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际商务财会》2009,(7):30-31
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有着明确的时限要求,如果出口企业逾期申报或在规定的时限内不申报退(免)税,按照出口退(免)税不退则征的原则,即使所出口的货物符合国家政策,其涉及的出口货物也应当视同内销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对此,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业务时,应当严格把握时限要求,尤其是关注"30天"、"60天"、"90天"、"210天"4个申报退(免)税的关键时限。  相似文献   

2.
信息园地     
<正> 老外资企业一律实行出口退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01年1月1日起,对1993年12月31日前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俗称老外商投资企业),其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由原来执行的不征不退政策一律改为出口退税办法,具体退(免)税的计算办法按现行自营生产企业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执行。 1999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自1999年11月1日起,老外资企业的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的不征不退政策一律改为“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通知还指  相似文献   

3.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种退还或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本文从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退税政策,适用范围,计算方法、账务处理等分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加强对出口贷物退(税)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2001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免、抵、退”的税收政策,即在1994年以前成立的“老外商投资企业”即那些执行“不征不退”出口税务政策的外商投资企业,从2001年1月1日起需按“免抵退”的税务政策办理货物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5.
2004年出口退税新机制实施后.为进一步规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加快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进度.公平各类企业出口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和政策.现将有关文件的主要精神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国家实行出口退(免)税制度,使企业出口的货物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新增值税法也贯彻这一政策,出口货物在适用“出口免税并退税”时才会涉及计算出口退税的问题.我国现行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政策主要有“免、抵、退”和“先征后退”两种计算办法,本文针对前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上通行的一项税收措施,是各国政府鼓励和刺激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作用在于避免对出口货物双重征税。我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我国出口货物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骗税损失,数目更是惊人。那么,一些人是如何骗税的?入世以后,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对符合规定的出口货物劳务,实行免征和退还增值税政策。《通知》规定,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按照下列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或免退税办法执行。(一)免抵退税办法。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9.
税务     
《大经贸》2005,(5)
国家税务总局调整凭普通发票退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发出通知,调整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凭普通发票办理退(免) 税的规定。通知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但由于各种货物出口前涉及免税情况不同,导致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我国对少数货物相应出台有限制出口政策,对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使出口贸易货物退税计算方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经贸财会》2006,(2):22-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规范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经研究,总局决定取消出口货物退(免)税清算。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6年1月1日起,对出口企业上一年度出口货物的退(免)税,主管其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税务机关)不再进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清算。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我国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以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出口发票作为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的主要单证,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  相似文献   

13.
浅谈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方法.一种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部原料均来自于国内;另一种是有部分免税料件,含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相似文献   

14.
出口贸易中常用的出口货物对外成交价格有3种.FOB价,也就是对外成交的出口货物离岸价;C&F价,也就是离岸价加运费;CIF价,也就是离岸价加运费和保险费.按照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以出口货物实际对外成交的FOB价(离岸价)为准计算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而现在出口企业在对外履行出口交易时,一般会产生几个FOB价,即报关单上注明的FOB价,报关单信息FOB价,外汇核销单上注明的FOB价,外汇核销单信息FOB价,出口发票FOB价,出口企业记账FOB价,这些价格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会给出口企业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务财会》2013,(7):90-90
自2013年8月1日起,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货物,除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收汇的以外,须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未在规定期限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出口企业前期已申报退(免)税的,还应按规定进行冲减或补缴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外贸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进一步规范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经研究,现将2004年1月1日以后报关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审核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64号)文中,有关1年之内的新办企业,在出口申报货物退(免)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这一点,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值得有关部门研究.根据该文件规定:出口企业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并在90天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逾期将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税申报.但文件又注明,对于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不满1年的新企业,不适用上述规定.  相似文献   

18.
<正>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退税政策规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在委托方退(免)税。”“除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可给予退(免)税外,其他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一律不予退(免)税。”此规定使外贸公司在代理出口业务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致使外贸企业将许多代理出口业务拒之门外,无法操作。表现在: 一、外贸公司代理生产企业出口产品,由生产企业(委托方)申报出口退税,这对许多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一项很难开展的新工作。首先在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经理人》2014,(7):88-88
本书以介绍出口退(免)税操作实务与评估管理为主要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共十四个章节。上篇:将与出口退(免)税有关的出口贸易、货物离境报检、报关通关、外汇管理等知识融入其中,介绍出口退(免)税之前环节的操作流程,展现从出口贸易开始至退(免)税实现,形成的一个完整操作链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茹 《大经贸》2002,(5):68-70
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生产型出口企业自营和委托出口货物,以及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政策一出来,"免、抵、退"一时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有些企业担忧它会成为政策上的一阵风,随时可能改变;有些企业则困惑它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还有一些企业对"免、抵、退"税政策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为了搞清楚"免、抵、退"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由来背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企业用好这一政策,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廖建生总经济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