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段奕宏以往所塑造的角色多半给人以硬汉的印象,不论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还是《西风烈》中的向西,都粗犷而不乏柔情。这次,《大连故事》中的鲁长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继续硬汉下去?段奕宏说:"硬汉是硬汉,但硬汉的硬法可有许多种,不可以随意贴标签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11,(1):91
杨再飞何许人也?2010中国财经悲情人物中,他是一个极小的角色,但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小人物"。若不是蒙牛"抹黑门"事发,他依然可以高枕无忧地悠哉悠哉继续将  相似文献   

3.
施忠杰 《东北之窗》2014,(19):17-18
正从1980年代的《篱笆·女人和狗》农村三部曲、《竹林街15号》,到如今的《家有九凤》、《闯关东》系列等,大连电视剧创作的雄厚实力一直成为国内文艺界瞩目的焦点,并被称之为"大连电视剧现象"。今天,随着《大连故事》的开机,"大连电视剧现象"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单本剧起步到"三部曲"1980年,是大连电视剧应该记住的日子。那一年,单本电视剧《师生之间》在  相似文献   

4.
薛峰  苏航 《东北之窗》2012,(Z2):102-104
大连这片沃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成绩卓著的电影艺术家。我们熟悉的电影艺术家王炎、朱文顺、李前宽、王心刚,中青年演员李羚、方青卓、赵静、余男、董洁、秦海璐等,都是我们大连的儿女。不过,以往大连籍的影视新星,似乎很少被提及,但《久久合家欢》给一大批大连籍影视新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也给了大连观众重新认识家乡影视璞玉的机会。《久久合家欢》总导演柏成建一直以来都在呼吁"留住本土人才,挖掘本土文化。"在他的计划中,  相似文献   

5.
正报童邓印来生于1963年3月,是大连市球迷协会副会长。30年来,报童一直活跃在大连足球主场的看台上,带领球迷呐喊助威。在2014赛季中超开始之前,《大连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大连球迷的代表人物。他兴奋地回忆起上世纪末,体育场东北角的"球迷角"的热闹,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那里总是人声鼎沸,人人都是"迟尚斌",人人都是"徐根宝"。由于对大连足球无比热爱,"报童"开始到"球迷角"附近卖报纸,从《体育天地》到《棒棰岛周报》,再到后来的《足球》、《体坛周报》……卖报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跟足球有关的消息。他不但传播着足球信息,也为球队奉献着爱心。  相似文献   

6.
马路原名夏飏/生于北京长于大连/2008年出书/成为《小崔说事》的嘉宾/2009年开始写作《的哥马路虾的驾车宝典》大连的哥马路虾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草根博客,崛起为天涯论坛的"头条"霸主,并出版了颇具王小波文风的博文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一举登上《小崔说事》的舞台,成为崔永元的座上宾,小崔说:马路虾写的东西比很多专业作家都好多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记录了马路虾"在路上"的故事,形形  相似文献   

7.
候德云 《东北之窗》2011,(Z1):102-102
马路原名夏飏/生于北京长于大连/2008年出书/成为《小崔说事》的嘉宾/2009年开始写作《的哥马路虾的驾车宝典》大连的哥马路虾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草根博客,崛起为天涯论坛的"头条"霸主,并出版了颇具王小波文风的博文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一举登上《小崔说事》的舞台,成为崔永元的座上宾,小崔说:马路虾写的东西比很多专业作家都好多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记录了马路虾"在路上"的故事,形形  相似文献   

8.
王博 《东北之窗》2014,(19):15-15
正他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八王爷,他是《闯关东前传》中的张怀远大人,此次,再度拍摄高满堂的剧作,他成了《大连故事》中的索三爷。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绘春挺拔伟岸的仪表,可比他在电视剧中年轻帅气多了。"索三爷,怎么说呢?他是把兄弟中的老大,鲁长风、齐飞云之间不管遇到多么大的事,索三爷一出现,没有摆不平的。"王绘春眉飞色舞地说,"索三爷原本是淳亲王  相似文献   

9.
王彦堂  张达 《东北之窗》2014,(19):10-11
正9月15日,长篇电视连续剧《大连故事》在旅顺正式开拍。《大连故事》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亲自关怀下创意、编剧、拍摄,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广播电视台、大连国投集团·精石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剧由大连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金牌编剧高满堂担任总编剧,他与孙建业、津子围、杨锦峰三位大连编剧共同创作。  相似文献   

10.
杨道立 《东北之窗》2014,(16):22-23
正摄影家郝华臣又出书了。近三百页的黑白影像集,装载着他1966年至2013年间,对大连对人生,某些快速"摁"下的印象。翻阅这些—"镜"之见,会引出集体的年代记忆。兼具记者、广告人、艺术家几重角色的老郝,不管出什么作品,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用有图像没有真相做以讹传讹的荒唐事。眼前这部摄影手记,虽因不可抗力存在遗憾,但确乎是可以信赖、令人感动、值得珍藏的影像大连。我仅看了一遍《城市.记忆》,有几张作品总在眼前浮现。好喜欢那张女孩握红缨枪站在雪地做英雄的《站岗放哨》。图片说明:"大连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朱军的小女儿因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望海小学不准她当红小兵……"这幅照片显然是摆拍的,且是摄影师与被拍摄者同谋而为。但那里面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眼神,透着无邪。人性扭曲的年代,老郝满足了一个孩子对平等的渴望。近年流行的老照片,民国旗袍装和"文革"军装照令人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曾经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城市来到了乡村,将他们的青春铺洒在了延安这片鲜红的沃土上,曾经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给当地的农村带来了些许的改变,有的甚至扎根于当地,他们有个特殊的名字叫"知青";曾经在延安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被称为陕北第一劳模,但在这背后却掩盖了他许多传奇故事,本期的《延安精神》特别选取了一个特殊群体与一个特殊人物,他们的故事都发生在延安,但却饱含着不同的延安情结,让我们一起聆听属于那个年代的那些故事吧。《延安精神》系列报道之六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王滨的名字,许多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作为两次获得"飞天奖"优秀摄影奖和"金鹰奖"最佳摄像奖的导演,王滨和高满堂已是合作多次的老搭档了。2008年的《闯关东》中,王滨就担任了导演兼主摄像,初试锋芒。他的导演作品《知青》、《情系北大荒》、《闯关东前传》、《放开你的手》、《老农民》等也被观众熟知。这一次,王滨执导《大连故事》,乃  相似文献   

