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有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某集团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民营企业对下属企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的方案,以探索民营企业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股权激励以及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易麟 《会计之友》2008,(35):108-109
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入手,通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经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财务激励不足等缺陷,提出了完善股权和债权结构,合理配置经理人层次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从而更好地激励企业管理层努力工作,以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激励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嫣  张国民  陈进 《企业活力》2011,(12):45-49
经理人报酬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经理人的报酬激励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为了激励经理人的有效行为,利用最优报酬契约经济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短期激励以及长期激励的财务性组合报酬契约模型,以及分析非财务性报酬对经理人行为选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报酬激励制度优化问题,应该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公司高层管理者才会将股价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由此股权激励负面效应尤其是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也逐渐显现。本文从理论上对激励对象动机、经理人机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压低股权授予价)以及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因素和其衡量指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股权激励下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过程,并从优化契约等角度提出防止股权激励下经理人机会主义行办产生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是降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代理成本,激励企业核心人才的手段。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中,出现了实施条件过宽、业绩考核不严、预期收益失控、侵蚀股东和公司权益等偏差,重要的原因是绩效指标设置简单化。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设置财务与管理、有形与无形、长期与短期指标相结合和突出重点的指标体系,按完成各指标的程度确定股权激励收益水平,并进行收益总量控制,有利于克服股权激励偏差,实现股权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6.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其激励制度又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唐骏10亿元转会费的出现再度引发业界对中国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的关注。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面临诸如薪酬分配与管理不合理、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受限、激励不足等问题。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宜从五方面入手:建立以长期激励为主体的薪酬激励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加大激励力度;引进转会费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熊善丽 《财会通讯》2010,(3):141-143
对财务激励的研究与改革的重点是分享企业剩余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尤其是股权激励。本文在反思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与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对如何优化财务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财务激励的研究与改革的重点是分享企业剩余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尤其是股权激励。本文在反思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与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对如何优化财务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权激励是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的正确运用与陷阱规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股权激励是两权分离条件下,对人才资本激励的需要。现代企业只要存在代理关系,无论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如何,都存在对代理人的长期激励问题。经营承包制、经理人年薪制、国有企业私有化,都不能解决代理人的长期激励。长期激励当初恰恰是在国外私营股份公司中提出来的。股权激励是国外企业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我国企业运用股权激励的时候,只有深刻认识股权激励的本质,健全约束机制,发挥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规避其陷阱,才能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长期背离后,上市公司财务激励越来越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务激励水平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其重要性日益突出。2006年1月4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上市公司财务激励相关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激励中的股权激励形式改变了管理层决策的视野,使其更加关注上市公司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2.
创始经理人是否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是研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以2013—2019年深市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始经理人及其持股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创始经理人的研发投资决策具有风险偏好特征,有助于增加研发投入;创始经理人持股有利于改善企业研发投入状况,创始经理人根据自己持股状况相机决策,其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创始经理人最优持股比例的经验值为29.46%.因此,提出了三点建议:重视创始经理人的创业情感财富,对其实施控制权激励;重视创始经理人的股权利益,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实施创始经理人股权激励宜适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证明,在公司经营中,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股权激励的概念、产生背景、国内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式股权激励的误区进行概述,分享实施股权激励的成功案例,总结股权激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阐述作为经理人如何正确认识股权激励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进 《现代企业》2008,(5):22-23
现代公司的两大特征是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广泛分散和只拥有少量股权的经理人员对公司具有控制权。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资源可能被用来最大化经理人员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为解决高级经理人员激励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企业就开始把一定的股权授予经理人员,将经理人员的收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联系起来,对股权制度安排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卢馨  陈睿 《财会通讯》2010,(11):144-147
经理人股权激励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国际学术期刊在2000年至2009年发表的股权激励的文献为样本,分析了国外股权激励的研究现状。从影响股权激励机制的因素,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带来的效果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股权激励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4,(12):140-145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来,部部分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有关股权激励制度负面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并未系统全面地分析股权激励公司中可能存在的经理人择机行为行为。文章从阐述经理人牟利动机出发出发,通过动态贝叶斯纳什均衡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原理所引发的经理人行为动机,结合市场调整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公司中压低行权价或授予价的现象现象,并比较分析激励类型、公司性质对这种择机行为的影响程度,从股权激励计划要素、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完善公司股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丁际波  赵迎春 《现代企业》2003,(9):15-15,13
股权激励制度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运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制度相对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尽可能地使经理人的长期报酬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经理人的“短期行为”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公司都希望能借鉴股权激励制度,以解决我国目前公司在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对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侯静怡 《价值工程》2012,31(36):145-14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对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文章主要侧重于从股权激励制度而引出的新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讨论,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给予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激励角度,研究其分别对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税务筹划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税务筹划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货币薪酬的影响程度大于国有上市公司;在职消费程度与税务筹划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货币薪酬与税务筹划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持股比例与税务筹划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在职消费程度与税务筹划程度并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嫣 《当代会计》2021,(10):145-147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一大特点.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而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管理人员则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他们的个人绩效表现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长期的发展.合适的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不仅可以吸引、保留具有才华的管理团队,激发管理人员的潜力,而且通过股权激励能够加大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一致化,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及公司价值.文章选取我国家电行业领军企业M集团2014年至2018年间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M集团股权激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对M集团财务业绩指标、市场业绩指标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股权激励结合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及人力资本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