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旻 《中国经贸》2010,(17):90-93
2010年3月和6月,回良玉副总理和习近平副主席先后访问老挝,并见证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极大推动了两国经贸合作。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和中老两国关系的不断提升,中老经贸合作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老挝的周边环境均在发生新的变化,发展和深化中老经贸关系的对中老双边的政治、经济、外交皆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中老双边要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深化中老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保持融洽的政治氛围,继续发展和深化中老经贸关系.利于双方的根本利益,利于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老挝的合作是全面的合作,高等教育合作是中老挝两国全面合作的重要领域。在独特的地缘优势和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形成了深厚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空间。近年来,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成效日益显著。"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了中老两国坚实的民意基础,将会推动中老高等教育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4.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1-51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3月,双方完成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该规划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中印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发表的《联合宣言》规划了两国今后各个领域发展合作的蓝图。  相似文献   

5.
老挝积极发展对华经贸关系近年来,老挝的对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进一步改善和全面发展对华经贸合作关系。经济上对中国寄予厚望。老挝经济发展缓慢,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过去主要依赖苏联和越南提供无偿援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越南等国同老挝的经贸关系转...  相似文献   

6.
中日经贸摩擦的增加与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90年代后期以来,中日经贸摩擦不断,使中日经贸关系在总体上陷于停滞甚至后退状态。双方应认识到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老挝同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相近,政治关系稳定,又是友好的邻邦,因此两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中老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两国在贸易结构、投资结构、边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菲关系源远流长,贸易往来可上溯到六七百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传统友谊曾一度中断。1975年中菲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逐步发展。90年代初以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展望21世纪,中菲经贸合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双边经贸关系有望持续快速发展。值得反思的发展历程冷战时期,菲律宾在美国的压力下,曾长期排斥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直到1971年才承认同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合法性。1975年6月中菲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才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建交后,中菲两国政府…  相似文献   

9.
郑国富 《特区经济》2011,(12):100-103
1973年越南与日本建交,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双方在各领域合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积极推进经贸合作,基于两国经济和资源的互补优势,双边贸易合作实现了迅猛发展。2006年越日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功加入世贸,WTO为越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邹艳 《特区经济》2005,(11):213-214
乌克兰是独联体中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首批国家之一,中国和乌克兰的经济合作是从1991年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后才真正开始的。两国在1992年1月4日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还互设了商务代表处。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己在经贸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从而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中国与乌克兰贸易发展现状中国与乌克兰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领域里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政府和部门间合作协定,主要包括《中乌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中乌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中乌政府间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乌政府间海…  相似文献   

11.
In a planned economy, state monopoly ensure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are exploited. However, state monopoly could not commit to reward its workers. Anticipating this, individuals will exert less effort. In a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on among firms ensures that higher effort from workers will be rewarded. However, competition mean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are not fully exploited. Per capita output growth is generated by continuous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ubstituting labor for capital. Growth rate in a market econom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 planned economy when the incentive to exert effort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2.
I. Introduction The rapid rise of the economic weight of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has increasingly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many analysts as well as policy-makers, eliciting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global implications. Although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2 decades46 Pingfan Hong / 45 – 55, Vol. 14, No. 2, 2006 or so is indeed miraculous, the rest of the world should become less surprised or bewildered if they see China’s recent performance from a long-run historical perspe…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经济外交凭借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中俄两国在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下,选择和采用了经济外交,并不断扩展和充实经济外交的目标。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居于首要地位,经济外交仅是两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一些现实因素也影响着两国运用经济外交发展两国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世界潮流,不但对各国经济产生冲击,而且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特点,结合中埃两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现状,对未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报告论述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意义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国家区域改革的关系 ;我国的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政策走向 ;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这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命题存在着“替代论”与“互补论”的争论,而这一争论的实质又在于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利益关系演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经济增长通过影响经济利益的总量,以及参与经济利益总量生产的要素报酬变化这一机制影响到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利益关系改善受到经济增长水平、状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波动、经济增长阶段下,经济利益关系格局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7.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mixed sentiment in the rest of world towards the rapid ri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depen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me key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such as those associated with its size,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 To further sustain its high growth, China is facing more challenges than it has encountered in the past 2 decades, including a gamut of material constraints. Although polic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ight alleviate many of these constraints, the ultimate solution will still lie in continued institutional reform. China's recent move towards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is in line with its broad reform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gress of its development. However, such a move will have limited immediate effects on the prodigious US trade deficit, which itself is a problem rooted in the flawed international reserve system, far beyond a Sino‐US trade issue. Edited by Xiaoming Feng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来自各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劳动力人口、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后,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而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自由经济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证明了经济自由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希望通过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制度因素(特别是自由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导致各国之间经济差距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原永宁 《山东经济》2006,22(5):18-21
腐败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社会制度、体制、经济、权力、道德、文化等多种因素。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进行定义,分析其成因和危害,探讨治理腐败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