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梦、美,再加上悲,可以说是女性散文的必然主题模式。这似乎同散文文体更为方便且直接触摸情感不无关系,从二三十年代冰心的母爱、儿童爱开始,女性散文对于爱的抒发就从未中断过。由于女性天然对爱的倾心、真诚、痴情而忘我,即使是痛苦,也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因此女性散文更是一种探索爱、呼唤爱、追求爱、接受爱或者付出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在文体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一位执着追求文学梦想的不幸女性,她的散文创作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其散文题材与她的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众多的散文题材中,她分别熔铸了不同的的格调和风采,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文字.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她悲情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到2009年上半年,浙东作家在散文写作上的收获不可谓不丰盈:从数量上看,这几年间,结集出版了23部散文集。从作者构成方面来看,作者队伍中有男性18名,邱贝贝、余昭昭、赵淑萍、包丹虹和王静等5名女性作者虽然所占比例不高,却也足以撑起女性散文写作的半边天。在这些女性作家的散文集中,作者们都是以女性视角在抒写女性心灵,表现出了时代女性精神风貌和心灵律动。但就女性散文而言,如何追求突出的个人创作风格和不可重复的创作个性,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超验主义散文代表了美国文艺复兴的发展高峰,奠定了美国散文文类的基础。超验主义散文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之一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方面,梭罗在文体上的突破为散文文体注入新的活力,也鼓励后续作家不断尝试新的文体和思想,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美国散文变得灵活有效。另一方面,梭罗对自我主体性的强调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瓦尔登湖》中的寓言运用与自我融合,意象营构向主观倾斜都展现了梭罗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性意识的强调。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成长于上海,既秉承破落贵族家庭的文化余荫,亦深受海派文化的浸润。她的散文是新旧文化畸形产物和奇异智慧的结晶。她的“红嘴绿鹦哥式”的天才语言禀赋,使其文字鲜明而富有韵致。她重物质而轻人性,有着世俗的缺陷。她的文章随意自然,对传统程式是一种反叛,深深地影响了当今的散文写作。  相似文献   

7.
王充闾作为当代文坛的散文大家,以自身丰厚的学养和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文本,并为散文文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散文泛化的生态语境下出发,通过分析王充闾散文文体意识的确立及散文文体的表现形态,指出他对当下文学性散文文体的贡献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美阅读的角度,提出了散文创作中的几个艺术表现问题,它们是朴素无华、主体特殊感悟、使情成体、无语言辙迹等几个方面,作者从经验分析中发现,把散文创造成艺术散文,题材与体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感悟与情感才是决定文体性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代小说在文体上破体与创体并存,不少作品不符合古代、现代和外国小说的文体规范,是破体。有些作品的破体是作者为了某种传播意图而故意造成的,有明显的文体创造意识,可视为创体。近代小说破体与创体的原因,一是我国固有小说文体的庞杂,二是当时对小说文体的理论探讨比较薄弱,三是为了各种各样的传播意图,而后者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作家对“自己的声音”的“艺术记载”,它最注重自我意识的展示,是最能体现作家人格的文体。在这片领域里,新时期女性散文家以其细腻、敏感及极强的感悟生命及体验世界的能力,用自己清新空灵的笔调,传神地抒写了她们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给当代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灿烂群体。  相似文献   

11.
吴山入清后以遗民自居,诗宗宋调,擅写家国之思,且意新语奇,一反闺阁常态,在明清女性诗史占有重要的地位。现结合时代背景与女性诗歌演进历程,就存世文献钩稽梳理其生平、交游及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主要考察冰心翻译泰戈尔《吉檀迦利》所表现出来的诸事实形态,冰心的创造性翻译使她获得了成功,而且冰心的翻译行为为其译论操纵。冰心创作性翻译包括许多超越的事实,而冰心熟练地操纵和审美的服从作为译入语的汉语,冰心的翻译的魅力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的汉语使用风格,和有意对汉语文化的利用,包括深层次上的误用。  相似文献   

13.
《玫瑰门》是标志着铁凝创作风格转变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一个让人又恨又同情的女性形象。她心理扭曲、人性丑恶,一生都在追求社会的认同,寻找生活和灵魂的皈依,但又一次次为命运无情地捉弄,而只能在绝望中反抗。她采取自虐和虐人的方式寻求安慰,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一株在压抑和艰难中生存的罂粟,折磨别人的同时,也摧残着自己。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大多数作品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由此读者便忽略了池莉的女性观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表现。笔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了池莉作品涵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意识和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性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研究热闹非凡,而其散文研究却冷冷清清。金庸散文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语言浅白而富于变化,构思简练却又暗藏机锋,重民族形式又加以创新,于博古通今中熔铸情思。金庸散文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金庸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并从英语词汇在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褒贬方面的变化 ,归纳了以下五点 :1.职务类名词中性化 ;2.以泛指“人”的词汇替代有性别歧视意义的词汇 ;3.出现提高妇女地位的新词 ;4.某些女性从事的职业在字面上美化 ;5.某些与女性有关的词汇发生词义的贬降。  相似文献   

17.
《一个正派女人》是凯特.萧邦短篇小说中的力作之一。萧邦运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公态度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展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小说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处理婚外情感的过程和方式对于现代的我国读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社女诗人徐自华早期诗词具有明显的闺阁感伤气质。受秋瑾人格和诗风影响,逐渐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悲壮的色调和感愤时事的现实精神。她创作于清米民初以悼念秋瑾为主要内容的诗作,在表现内容、风格与气魄上,为当时的诗坛增添了“新质”;她尽其所能积极赞助革命,特别是在秋瑾牺牲后甘冒危险义葬秋瑾的行为,显示了坚强的反清革命意志和无所畏惧的侠义性格,显现出妇女解放发轫期所特有的人生景观。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华和独创性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善于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所达到的精神、思想和艺术高度至今没有多少中国作家可以企及。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与思考,显得独特、深邃而发人深省。她启迪人们从大自然中去领悟世界和人生的真谛,促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更符合人性也更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她期望人与大自然都能自由自在、充满灵性充满旺盛蓬勃的生命活力,她对生命表现出由衷的呼唤与赞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国外的职业教育方法对我们很具启发性。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BTEC教学经历,总结了BTEC的教学宗旨和教学方法特点,提出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企业调查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并提出BTEC外审所重视的内容为课业设计、课业的批改和教师对学生通用能力的评价等。同时,作者还就BTEC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