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引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此,增设了新的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体现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主要定位.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相似文献   

2.
确定收益的观点通常有两种,"资产负债观"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净资产期初与期末的余额来确定收益; "收入费用观"是按收入、费用配比来确定收益.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而不是收入费用观.  相似文献   

3.
资产负债表观要求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对资产或负债市场价值的一种体现和度量。公允价值的运用引发了计量属性、风险列报和报告模式等争论,建议改革财务报告呈报模式;增强风险与收益列报功能;加强公允价值应用与计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准则在有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差别最深的就是由原来的利润表现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观,本文就此对利润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涵义、区别以及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源 《商场现代化》2005,(23):105-106
一、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足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恰当组合,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特定的收益目标.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进行投资管理的核心.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实际就是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中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缺口管理和持续期.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及会计理念方面对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引进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资产负债表观"和"公允价值计量".正确的理解、贯彻新准则的关键就在于正解的认识这四大新会计准则理念的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观 资产负债表观要求企业在努力实现经营效益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避免单纯地追求利润指标。在资产负债表观下,会计工作不仅要关注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更要监控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资产管理效益,以及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及时报告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而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是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引入,资产负债观已全面代替收入费用观,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理念的国际趋同.收益计量观最终回归资产负债观说明其突出的优越性,但资产负债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为它在我国的应用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在套计理念上由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财务报表体系重心由传统的利润表变为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促使企业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彻底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资产负债表现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杨姗姗 《商业科技》2014,(20):230-230
我国关于“利得”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方面处于混淆状态,本质是如何确认会计收益。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1号》两种模式下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计算方法、列示项目略有所不同,更导致了误读。本次旨在于在资产负债观下分析是否及如何计入会计收益或权益性交易。  相似文献   

11.
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多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本质要求,但资产负债观理念的应用对企业有哪些影响,能产生什么市场效应,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新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比较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探讨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了资产负债观理念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新会计准则取消摊提费用的原因 (一)遵循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会计理念指导着会计准则的制定.由于存在不同的企业收益计量理论,导致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这两种不同的会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源于会计与应税收益的差异,会计理念是制定和理解会计准则的基础,而所得税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观为基本会计理念。因此,本文基于资产负债观界定会计收益,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常见差异项目对会计与应税收益的影响,进而归纳分析会计与应税收益间差异的类别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4.
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主要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实现观,二者在背景、理论内涵、会计目标以及关注重点上都存在差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理念倾向资产负债观,因此,资产负债观在我们国家不仅广泛运用并且具有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刘妍 《商业科技》2014,(18):146-147
收入减费用确认收益这种收入费用观在人们会计计量的认识中根深蒂固,但随着会计计量属性逐渐呈现出的多元化,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确认、计量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才更符合客观性原则,本文就如何理解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的必要性进行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邰洪波  胡东华 《商》2013,(19):174-174
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角度出发,将两种收益计量观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的情况进行陈述,提出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收益计量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产负债观逐步取代收入费用观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和应用,将导致越来越多未实现收益的产生,其确认与分配问题亟待探讨.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未实现财富的创造和已实现财富的分配,未实现财富的创造强调效率,注重相关性;已实现财富的分配强调公平,注重可靠性.因此,应逐步扩大未实现收益的确认范围,但不宜对任何未实现收益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公积金、每股净资产、资产负债比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提取出影响企业股票竞争力的综合财务指标,并对公司进行排名。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主成份分析法在对行业内选股的有效性:选取综合得分在1.5分以上的股票,舍弃综合得分为负数的股票。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表观的应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基本体现之一.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以其为考量、核算基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核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即对利润的认定核算观念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本文从理解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领会准则对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内容,分析一般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存货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做了重大调整并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资产负债观这一新理念,这些都将极大的改变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和发展方向。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资产负债观的基本内容,并就资产负债观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指标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