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1.开展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20世纪50年代,我国也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其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要建设新农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围绕实现小康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小康建设的热潮,名称各异、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长期的奋斗目标,涉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若干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研究手段先进,在我国农业教育、知识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 《地方财政研究》2006,(2):18-2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考虑,统一解决。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是当今诸多矛盾中的主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传统文化建设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传统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乡村传统文化注人新的发展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为乡村传统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时下中国最时髦的一个语汇。由于紧扣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的焦点,抓住了八亿多农民的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受到全国上下的热烈响应,“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出蓬蓬勃勃的发展势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还存在各种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相当程度地阻碍和延误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加以避免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世界发达国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乡村土地流转为基础、以乡村社会与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等举措,可以为中国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与协调: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道路,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之路.由此,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道路及时进行调整,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采取城乡统筹的方式,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面临着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问题,湖州市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调查发现,尽管该市新农村建设在许多方面可圈可点,但安徽省借鉴其经验并加以实践,应当从产业支撑、富民为先、环境和谐、机制创新、项目切入和科学管理六个方面着力为宜。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兰州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地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但同时调查也表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需要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入。通过对X省社会组织的案例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组织在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的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发掘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抓好继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我们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左 《现代经济》2009,8(4):130-13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极为重视的工作重心。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关于“三农”问题发布了八个一号文件,其实质就是要增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协调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农村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制定湖南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 加强湖南现代农业地方立法,首先应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计划。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论证分析,与相关单位和群众以及相对人的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中、长、短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在四个方面重点着力:一是着力于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特别是要高重视认真对待在每年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上,由代表联名提出的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议案,如条件成熟时应及时将其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条件不成熟的,也应将其进行重点考虑,尽可能地将其列入立法规划,这既是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的需要,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代表的议案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一种尊重。二是着力于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地方法规体系。不搞重复立法,不浪费立法资源,不增加半点现代农业地方立法成本,紧紧围绕填补现代农业地方法规的空白和对国家现代农业立法的必要补充,以及更有利于地方优势的发挥,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使现代农业地方法规体系更臻完善。三是着力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三农”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和计划的编制要始终紧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始终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始终紧扣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任务;始终紧扣促进“三农”工作的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四是着力于自主创新。编制现代农业地方立法规划不能固涉自封,更不能墨守成规,在合法的情况,要勇于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进行自主创新,瓷将一些适度超前的,或国家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进一步深化了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认识,具体揭示了城市化与“三农”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总结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误区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三农”问题突出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化和“三农”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低下是安徽农村小康建设的难点。根据安徽省的资源禀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的现状,因势利导发展劳务经济既是提高我省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也必将对加快安徽全面小康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中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影响着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及价格水平,因此中国农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内部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政府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被作为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内容来对待。论文通过考察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新农村运动的相关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在把握中国农业发展模式及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湘财政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职业道德的总和。近年湖南财政系统加强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个别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高、参与意识不强以及纵向推进不深、横向发展不均等不足。应进一步把握财政文化建设规律,提高财政文化建设认识,制订财政文化建设大纲,营造和谐财政文化氛围,注重财政文化建设实效,谋求财政文化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瑞芬 《现代经济》2007,6(8):76-76,80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就是要以生产发展解决农业问题,以生活宽裕、管理民主解决农民问题,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根本在于如何解决好“人才强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凤鸣 《现代经济》2007,6(7):103-104
长期以来,农业税是农民心心目的“皇粮国税”,合理税负并不被农民视为是加重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而是农民自身为国家作贡献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推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全国取消了农业税,这是一项覆盖面最广的惠民政策,也是党中央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错。但土地负担的减轻,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