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A在我们的概念中一般是指现代商超(此处也这样界定)。超市已成为现代零售业非常重要的商业形态,成了消费者购买日用消费品的主要场所。因其客流量大、消费者信任度高、网点多,同时利于企业或品牌展示等影响力已经成了消费品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渠道,而另一方面,超市进入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供货商往往被超市名目繁多的费用以及“结算方式”、“配送要求”等弄得望门兴叹。  相似文献   

2.
超市上网     
从Web1.0到2.0,互联网的发展在加速,人们生活与互联网的融合也在加速。2006年年底,北京的地铁站上出现了一家名为“懒家伙”网上超市的宣传广告,该网上超市在2006年9月开始上线运营,与此同时,北京另一家网上超市“六点半”网上超市也在11月上线,而传统零售商上海联华、家乐福等也把超市搬到了网上。随着网上购物得到消费者的逐渐认可,是否预示着一种全新零售模式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3年前,家乐福在世界零售商排名榜仅列第6位,但3年后,它一跃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善变”和“创新”是它的两张王牌。家乐福在不少国家的消费者中耳熟能详,但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1959年,富尼耶和德富雷家族成立了家乐福公司。次年,在法国开设了第一家超市。1970年,家乐福股票在巴黎上市。后由于法国政府对在本土开设超市限制较多,在本土扩张不尽如意,于是在1973年,家乐福走出法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设了第一家国外超市。1981年,家乐福推出“通行证”,即会员制。1984年,家乐福开始进入金融服务业。1995年,家乐福进军中国市…  相似文献   

4.
<正> “不进超市等死,进超市找死”。这句流行业界口头禅,反映了超市站在现代大卖场的尖端,其地位之重,意义之大,对如今厂商可谓重如泰山而又难于伺候的情形。 超市是最直接触动顾客的终端,也是商家短兵相接、火力爆拼的战场第一线,也就有“决战终端,决胜终端”之说。因此企业在超市的投入、打造,往往是不惜兵力,不惜物力,不遗余力的。人家该做的他也做,人家该打的策略他也打了,然而成效一般、事倍功半的居多,甚至竹篮打水、血本无归也不在少数。问题何在?症结何在?笔者结合自己在与商超几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对商超运作的研究心得.提出厂商运作超市不应忽略、必须解决的“三大硬伤”。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规,本土品牌要联合抗拒进行谈判。综合美国《市场观察》、美联社等媒体报道,前一阵子,曾有业内人士声称,中国家乐福要求中国一些本土日化企业缴纳8%-15%的额外“进场费”,可能导致这些实力不强的本土企业被迫退出卖场。如今,中国家乐福否认了这一传言。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家乐福等一些外资大卖场没有封杀中国日化企业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10,(2):47-47
在日本苦撑10年之后,家乐福终于忍不住要撤了。 2010年1月中,日本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永旺(AEON)宣布,与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签署的店铺名称使用许可合同将在3月9日到期,届时永旺全额出资的“AEON Marche”在日本国内共6家店铺所使用的“家乐福”这一名称将被更换。家乐福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将不再出售,将全面使用永旺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洗衣液市场的品牌混战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曾一度堪称日化领域“最后一片蓝海”的市场也旋将变“红”,在威露士和蓝月亮大力培育市场数载之后,国内日化巨头立白终也按捺不住,于10月28日高调宣布邀请周迅作为形象代言人,斥资亿元推广4款高档去渍、护衣新品“去渍霸”。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13日.上海炒货行业协会与著名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之间长达3个半小时的艰难谈判最后以破裂告终。作为“愤怒的抗议”.上海炒货行业协会旗下的阿明、台丰、正林等10家知名炒货企业将暂停向家乐福超市供货。行业协会出面带领供货企业集体向超市巨头“发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国内零售行业的权威网络媒体联商网评选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去年被广为关注的“华润收购万佳”等十大事件被评选为2001年中国零售业十大新闻。 它们分别是: 一、购物代币券风波,国家采取措施明令禁止使用购物代币券,而对于如何处置代币券即代币券的善后问题也着实让商家头疼了一段时间;二、京沪三连锁巨头联手开店,上海华联超市、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在2月3曰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计划2001年在京开设100家华联超市;三、家乐福被责令整改,此次事件除了使令家乐福在中国扩…  相似文献   

