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ArcGIS和GeoDa技术,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分析,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探讨我国各省区政府旅游网站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识别造成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曲玉镜  邹本涛 《时代经贸》2012,(20):148-149
辽西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其旅游品牌意象塑造、传播的内在依据。辽西八大地域文化因子可以转化为其旅游品牌意象单元;由它们的主要载体可以提炼出六大地域文化意象主题并进而构建出相应的旅游品牌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旅游产品现状的描述,剖析旅游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地域文化在旅游产品设计上的界定,提出基于地域文化条件下的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中“保护和利用”的双重价值,为各地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军  黄馨 《经济地理》2012,32(6):21-26,45
在构建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填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主要因子,对耦合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耦合地域类型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解析,系统揭示了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地域分异突出,不协调状态明显,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2):214-221
在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31个省市区2013—2017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异规律,基于地理探测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①2012—2017年我国文化与旅游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时序特征;②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手段使用、社会消费支撑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深圳华侨城旅游客源分异规律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董观志 《经济地理》1999,19(6):118-122
旅游主题公园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形成为旅游业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深圳华侨城四大旅游主题公园的实地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旅游主题公园客源市场的分异规律,提出了我国旅游主题公园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以期为旅游主题公园的宏观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沿线7省份为研究样本,使用“自下而上”法估算旅游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旅游生态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ArcGIS软件和自然间断点法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7省份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2)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偏低,但有小幅度上升,这主要得益于纯技术效率的增长拉动;(3)Malmquist指数均大于1,处于生态效率提升阶段,技术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有大幅拉动作用;(4)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南北端省份向较高效率变动、中间省份效率值降低的态势,中线工程的整体生态效率值略高于东线工程。  相似文献   

9.
刘丽琴  刘文秀 《经济地理》2007,27(2):231-234,225
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然后从地区和城市两个层面剖析了其地域分异特征,进而从FDI规模、科研和人才资源、跨国公司研发基础及地缘关系等方面研究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地域分异的形成机制。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的实施,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将会不断向内地推进,但短期内其地域分异特征不会改变,仍将向东部地区的少数几个大城市集中。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协作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由于条块分割、协作不力等原因,制约了本区旅游业快速发展.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及区域旅游协作可行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从建立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利益分配、旅游空间结构和线路创新等方面提出本区旅游协作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3.
熊元斌  李红 《技术经济》2007,26(4):103-10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合作化趋势日益增强,区域旅游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旅游不合作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或问题。运用行政学的相关原理,在列举出几个典型的区域旅游不合案例并对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绵山风景区作为山西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年代久远且非常丰富,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研究游客文化旅游满意度,对绵山景区旅游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综合品位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偏好和满意度的调查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绵山文化旅游满意度进行综合系统地评价,并对该地文化旅游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胜  马耀峰 《经济地理》2012,32(6):150-155,172
选取河南18个地市2000—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对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0年,河南城市入境旅游差异化明显,首位度呈现交替性变化,入境旅游差异化逐渐降低。②通过对数据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城市主要在郑州与洛阳之间交替分布。③入境旅游发展态势呈现四种形态: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快速进步型、减速衰退型。并从资源禀赋、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交通区位、政治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南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的原因,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河南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视和青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发展尤为重要。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即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分别从开发建设理念、产品体系的打造、意境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方案和实施建议,为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宏 《经济问题》2012,(2):126-129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的结论是: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来看,旅游产业不仅能通过自身直接的收入效应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其具有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乘数效应扩大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六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得出在不完全信息的状态下,区域旅游合作行为能够产生的条件是低成本(对区域B来讲)和p≥C/δA(对区域A来讲)。西部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区域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其区域旅游合作动力为政府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具体表现为政府如何发挥其高效率,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政府的主要行为就集中在区域政策的调整、政府的管理创新和区域旅游管理等方面;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区域旅游合作主要包括构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资产纽带型旅游企业集团和以网络为基础的旅游企业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