13.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4,(19):16-16
正大连主权丧失、任人宰割的岁月达半个世纪之久,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故事》横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和苏军军事管制的特殊历史时期,反映60年间的沧桑历史。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其战略目的就是企图通过占领大连,利用大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占领全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尽管有爱国将  相似文献   

14.
应国军 《东北之窗》2010,(19):22-24
《半夜鸡叫》:大连人机智勇敢的抗争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解放,大连一直在日俄统治下,大连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外族的压迫造就了大连人机智勇敢的抗争精神。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大连籍军旅作家高玉宝写的轰动全国的《半夜鸡叫》。虽然《半夜鸡叫》写的是贫苦农民和地主的斗争故事,但整部作品的精神实质是机智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王百会 《东北之窗》2014,(18):66-67
正去年秋天,沈阳一位书法家朋友来电话,让我帮他订两张昆曲《牡丹亭》的票。两口子都是戏迷,听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大连演出,说啥也要坐高铁来一饱眼福。于是我略尽地主之谊,陪他们下午先在宏济大舞台看了场大连京剧院演出的《打金砖》,晚上再到人民文化俱乐部观看《牡丹亭》。连看5个小时过足戏瘾的朋友不停地感慨:"没想到大连的文化氛围这么好,京  相似文献   

16.
海南丢  薛璟 《东北之窗》2012,(5):114-115
每次走天津街都要穿过保安街。说起保安街大家都不太在意,基本把它看做天津街,因为它实在太短小了,而且也没什么名气。其实这里也需要用心去发现。因为城市变化太快,我仅能从文字中搜寻一些记忆,时不时还会看些日本人的著作。后来才晓得,这里的故事也算艳丽。佳兆物业广场位置原有一个旗亭,叫扇芳屋,是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岩间芳松建造的一个娱乐场所。我没有找到它的老照片,在一张1930年版《图绘大连》上搜到了建筑的模样,似乎是唐风日式建筑。因为旧店在东京,所以主人带过来不少妩媚的东京新桥的艺妓。1917年10月,有"日本梁启超"之誉的德富苏峰来大连游览,其间便曾来此喝茶闲坐。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连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为你而来》携手大连万科集团在保利剧院举办了一场"唱给故乡的歌——《为你而来》大连籍歌唱家专场音乐会"。本次音乐会邀请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著名男高音初瑞、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崔岩光、男高音歌唱家杜吉刚、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优秀女高音韩丽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与欢迎的歌唱家。这些歌唱家不仅各个唱功扎实,身怀绝技,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和符号,便是他们都是大连人,都有着浓浓的大连情怀,有着对故乡大连的深深眷恋。借此演唱会,这些艺  相似文献   

18.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16):88-88
老滕名字叫滕玉涛,是大连聋人球迷协会的会长。老滕其实也不老,50岁吧,一张充满稚气的方脸永远都在热情地笑着。前几年大连电视台足球频道拍了一个专题片,名叫《球迷老滕的故事》,"老滕"这个雅号就叫响了。我认识老滕是在1996年,我在万达足球俱乐部工作。那时他领导的聋人球迷总是挥着旗子,风雨无阻地陪伴万达,令我们很是感动。2001年,我到《足球周报》以后,  相似文献   

19.
陈搦  Roddie 《东北之窗》2011,(Z3):110-111
因吉亚(In·ija),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地名非常陌生,不过提到佐兰·扬科维奇,大连乃至全中国的球迷都耳熟能详。老扬的家乡就在因吉亚,一座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北方不到百公里的小城。2011年伊始,37岁的扬科维奇正式退役,但他没有离开足球,在获得教练证书后接过因吉亚队的教鞭,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远在塞尔维亚的扬科维奇依然惦记着第二故乡中国大连,他曾说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回来,也许他会成为大连队的教练。笔者联系上扬科维奇的时候,他刚刚率队从西班牙的训练营返回塞尔维亚。最近他很忙,但乐在其中。老扬通过《东北之窗》杂志向中国,特别是大连的球迷问好,他说:"我和家乡的朋友几乎每天都要谈到中国,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所了解的中国人,总是无私地奉献激情。我非常感激中国球迷,他们给了我很多。请接受一份来自塞尔维亚的真诚祝福,希望大连队在2011赛季取得优异的成绩,《东北之窗》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0.
"从我读这本小说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这是梦工厂想要制作的电影。"斯皮尔伯格表示,"小说的主旨和所传达的讯息提供了一个人人都会为之感动的故事。"正在热映的电影《战马》原作者是英国作家迈克尔·莫波格,这位乡村小学教员,喜欢给孩子们讲各种题材的故事,《战马》是他1982年的作品——讲给孩子听的一战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