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波 《中国西部》2014,(9):121-122
<正>2008年4月,我邂逅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这本书帮我推开了教育阅读的大门。当时,我抱着补课的心态,购买并阅读了大量教育类的图书,并在阅读中"遇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我曾在《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上看到过张文质老师的介绍,他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  相似文献   

2.
拙作《是“这里”还是“那里”》(《教师之友》1998年12期)认为《少年闰土》的两处“这里”系作的误用(见下)。朱宗金老师(《“这里”没用错》,《教师之友》1999年12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作并没有用错,用错的是闰土;并指出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闰土的年龄、身份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梅喜会 《魅力中国》2011,(7):149-14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当幼儿养成对阅读充满兴趣的时候,不仅能加快幼儿阅读的速度,更加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我阅读了一本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图书,在这本书中,美国家庭主妇兼记者萨拉女士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于是她突发奇想决定将中国制造的产品统统请出家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萨拉发现离开中国制造后,她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昂贵和不便,于是她用了整本书向世界人民倾诉自己的实验性遭遇。  相似文献   

5.
鲁素华 《魅力中国》2010,(11):215-215
当前,语文教师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现在的语文是越来越教不来,语文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语文阅读教学是无所适从。”语文教师深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如何才能达到《课标》中规定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朱郑汇 《中国西部》2014,(16):124-125
<正>宁波市仁爱中学的刘波老师可谓是阅读达人,一直以来光顾他的博客,得知最新教育动态,推出的新书及时购买,汲取正能量时刻伴随左右。当从博客中得知他的最新力作《教师阅读力》已上市,便立即购得,此书从"教师要成为真正的阅读者""阅读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推进教师阅读的路线"和"读写结合加快成长步伐"四个方面,探寻教师阅读之道。"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曾是对教师普遍的描述,但是,如果仅仅燃烧了自己,却没有新能量的持续注入,必然会导致自身的"本领恐慌"。闫学老师也曾指出:"教师拥有的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他能到达的高度,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  相似文献   

7.
书影天地     
《中国西部》2014,(17):114-115
<正>《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长春出版社《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是日本教授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本很有指导性、值得认真阅读的书。认真阅读这本书,会让人自觉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室、自己的课堂,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方。作者:出版社:推荐理由:  相似文献   

8.
高顺喜 《东宇经纬》2000,(10):43-43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间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  相似文献   

9.
赵广宇  王静 《中国西部》2014,(6):130-133
<正>如下文作者赵老师所说,花费笔墨再去讨论教师阅读,也许真的有些哗众取宠,因为职业的特性,大众眼里的老师本就应该多读书。然而,现实中能坚持每天都阅读的老师(或者教育工作者)的确不多,也许是因为不适的环境,也许是因为繁忙的工作,也许是因为家庭的琐事,或者也许就是不愿意……但不管是因为什么,编者都不去做任何评论了。这里,编者只想倡导大家多读书。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不再局限在以往的"书评、影评"和"好书推荐"两方面的内容,凡是关于"教师阅读"相关、对教育工作有帮助的优秀稿件都将录用。您可以像以前那样投来自己的读后感、书评、影评;您也可以把你所在地区"教师阅读"的经验、做法推荐给大家;您也可以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难忘故事分享给我们每个读者;您还可以对我们推荐的书目进行吐槽,或者干脆您亲自推荐几本好书给大家……一切只为给大家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许雪梅 《中国西部》2014,(3):122-123
<正>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会说,做名智慧的老师,那么怎样做才是智慧的老师呢?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时,突然有一种感动,原来如此!曾经的自己没有仔细思考过智慧一词的真正内涵,那么老师的智慧从何而来呢?余老师说:"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教师的智慧,初步的诠释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当我读到这儿时,不禁问道,成长也有智慧,我们整天只知道抓学生的成绩,视分数为至上,分数才是硬道理,然而,身为教师成长智慧是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俨始,总会碰到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极强的兴趣,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的现象,这是如果教师一味的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次、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晓红 《魅力中国》2013,(17):231-23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在2010年暑期教体局组织的培训中,尹建莉老师做了《阅读改变命运》的报告。她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引导学生重走自己阅读、解读、体验教材的过程。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教研经历,下面把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立萍 《发展》2008,(7):101-101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教材分别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教材是《中国古代史》(全一册)。必修教材的“说明”中对标有★号的课文做了规定。如《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说明”中,编写体例9规定:标有★号的课文为阅读课,教师可以稍加指导,由学生自己阅读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的“说明”中,  相似文献   

14.
聂建峰 《魅力中国》2013,(13):224-224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赵珺 《魅力中国》2014,(3):201-201
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里曾经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教育者的威望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的言行举止是否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向学生发出的一个号召。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就是一本活教材,他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的学生终生都在模仿教师的言行。有一位老师,同学们曾经这样描写她:上课铃声响了,推门而人的是新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岛石 《中国报道》2009,(3):107-107
2008年,一南一北有两个报社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30年的阅读推选活动,主旨大抵一致:30年中有哪些书深刻影响过中国人。很凑巧,这两个报社都是商报,南边是《深圳商报》,北边是《中国图书商报》。深圳商报社办了一个“30年30本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刘克 《魅力中国》2011,(12):256-256
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王福强老师编著的《用心做教研一一线教师的教研策略》一书,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一线教师的教研方法,内容贴近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本书围绕教研误区、教研定位、教研问题、教研核心、强化教研动力、共建教研天地、走出教研新路、有效移植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蒲朝毅 《魅力中国》2010,(26):164-164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魅力,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得出中学语文老师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中国老区建设: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10多年来,我从《中国老区建设》中学到不少知识。开始我在乡镇工作,后来调到县委、市委工作。我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阅读《中国老区建设》有直接关系。是贵刊调动了我思考的兴趣,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手里有一本《中国老区建设》,如同身边有一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20.
叶航老师的《效率与正义:一个经济学和法学的对话》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经济学和法学的对话。由此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事实上法学与经济学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了融合,其标志是法经济学的诞生。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不是简单的加薪,而是要打破传统的薪酬模式,建立基于绩效和能力的全新的薪酬模式,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创新与提高,促进学校持续地创新发展。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