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有限人生全用在学术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侯老师就有过合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我们又再次合作研究,一起讨论和接触的机会多了,深受侯老师人品、学问的影响和感动. 那时每隔一月左右我去一次西安,晚上坐火车,早上到西安后就开始讨论,每天七八个小时,一般讨论三天,第三天吃过晚饭后回北京.侯老师每年也到北京来两三次,一到就开始讨论,直到离开北京要去机场时才结束. 侯老师对时间十分珍惜,为把有限的时间全用在学术上,我们有一个约定:免去一切应酬,我到西安,他不请我吃饭;他到北京,我也不请他吃饭,都是到单位食堂餐厅用餐,没有人陪.  相似文献   

2.
小学的时候,我在离家较近的村小上学.村小一个班就一个老师,班主任、语文、数学、其他科目都由这个五十多岁,有点胖,总是笑眯眯的男老师一人承包.我们亲切地称呼他吴老师. 四年级的一次大课间活动时,我和一个同学因争乒乓球台吵了起来,还动手打了人.吴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倔脾气的我就是不认错.吴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害我很没面子.当时,我恨极了他,认为他是故意让我难堪."哼!总有一天我要报仇."我在心底暗暗发誓.  相似文献   

3.
我想起好几年前,当时我们一家人,包括太太与三岁的儿子、女儿,一起坐火车到车站,我们一群人都下了车,独独我的儿子不愿意下车,说什么都不愿意下车,后来火车快要开了,只好硬把他拖下车来,而他却在站台上号啕大哭,不论怎么哄都没有用,直到后来他妈妈告诉他,我们下了火车是要去搭公车,他才欣然收起眼泪,高高兴兴地一起去坐公车了。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看到张悟本张老师,他正在电视屏幕上把一群主持人惊得大呼小叫,后者只差点没当场五体投地。很是惊诧之余,不仅有些疑惑:看上去气血过旺的张悟本老师,咋不用绿豆、白萝卜、长茄子给自己养养生呢?  相似文献   

5.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27):126-126
曾经的晓雨并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他从不会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有时甚至会远远地避开.于是找个机会,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你有看法?" "没,没有——"晓雨急忙辩解道.一会儿,他慢慢告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您,我高兴地上前和您问好,可是您却板着脸,理也不理,当时我就很尴尬;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碰到您,我一直都想找机会向您问声好,我望了您好久,可是你看都没看我一眼,搞得我好无趣,今天碰到您的时候,我本来想问候您的,可是想起以前,也不知怎么回事,话到嘴边,却没有勇气说出口……"  相似文献   

6.
海芳 《魅力中国》2011,(21):249-249
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李小明,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所以他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差生。上学期体育达标测试不合格。多次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家长总说:“该让吃的都吃了,可是这身体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相似文献   

7.
漫画与幽默     
手中有斧头上道德课时,老师说:“华盛顿总统在儿童时代,有一次砍掉了种植园中的一棵樱桃树。由于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就没有惩罚他。”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犯了错误的华盛顿没有受罚,谁能说说其中的原因。”一名男孩站起来说:“这很简单,因为华盛顿手里拿着斧头。”登陆以后地理课老师问哈里:“当哥伦布把一只脚踏上美洲后,他最先做的是什么呢?”哈里回答:“不知道。”“你真笨!”他的同桌汤普森抢着说,“就像人们说‘您好’一样简单,他的另一只脚难道不跟着上吗?”高手“我丈夫很会赌博。”“我先生也是!”“他第一次买赛马券…  相似文献   

