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岗位测评,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岗位测评制度,但真正能够将岗位测评工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企业却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它是企业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员工效率的基本要求.所谓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指企业管理者设立的一种能够对本企业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并用该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所属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符合的制度.该制度所依据的评价标准有很多,例如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了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概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就健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它是企业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员工效率的基本要求。所谓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指企业管理者设立的一种能够对本企业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并用该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所属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符合的制度。该制度所依据的评价标准有很多,例如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企业招聘中出现的招聘无明确理念、无计划、测评不全面、招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人企匹配的角度为企业招聘人职匹配优化策略,提出企业在招聘中贯彻人企匹配的理念,把握适合原则,选择出适合企业文化、企业岗位、企业管理人员的员工,达到员工与企业理想化的匹配,员工才可在企业获得广阔的发展平台,实现员工的价值和企业发展的目标,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真正发挥招聘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为平台,既要实现企业目标,又要体现员工价值。文章通过对企业进行岗位评价研究,确定各岗位相对价值关系,回归岗位价值,为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奠定重要基础。为消除岗位评价中的主观因素,文章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岗位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企业工作评价中,验证了模型的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的目的。岗位轮换在企业经营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岗位轮换制有助干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轮换有助干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唐秀杰 《中国经贸》2013,(16):77-77
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已经涉及电力体制的核心问题。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供电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制度是改革的深水区,他是每一个员工关心的话题,与其切身利益息患相关。对此,采取何种的改革措施,将薪酬制度作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绩效及提升供电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一直是理论界、实践界长期探头的话题。本文结合县供电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应用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级别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方法,尽最大的限度满足电力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需求,以此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守忠 《发展》2008,(12):68-68
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勘察设计企业来说,“三项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需要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改制和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具体管理风格,开展岗位分析,科学设置岗位;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企业的岗位多种多样,员工的能力有参差不同,想要将企业员工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必须考虑员工的胜任力问题。员工的胜任力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认真协调员工的胜任能力,才能具体地提高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好员工胜任力工作,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具体研究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对该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岗位风险表现在“人员思想的不稳定,法制观念淡薄,业务岗位习惯性操作胜于严密的制度,岗位风险检查监督缺乏力度,整改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防范岗位风险需落实好“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筑牢思想防线;提高业务素质,明确责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案件防范例会制度”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扬铭 《特区经济》2006,(2):203-204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将精力放在员工考勤、人事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人力资源作为第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形成和确立。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核心员工是指在企业工作中掌握核心技术、从事核心业务、或者处于关键岗位,对企业发展能够创造巨大绩效及对企业业务发展最有影响作用并在某一方面"不可替代"的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由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两方面造成.由于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对于企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丽  王进朝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19-121
文章在考虑心理收入的前提下,建立了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在不同心理收入水平下比较企业的业绩提成比例和员工的努力程度,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企业绩效就要进行旨在提高知识型员工心理收入的激励管理,同时要聘用满足岗位工作环境的知识型员工。得出了知识型员工面对完全满意的工作环境时的努力程度是在面对完全不接受的工作环境时的2倍。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在考虑知识型员工心理收入的同时合理建立更加有效的工资合同,为企业节约薪酬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定量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蕾 《中国经贸》2013,(10):67-68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进行综合评估,为员工薪酬福利、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提供基础信息,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绩效考核手段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由于现行绩效考核体制本身就存在不足,许多企业未能真正建立一套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考核体系,从而直接导致绩效考核的导向偏离或者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不同的发展起源和演进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构架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微观经济的核心——企业制度的构建,在发展中也形成完全不同的模式。尤其是企业的薪酬制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下面就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的薪酬体系作一比较。一、美国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薪酬体系从薪资的计费方式看,美国企业的员工可分为两大类:非豁免人员和豁免人员。两类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的薪酬体系制度,采取不同的薪酬确定方法。非豁免员工是指不豁免就业法中对加班工资的规定、超时工作企业须支付加班工资的员工,为企业的操作类人员,如前台、接待、打字、出纳、档案等岗位的人员。  相似文献   

17.
浅议绩效考评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对现代企业来讲,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更为重要的资源。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知识型员工也就自然成为了创造财富、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因而,许多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考评系统来监测知识型员工的业绩与能力,以求能使人员与岗位达列最完美的结合。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往往更注重它的监督测评功能而忽略了它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年终测评是该公司机关一贯坚持的制度,以往是机关员工对各科室全年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并据测评结果确定各科室奖金基数。这一做法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一些部门的测评分数低,该部门中工作出色的同志感到委屈,奖金也拿得少,无形中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员工职务晋升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选拔优秀人才,二是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从内部提拔优秀的员工到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对员工或对企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于海英 《发展》2009,(5):66-66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是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员工文化,因此,搞文化建设,员工队伍(包括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是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提炼概括的理念,运用包括管理和制度在内的各种途径方法,使之最终转化为员工在岗位上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