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特别规定》对现行11部法律、22部行政法规有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加以重申、明确、补充,在为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更有力的法律武器的同时,也使得《特别规定》与《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一些内容上产生重合或冲突,如何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包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内的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特别规定》对现行11部法律、22部行政法规有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加以重申、明确、补充,在为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更有力的法律武器的同时,也使得《特别规定》与《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一些内容上产生重合或冲突。如何判断和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包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内的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2007年7月26日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最严厉的一部行政法规。《特别规定》中对其调整范围即产品的适用范围未作出明确的界定.执法部门在具体适用《特别规定》时难以把握。下面是笔者对《特别规定》中“产品”的几点个人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颁布施行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由于该行政法规实施至今仅半年多时间,又是在特殊时期颁布的特别规定,因此质监系统的部分执法人员可能尚未完全准确理解其立法原意及各条款内容的规定,尤其是在执法办案中如何正确适用《特别规定》进行处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理解《特别规定》,准确掌握法律适用的各种情况,正确处理好质监行政案件,并立足胜诉,本文对某县局处罚的一起案件进行了案例分析,主要是想在质监系统内起到抛砖引玉,与全国各位质监同仁共同学习、一起探讨,从案例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及执法办案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7月26日经国务院总理签署,7月27日公布实施.深入学习和理解《特别规定》,对于正确适用《特别规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谈一谈对这部行政法规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本案既不应当适用《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处罚,也不应当按照《认证认可条例》处罚,而应当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第3条第2款的规定处罚。电热取暖器属于室内加热器的一种,是《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应当经  相似文献   

7.
《大众标准化》2007,(9):44-4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儿童玩具召回活动,预防和消除儿童玩具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害,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儿童玩具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制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食品等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规定》共20条,根据该规定,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等。为使读者全面了解新的规定,现将《特别规定》全文刊登如下,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9.
产品的标签、标识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传递质量等信息的窗口,为了保证这个窗口的洁净,国家在《产品质量法》、《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等法律、规定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特别是食品,更以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对食品标签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公众关于其中"十倍赔偿"的关注与讨论就从未停止。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规定现状的梳理,站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视角,重点讨论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特别是其中"十倍赔偿"规定适用范围和条件等相关问题,以期明晰法律适用,并为现实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下称《特别规定》),充分表明我国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决心和态度.并为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特别规定》对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503号令,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特别规定》充分表明了我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明确规定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商品才可以进入流通领域。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是指食品销售经营者对入市的食品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复印件备查的制度。针对超市经营模式,规定要求销售商必须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向供货商索要相关产品票证,以保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执行。现将该规定刊登如下,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新近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专章对涉外物权关系的适用法问题予以规定。本文从新法出台前的相关规定和相关理论对此做出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法律规制中,规范产品质量的法律主要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两部法律均规定,根据执法工作需要,有关行政机关可以对相对人被监督检查的产品实施抽查检验,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检申请。向谁申请复检,由谁作出复检结论,《产品质量法》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而《食品安全法》却规定不明确。由谁向谁申请食品复检,首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适用建筑物(构筑物)征收执行程序是完整实施宪法法律的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  相似文献   

18.
近期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备受人们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事责任方面,草案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消费者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安全食品,除赔偿消费者实际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所谓"按价款10倍赔偿",其实质就是惩罚性赔偿。而这是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之后,我国法律体系中第二次针对权益赔偿提出的惩罚性赔偿条款,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上海标准化》2008,(5):11-11
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局令第102号),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在现行食品标识标注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规定的重申和补充。该规定主要从标识内容和标识形式两方面对食品标识进行了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同时,该规定还增加了对食品产地、分装者、警示说明、最小销售单元等标识标注要求,明确规定了食品标识的禁止标注内容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禁止性义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20.
《监督与选择》2007,(9):7-8,13
2007年7月26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最近就该《特别规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答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