10.
超市作为消费者购买蔬菜等生鲜食品的重要渠道,对传统的农贸市场渠道构成了巨大挑战.本文调查表明,超市的优势在于质量安全与品牌信誉,劣势在于价格和新鲜度,作为新兴渠道的超市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农贸市场,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超市应加倍重视生鲜食品的销售,打好质量、信誉、营养牌;细分市场,确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强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连锁与特许》2008,(10):40-41
最近韩国的流通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素以资金雄厚、国际化经营著称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超市连锁企业纷纷撤出韩国,转向中国、越南等国家。“打败”这些“恐龙企业”的正是韩国“土生土长”的易买得、衣恋等自主品牌企业,而且这些企业还要在亚洲市场与家乐福等“巨头”一争高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2005,(9):11-11
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物美京城最大超市方庄卖场19日开门迎客。而距该卖场900米之处就有一家家乐福超市。物美9月初即将开业的中关村店,也与家乐福为邻。在外资零售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之时,不甘被外资挤出市场的本土零售企业开始向外资企业“叫板”。  相似文献   

13.
一、超市自有品牌——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间,超市的货架上悄然出现了新面孔——标示超市名称的商品(也叫自有品牌),例如“家乐福”牌饮料;国美电器“战鹰、战圣”牌剃须刀;北京小白羊超市的“小白羊”牌面巾纸等(见一览表)。那么,超市为何争上自有品牌呢?  相似文献   

14.
微商与传统商业"捆绑代理商模式"不同,并凭借低廉的成本、方便的顾客沟通等优势,不必构建系统的网络渠道,从而促进微商迅速发展。为了更好了解微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唐山市微商发展现状,从从业者的角度,重点调查研究微商经营者销售额、微商的目标顾客群、进货渠道、微商竞争者以及微商在营销中存在问题等角度对微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8)
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经被"网"在一起。尤其是微信时代的到来更是将微营销推向了高潮,而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微商人数也已经破1000万。但是微商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微商是朋友圈里的"不速之客",甚至有人认为微商就是变相的传销。  相似文献   

16.
眼瞅着就到春节了,葡萄酒一年中销售的最旺的时期到来了。厂家商家更加忙碌起来,葡萄酒柜台从一年的冷落中走了出来,掸去了灰尘,迎来了新品和大量的选购者。伴随着旺季的脚步,葡萄酒的销售渠道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商超成为消费者购买葡萄酒最密集的场所,也随之成为葡萄酒供应商争夺最集中的资源,在不少超市,都有营业员告诉我们,“这个货架昨天摆放的还是其他品牌,今天已经被这个品牌替换下来了。”在迎接春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用相机的镜头记录下葡萄酒在商超的一些点滴。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下电商火爆发展。微商究竟是创业神话还是传销陷阱,大众对其褒贬不一。传统的门店经历过电子商务的冲击后是否又会被移动电子商务所影响?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对以微商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调研,采用现场访谈和问卷调研法,从微商经营者和消费者两个视角分析微商的经营和消费现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以便微商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告大观》2005,(3):118-121
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洗牌”时代揭开了序幕:国际日化品牌全线进攻,本土日化巨头强势出击——高空轰炸,传播策略大转身;地面席卷,渠道价格全渗透。广东日化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直追,广东日化出路在何方?只有进攻。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企业的眼里,批发商是窜货、砸价、破坏市场秩序的罪魁祸首。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商超渠道的迅速扩张,营销界“现代渠道取代传统渠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企业开始把市场重心向商超渠道倾斜,传统渠道则被放在越来越弱化的位置上。但是不久,有不少企业尤其是休闲食品企业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决策下吃了亏,也由此引发了关于批发商和传统渠道的新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在商业上一度被认为是"去渠道化"的。传统商业环境下,一件商品从研发到生产到运输,最后如果不能被摆到货架上,前面一切投入都是白搭。尤其是在不适合使用代理分销模式的快速消费品领域,生产商只能将利润分给沃尔玛、家乐福等渠道商,换来上架接触终端消费者的机会。同时,由于货架的数量有限,所以市场会自然调控出一个明码标价的成本门槛,支付不起这个成本的生产商,就无权进入这些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