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1999年起,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产权改革方式在我国掀起了"MBO热"。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通过对投资行为相关指标来分析管理层收购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实证研究,管理层收购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但在现金流量层面并不显著,并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芳 《财会通讯》2009,(6):17-18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焦点。从法规上看,我国在2002年12月实施的首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协议收购价格的确定并无明确规定,而对要约收购中的价格要求较为严格——收购非流通股的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2005年4月,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经营管理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提高企业业绩,激励和约束管理,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途径.“融资”对于管理层收购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从收购、目标企业的微观层次,还是从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宏观角度看,融资都是管理层收购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沪深2001~2006年已实施管理层收购且至少有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收购主体、收购客体、收购定价、融资渠道和实施MBO的绩效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MBO的政策主导性很强;以壳公司为收购主体;管理层控股份额一般在30%以内;主要收购非流通股;收购定价与每股净资产高度正相关;实施MBO前后企业绩效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在本质上是一种杠杆收购行为,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在我国近年来的实践中有着多种模式,由于我国的特殊背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法律和市场两个方面的障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层收购的方案设计与模式,重点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托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相关各方收益和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使得管理层收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融资就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情况下。信托参与管理层收购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本文通过对管理层收购引入信托机制的背景、方式等分析。揭示了管理层、公司、信托公司、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在实施信托管理层收购时获得的巨大收益以及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孟辉 《中外管理》2003,(10):60-60
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拟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提供的集融资安排、股权持有、企业重整和套现退出于一身的信托计划。与传统的管理层收购相比较.MBO信托满足了收购主体合法性和隐秘性的要求.实现了收购资金合法性的目的.更由于信托公司作为专业中介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所以在管理层收购中被广泛关注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中,公司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收购公司的股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获得公司控制权的一种并购方式.MBO起源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我国后,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股减持、建立与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等大背景下,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缺陷,又使MBO在我国出现异化,MBO在我国遭遇是否具有适用性的质疑.因此,对中外管理层收购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MBO在我国更大范围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耿建新  马赛 《财会月刊》2020,(21):59-64
企业年金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配套措施。我国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出现了与此有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将该准则的内容与我国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后的业务实践相结合,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总结;以此为基础进行国际、美国企业年金基金准则的中外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原因。针对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如准则部分内容有待更新和优化、企业年金基金的信息披露需进一步完善等,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借助管理层收购(MBO)方式实现企业产权的变革。由于引起较大争议,目前MBO收购虽未作法律性禁止,但在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暂叫停。主要是因为以往的MBO实施暴露出许多诸如收购主体、法律障碍、收购价格、收购资本等问题,本文就MBO在我国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若干我国企业MBO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以来受到了众多争议,其中又以定价问题为焦点。从法规上看,我国在2002年12月实施的首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协议收购价格的确定并无明确规定,而对要约收购中的价格要求较为严格———收购非流通股的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2005年4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符合条件地区的中小国企可探索国有产权向管理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一直以来,管理层收购一词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还是相当的陌生。1999年,四通集团作为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第一个尝试者,率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热潮。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管理层收购已经成为改革背景下的一个亮点。这种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  相似文献   

13.
论管理层收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企业制度的创新,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从财务与会计的角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问题、定价依据问题和管理层收购后业绩变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祉姝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78-78,81
管理层收购有助于加快我国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相对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些许不足,文章便从分析管理层收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完善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MBO作为企业杠杆收购融资的一种方式,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激励等方面被寄予厚望。中国的MBO历史不长,但已成为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新途径。本文在阐述MBO的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分析我国开展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并与国外先进经验对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问题引发了“郎顾之争”,进而引起了政府部门、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讨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时我国的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下,管理层收购还面临着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尚难以成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导模式。国资委和财政部2005年4月14日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似乎宣告讨论告一段落,但《规定》在内容和配套措施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尚待在法律框架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一文是汪伟、金祥荣、汪淼军等同志发表在《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的文章,读后感想颇多,尤其是对规范我的写作风格提高我的论文写作层次影响很大,将此感触呈述,以与诸君共勉共进。同时也对作者认为通过管理层收购激励在盘活我国国有企业资产中的作用被扭曲的观点予以一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 我国管理层收购是前些年才出现,前两年一度很热.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股减持、提高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一种方式,为国有企业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以及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提供了一条途径.近些年来,国内先后有TCL、四通集团、胜利股份,美的股份、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先期实施MBO改造,而已实施或变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非上市国有或集体企业则是更多.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缺失与不足始终影响着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收购作为企业产权改革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演进、专用性投资理论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对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意义所在,指出应辩证看待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20.
安杰  国效宁 《财会通讯》2011,(12):77-79,161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杠杆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财务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得出管理层收购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规避管理层收购对财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