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技术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浙江为例,对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资本弹性系数小于劳动力弹性系数;相比生活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较快,对产出的贡献率较高;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呈现不断提高态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依据各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特征,对六省进行了归类。研究表明:江西、河南和安徽三省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其他三省该贡献率较低,均小于10%,且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六省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小于50%,说明六省增长方式都较粗放;层次聚类结果表明,江西、河南属于第一类,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贡献率较高,增长方式最粗放;山西、湖南和湖北三省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增长方式相对集约;安徽省则介于两类之间。  相似文献   

3.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了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渊源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扬子江城市群8市2010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模型和SBM超效率模型,对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推动作用,但随着政府财政支出比例的增加这种正向推动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索洛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19792010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简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对比了不同模型下全要素增长率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之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幅度较大,1994年之后较为平稳;由人力资本模型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估算值变化幅度远大于索洛模型得到的估算值,说明我国技术进步存在内生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使用动态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FDI及其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绿色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在较大程度上恶化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的引入既不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也未能有效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但与财政分权的良性互动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财政分权、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区域非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8.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8年~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分解成要素投入的贡献、人力资本的贡献、技术进步的贡献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研究表明:我国总产出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60%左右;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在总产出中的贡献达35%;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很小,只有5%左右。而全要素生产率中,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产出中作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0-2014年全国和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罗经济增长方程测算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力数值,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科学技术贡献率E_A=40.5%,资本贡献率E_K=53.87%,劳动力贡献率E_L=5.62%,资本投入仍然是经济发展最主要动力,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并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选取了甘肃省1978年到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引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变量,构建了甘肃省经济增长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测算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历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最后,通过各要素贡献率对甘肃省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参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即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09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南昌、新余和鹰潭3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最为有效,南昌、新余和宜春3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三方面比较分析了上海市与广州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采用份额法计算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利用TFP核算公式计算出上海市和广州市1979~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论表明:(1)1992年以前,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远远低于广州;(2)广州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上海的这一指标从1997年开始则持续快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广州;(3)2000年以后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而广州的这一指标则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4.
李展 《财贸研究》2023,(11):42-50+83
采用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资源再配置效应纳入核算框架,然后基于统一的增长核算框架和可比数据对四国全要素生产率做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四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0.4%、0.6%和2.1%,对印度、日本、中国和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34%、25%、11%和10%。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整个考察期内,资本和劳动再配置的净效应对韩国、印度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分别为100%、50%和33%,而对于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全要素生产率扩展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对FDI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外商直接投资有效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经济增长与港澳台投资的比重成正相关,与外资企业这种投资方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晶晶 《中国市场》2013,(48):13-15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建立全国27个地区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模型,来测算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并分析30年来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杨文华  刘冲  杨华蔚 《商业时代》2012,(32):144-145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0年西部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区域间全要素增长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阶段波动性,而西部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为正,但自200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而空间上,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但收敛性分析表明,各省三次产业的全要素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收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对考虑资源环境条件下的辽宁省TFP再估算,采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针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技术效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广东省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作基础,通过计量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回归,计算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旨在以量化公式来反映广东经济增长质量。本文从整体上探索了广东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发展过程中显露的问题,特别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分3阶段作了比较分析,发现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驱动型,其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较高水平很大程度上来自体制改革而非技术进步的推动。最后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