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策 《中国物价》2010,(11):45-47,4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精神,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一轮调控政策被认为是继今年4月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的"第二轮"调控政策。从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五项措施可以看出,中央在继续坚持抑制不合理需求和扩大供给两个方面实施调控的思路之外,进一步强化了推进房产税试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秦培忠 《中国市场》2012,(26):41-42
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房价已经出现由上涨到下跌的拐点,一旦下跌加速,市场风险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度向银行和其他领域扩散,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本文认为政府应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的调控政策,逐步释放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佳明 《浙商》2010,(10):90-90
4月中旬,受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炒房及投资型购房政策的影响,钢材期货连续下跌。但是市场的过度反应恰是逢低买入的良机,从各因素分析,钢价的向上走势并没有改变。房价调控政策频繁出台4月15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新政,被称为新“国四条”;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陕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文件正式下发。  相似文献   

4.
谢惠云 《商》2013,(7):206-207
自1998年取消分房制度至今,十几年来房价一路飙升,我国房地产业逐步升温,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调控一路如影随形,但似乎房价像脱缰的野马,越调越高。去年国五条的出台似乎向市场注入了房价下降的信号,但伴随着今年3月份房价的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又一次出现上涨趋势。本文将从房地产供给、需求、政府调控政策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年,在政策刺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 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并非仅仅体现在20多个热点城市,只不过不同城市、不同地区房价上涨的程度不同.比如2016年住房销售金额增长在30%以上的省份就达14个,增长在40%以上的省份9个,天津市的增长更是达94%以上. 面对全国各地疯涨的房价,2016年10月1日前后,中央政府开始反复强调,不少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巨大,要遏制资产泡沫,并要求一些热点城市政府出台遏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若干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飞速上涨,此次中央提出的房产税改革,主要是加快推出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文章在当前房地产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及征收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不少今年早些时候房价疯狂上涨的城市地方政府迫于压力又开始实施住房限购政策.这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限购政策看上去是要抑制住房购买需求,限制投机炒作,但实际上都是假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从2011年推出以来,根本没有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些城市房价推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市场上的共识是,基于20多个热点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上升,以及今年底中国房地产税政策可能出台的预期,上涨了十几年的房地产价格将出现重大拐点,长期上涨周期将逆转为长期的下降周期. 这种观点成立吗? 如果想让房地产价格进入长期下降周期,首先得用税收政策把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区分开.从目前的调控政策看,尽管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控制了二套房的按揭贷款,但只要房价还在上涨,购买首套住房者仍可以通过购房进行投资或投机,而且不使用银行信贷者仍可以进行住房投资或投机.  相似文献   

9.
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尽早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民生愿景,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初更以“限购”政策为主,实施了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相结合的新一轮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在201 1年初出台的以“限购”政策为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控制住房价的上涨,据此提出控制房价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度过金融危机期间的短暂低迷后,我国部分城市再次出现房价上涨过高、过快、投资投机性购房活跃等现象。为稳定市场,防范风险,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相关调控措施。新年伊始,我国房价调控的力度有增无减。当前来看,房价调控政策呈现出两个特点:即有"保"有"控",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央调控城市房价力度加大,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大城市的调控措施更引人注目。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静态房价收入比、动态房价收入比对北京市房价进行实证考察,并结合近年来北京房价走势,总结分析北京市近期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认为北京市在中央调控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的控制市场流动性、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实行住房限购等政策定位准确,会对优化房地产市场板块结构、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给居民带来了住房困难,国家从各个方面出台政策加以规范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政策调节的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发展及政府的调控政策开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价格偏高的原因,阐述了房价偏高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基础,并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适当公开房价成本构成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政府为抑制房价上涨,先后多次出台了税收调控政策。但是,税收调控作用毕竟有限,房价的上涨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房地产税收政策,对其进行分析,并指出房地产税收政策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控制房价不要忽视消费观念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妍 《商场现代化》2007,(21):370-371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一路上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后,房价上涨之势也是始终不变。可见目前针对房价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效果都不甚理想。房价上涨的具体原因较多,本文重点分析了住房需求的结构,指出对于自住性住房需求,在购房观念上存在的误区正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居民的消费观念,同时配合住房保障体现的完善,变“补砖头”为“补人头”,让房子本身由市场来提供,政府通过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房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引起了国家的特别关注,在连续的调控政策实效后,政府出台了严厉的限购手段来调整房地产市场.本文就该轮调控对房价的影响作了进一步阐述,阐明房价的走势是多方面造成的,政府还要关注市场并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市场.  相似文献   

17.
住房是当前中国最受关注的话题,而快速上涨的房价已成为政府和人民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多次强硬的调控措施,在政策高压下,房价暂时得到控制,但是会不会出现反弹,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美国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已有200年历史,以及房地产市场化十分成熟的国家,其统计数据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通过美国国家人口普查局发布的2010年官方普查数据,汇总50个州及33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六条"出台已经一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不跌反涨,中央政府稳定房价的调控目标并未实现。从我国房地产立法滞后、存在调控时滞、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调控房价政策失效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和特点可以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房地产乱象其实是我国经济脆弱的一种表现. 早在2007年,上一次流动性泛滥使得房地产价格飙升,随之而来的是信贷紧缩、打击囤地等调控政策出台,全国大中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终于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的中国社会,房价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城市住房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各大房地产公司看到了商机,在加大居民用房建设的同时也不断炒高房价,形成了现如今社会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经济。为了有效的控制住房价格,中国政府出台了以下一系列的政策:2006年国家出台了第一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时称"国六条";2010年出台了"国四条"以及"国十一条";2010年4月15日,前所未有的重磅政策:90平米以上购房首付3成,第二套执行首付5成利率1.1倍。从下午5点政策出现在各大网站,立刻影响到了北京房产交易市场。在有效或者微效的控制下,中国某些地区的房价确实得到了调控,同时也能够避免泡沫经济下金融危机的出现。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房价由2000年到现在呈现波动的现象,但整体趋势是不断飙升,政府有关房价的政策对其的调节只在于防止房价继续泡沫化,但是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