8.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9.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7):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10.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Z3):138-138
我和宁岗老师有27年的交情,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死了以后,在那个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要去的地方,为他致悼词。他静静地躺在我的身边,他在静静地听着我念叨他的生平,我却再也听不到他晴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1.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5):138-138
我和宁岗老师有27年的交情,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死了以后,在那个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要去的地方,为他致悼词。他静静地躺在我的身边,他在静静地听着我念叻他的生平,我却再也听不到他晴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会把它送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我有两棵快乐草,你一棵我一棵,我们都快乐;如果我有三棵快乐草,你两棵,我一棵,希望你比我更快乐." 呼秀珍,咸阳市道北铁中语文特级老师.47年如一日,没请过一天病假,没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补课费.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陕西省劳模和陕西省道德模范等40多项荣誉称号,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13.
午餐难——一个学生、家长烦心的问题济南市舜玉六居的一个叫成蹊的小学生,由于家长工作单位离家远,中午顾不上给他做饭,从上一年级起,他就在地摊上买着吃。他母亲说:"没办法,我和他爸都上班太远,开始我们托邻居帮忙照看着孩子,时间一长,我们也不好意思,再说人家平时也不能说没点自己的事儿,我只好让孩子自己从外面买着吃。"1995年12月,小成蹊因中午在外玩耍出了车祸,右腿骨折。家长后悔莫及,没办法只好雇了个保姆。从家门走入校门,又从校门返回家门。中小学生日复一日地在这段或长或短的路上,往返着,成长着。伴随着学生们脚步的是家长的心、老师的心。家长老师无一日不在为孩子们上学途中的安全牵肠挂肚、提心吊胆。这不是多余的忧虑,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全国中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1289人,受伤3539人;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2835人,受伤1637人;其中,中小学生上下学途中死亡1713人,受伤3597人。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门口,有一个儿童活动室,同学跟活动室的老师很熟,经常去那里帮忙。有一次,我去找同学玩,看到活动室里有书,就看了起来,临走,那个老师还借给我一本,让我回家看,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认为这就是书了。现在自己已经知道那只是一本刊物,而不是书籍。从那以后,就经常去那里借书看。但是,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书的数量有限,种类更是有限,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里的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门口,有一个儿童活动室,同学跟活动室的老师很熟,经常去那里帮忙.有一次,我去找同学玩,看到活动室里有书,就看了起来,临走,那个老师还借给我一本,让我回家看,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认为这就是书了.现在自己已经知道那只是一本刊物,而不是书籍.从那以后,就经常去那里借书看.但是,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书的数量有限,种类更是有限,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里的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天清早,高一的一名学生拿着他主动写好的检讨来找我,事因是昨天上课迟到,又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我接过检讨,看也不看就擦燃一根火柴,当面把检讨书烧了,和蔼地对他讲:“能认识到自己的错处,就是一次进步,在实际行动中改正了就好,用不着写检讨。  相似文献   

17.
在柴达木西部一座荒山上,有"一个太阳、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钻工,隆冬时节一个人守着钻井队的事情.他个子不高,钻工兄弟都叫他尕娃.那年是尕娃要求留守的,因为他几次回家乡都没找到对象,说还是把机会让给兄弟们吧.  相似文献   

18.
创新求变这次到圣地亚哥出席西部地区经营者大会时,我见到了乔妮。我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她了。说实话,以前那种感情波折已经把我折腾得够惨了,我可不想再受到一次打击,但是逭情形还是发生了。我下榻的那间套房,有一架大钢琴、一座壁炉和一个酒柜。我把卡尔·埃里克森从洛杉矶办事处带来,除了请他充当司机外,还请他在聚会时帮我照料酒柜。此外,我想他没料到还要在我和乔妮会面时作陪吧!到会的当晚,  相似文献   

19.
一叶知秋     
一 对话 家长:狮子老师,你好,我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以便能更好的跟我家中的一个12岁男孩沟通。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孩子的特点吧,这是我个人对他的认识。他很聪明,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但是缺点却很多,在家里显得很自私,只想到自己,对只有一岁多的妹妹也不能有半点忍让。在学校,没有团队精神,对学习没有目标,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他说是大家学习他才学习的,如果大家都不上学了,他也可以不上,上不上学,跟他以后有没有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同事老杨     
赵倡文 《东北之窗》2013,(11):95-95
老杨走了!晚上,同事打来这个电话我心头一震! 我还没有去看他呢,他怎么就走了呢?我不由想微微责怪前两天去看老杨而又没叫上我的同事。那天,同事说,他们去看老杨了,老杨已经瘦得不成人形了,有两个同事竟没认出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