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城市化一般理论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世界城市化实践的考察,总结出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中国城市化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以及对城市化的不同路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不一定意味着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对GDP增长的影响,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发展水平、结构规模等方面分析中国的城市化特征,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在于,1978年之前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逆城市化政策,1978~1994年间的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和认识上的误区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固化,以及1995年之后在地方政府追求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抑制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快城市化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和竞争力的提高.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保定市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问题.文章从三部分对保定市的城市化发展作出分析并提出对策.首先,阐明什么是城市化及城市化战略;其次,对保定市城市化发展现状作出分析;最后,提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城市化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由于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在各地区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城市的发展在规模与水平方面呈现出较大的非均衡性.中国城市化进程既应该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应该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道路.中国城市化进程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特殊性选择适合自身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相背离,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 "城市化率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人口规模指教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等若干悖论,并重点从制度安排、阶段特征等角度解释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均衡态是中国城市化进行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城市化健康、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均衡型城市化"模式的分析,文章得出中国城市化的"非均衡"突显、"城市病"的出现以及农村"空壳化"问题的显露是"均衡型城市化"的现实动因,基于这些动因的分析,文章进一步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及城市化模式抉择的形势下,实现城市的网络化、寻找最佳城市规模、实行农村"就地城市化"和优化产业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实现均衡型城市化的现实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根据专家对我国工业化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的发展大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城市化理论研究较晚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的特殊影响,本文从城市化发展的切入点--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城镇与乡村城市化的优劣点,将调查分析情况与较先进理论知识结合形成我国城乡城市化顺序选择路径,在理论上支持我国特有的城乡统筹城市化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城市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推动各人文学科纷纷转向对城市化的考察,促进了城市研究范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涉及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区域平衡、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发展战略等,也有些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特征、城市化的提升路径做了探讨。城市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地理等很多学科,所以,很多学科都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做了研究。研究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化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而且有利于实现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是研究中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重要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余年中,流通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不是相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同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处于急剧社会转型时期,其城市化发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地方市政建设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密西西比州市政债券发行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市政债券市场应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地方市政收入债券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世界城市化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城市化过程分为曲折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不同城市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差别在于:第一阶段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第二阶段能源消费主要受城市化影响很大,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第三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我国1978-2007年城市化和流通产业发展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有序样本最优分割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分析了我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流通产业发展互为因果关系,城市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促使流通产业增长3.61个百分点,而流通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仅能使城市化水平增长0.27个百分点.应当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把发展流通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在研究分析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发展目标、功能原则等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述.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发展农村小城镇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历史角度阐述了中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以及城市化滞后的问题,论证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发展小城镇是加快中国城市化、缓解城市短缺的一个战略问题,同时对积极稳步加快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中美西北地区近代城市化主要过程的基础上,对两国西北地区近代城市化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化波动大,美国西北部城市化呈持续、稳定发展态势;近代中国西北城市始终没有摆脱封建城市属性,而美国西北部极早引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同时,对中美西北部城市化动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成本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中的城市化成本;基于集约的视角研究了我国“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中的城市化收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的涵义和基本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推动该城市化模式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