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着国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手段,是商业银行为了取得预期经营目标所开展的协调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阐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童学卫 《新金融》1995,(8):15-17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把握好“度”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惑:虽经艰苦努力,却连年达不到预期目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虽然全部达标,但各项业务发展却很缓慢;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加强,资金营运立即出现困难;资产规模增大,机构人员增多,盈利能力却下降;效益上去了。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与问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本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西方商业银行在实行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银行资金营运管理方法。它是一种量化管理。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点:一是规模对称,即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对称平衡;二是结构对称,即资产和负债在期限、项目和风险收益上对称平衡;三是目标互补。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我国商业银行现在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以一系列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推行可以改变我国银行业单一的信货计划管理体制,可以把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信贷规模管理的直接调控转变  相似文献   

4.
牛锡明 《金融研究》1997,(10):15-20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定价之研究牛锡明一、研究贷款定价之必要自1992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实施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风险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贷款的效益性与安全性同样重要,同是贷款运作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以贷款...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耿青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通过建立各类比例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营运的一种管理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量化,规定出银行...  相似文献   

6.
加强分支机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效力,一直是国有银行改革和发展中努力探索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应服从于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又要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有利于资源配置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组织体系创新和组织体系下的管理创新,而后者由于成本较小则是当前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管理改革的现实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分支机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  相似文献   

7.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改进人民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速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产负债比例...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实现资金正常营运,才能达到资金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这就需要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对资产负债总量,以及期限、利率结构进行平衡与协调。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已势在必行。从今年起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取消了贷款限额管理,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农业银行如何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农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资金管理主要以规模分配为主。改革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理性管理,二是感性管理。理性管理强调管理过程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操作性;感性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强调如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两方面的管理缺一不可,理性管理是基础和前提,感性管理是重要补充和重要手段。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增加经营总收入,减少经营总支出,目前,商业银行增加经营总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在资产负债比例与资产风险管理的模式下,分析在商业银行运营中,如何优化自营贷款的结构,实现贷款利息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浅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周全礼,关祥光,杨显山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利润目标与保持适度的清偿能力是有矛盾的,往往盈利较好的投资和放款,其安全性较差,而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资产,其盈利也较差,商业银行要在安全性、流动性、盈...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杠杆的弊病和被广泛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缺陷。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会在改革中得以持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尚处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阶段,较西方商业银行仍存在很大差距。为逐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快外部监管环境的完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认识,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组织体系,坚持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建设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根据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原则,加强对全行信贷资金的统一、科学、规范管理,防范和减少信贷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银行经营管理的人民币资产和负债业务,外币业务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处理.作者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为前提,以商业银行全行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商业银行总行作为全行的决策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应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探索了商业银行全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的线性规划模型体系,并对该模型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作为初步探讨,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应分别从商业银行外部和内部着手。一、从商业银行内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一)树立风险观念,完善防范机制。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起风险观念,严格依照《商业银行法》、《货款通则》、《担保法》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实施货款管理责任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把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与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切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存款、质量、效益应成为各商业银行领导三位一体的目标,将不良贷款改为资产质量考核,不能只考核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处理。作者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为基本依据,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为前提,以商业银行全行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商业银行总行作为全行的决策指挥中心、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应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探索了商业银行全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最优化管理的线性规划模型体系,并对该模型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作为初步探讨,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经营,还要注重管理,要及时、准确、直观地提供经营信息,据此分析银行内部业务及其流程的合理性,完善各类指标分析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和优化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掌握信息,控制风...  相似文献   

17.
陈芸 《新金融》1995,(2):39-40
在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的兴衰成败,除了外部大环境和市场机遇外,主要取决于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在竞争中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为此要把握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方向 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新的金融体制的基础是建立规范化的商业银行体系,而发展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是实行资产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从考核对象划分可分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两部分 ;从指标体系划分可分为考核指标和监控指标两部分。其中 ,用于考核的指标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简不要繁 ,要抓主要矛盾 ,要有利于操作 ;二是要把握商业银行资金运动主要矛盾的两端 ,即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冲动和资金的风险最小化控制 ,通过指标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对立的两端达到和谐统一。凡是考核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即相当于“龙头”指标 ;用于监测的指标可围绕“龙头”指标适…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潜规则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忠 《金融论坛》2007,12(11):59-63
潜规则与显规则一起渗透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一系列活动的各个环节,成为指导、左右并决定每一环节活动顺利进行和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潜规则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其功能发挥与约束条件不同于显规则.由此,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必须在重视正式规则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非正式规则的建设,改善商业银行的软环境.既要发挥显规则的硬约束功能,又要运用好潜规则的软约束效应,为改进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经营规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加投入,走外延式扩大利润的途径;二是强化内部管理,特别是从强化成本管理上下功火,走内涵式扩大利润的路子。而树立成本管理新理念,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控制,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