.
也谈社会保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社会保障,人们直接的反应往往是“钱”,即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的确,搞社会保障离不开钱,养老、医疗、失业等项保险都要有社会保障基金来支撑。社会保障没有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保工作也就“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人们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重视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国的大节.对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外国职业经理人来说,“过年”的意义除了放大假之外.更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融入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和最直接、最鲜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占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最多的我国广大农村一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偏低,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河南省渑池县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2005年10月开始实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又一力措。  相似文献   

12.
要想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下岗职工个人、企业、政府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并进而构建一种良性循环的再就业机制。发挥下岗职工个人的作用下岗职工是再就业工程的工作对象,无论政府怎样扶持,社会怎样关注,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其个人的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下岗职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关键。首先,必须转变择业观念。有很多下岗职工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自己不愿意“屈就”或者轻易放弃机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必须摒弃旧的择业观念,树立起不等不靠,自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被称为居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无论是对居民生活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审计已不仅仅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求。因此,如何做好社会保障审计,有效监管这些百姓的“养命钱”不让他变成“唐僧肉”,  相似文献   

14.
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第一,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劳动保障的工作服务对象几乎是社会全体成员。实现“两个确保”,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救等社会保障待遇,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相似文献   

15.
铁饭碗不等于“铁”有饭,下了岗并不是没饭吃。面对社会大市场找活干──破除进了“国有”门就是“国家”人的铁饭碗思想,树立岗协靠竞争、生存靠自己的择业观念影响我局减人分流工作的陈旧择业现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正确的荣辱观念,放不下城市人的架子,觉得有些工作是“下九流”,低人一等。二是迷恋国有,干好万好不如“国有”好,认为“国有”的牌子是个保险箱。三是害怕吃苦,宁愿苦了肚皮也不能累着筋骨。针对这些观念和思想,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正确看待市场经济中的下岗和择业。一是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较低,中低收入者占全体居民的70%~80%,人们买房难、住房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切实解决好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失业和再就业是近几年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大都从正面论述,很少提到再就业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拟反向思考再就业的有关问题,以达到深入研究的目的。一、加强下岗职工培训,转变失业人员观念。此处的"观念"并非是下岗人员对脏、累、险等性质工作的排斥和不愿屈就,而是因为人们素质的普遍较低而对工作岗位的错误理解及由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不完善而产生的不正确想法:1."正式"单位的工作才是就业;2.等待国家分配和靠国有企业安排;3.向政府要救济。转变这种就业观念的办法就是加强下岗职工的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由补充变为组成部分,在何种所有制单位就业不应再成为一种障碍。国有企业的退休制度,医疗、住房体制的改革正使各  相似文献   

18.
一、“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认识定位 1.“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中村”涉及的关系、长期积累的问题错综复杂,其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多种根本性转变: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民意识转变为市民意识,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村保障变为城市社会保障,“城中村”转变为城市社区等,这都决定了“城中村”改造及开发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刘亮 《中国审计》2004,(13):22-23
去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但这并未缓解社会需求与医疗卫生现状的矛盾。在广大农村,将近70%的人口只占有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20%左右;在城市,老百姓的意见也很大;药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高、收费乱,几乎是医疗卫生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症”,“看病难”成了我国城乡老百姓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约占GDP的1%,而美国该比例约占GDP的9%,欧洲有许多所谓“福利国家”,这个比例高达15%。在西欧、北欧,本国人和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这些国家的医院不是“市场化”的,属于“非营利性…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活力》2010,(8):33-33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居民也出现多元性,许多原来的“单位人”如今变成了“社区人”。而维持整个城市正常运转的数以万计的外来流动务工人员的生活和管理问题,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一部分离、退休人员和独生子女的生活问题,大批因经济转轨而纳入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管理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与实施问题等等,都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