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城市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区域,迫切需要低碳化转型,本文尝试建立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西安、成都、郑州三个城市为例,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汇碳、碳减排,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的价值取向。中国政府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将消减40%。大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城市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国家旅游局也提出"五年内将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  相似文献   

3.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既注重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碳排放,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城市发展模式,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城镇化化快速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政策的制定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的政策经验。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敏 《中国市场》2011,(10):127-12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与人民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两方面:一是适应;二是减缓。实现以上两者的途径就是发展低碳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道路。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量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助于找出目前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所存在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全世界碳排放过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已经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我国也在积极谋求低碳发展之路.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房地产业的碳排放量,这不仅要有政府政策上支持还要努力发展绿色、低碳己建筑的新技术.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地产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4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和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数字经济推动作用明显高于非一、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3)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城市蔓延、降低碳排放和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于我国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呈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应大力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 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确立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的原则,健全碳排放初始分配标准和方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内容,建立违法交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体系等观点,从而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莫柏预 《江苏商论》2012,(7):70-72,90
随着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识。"低碳经济"的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物流"。本文在分析低碳物流发展存在效率不高、碳排放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与中国应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内涵、发展必然性与可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长的背景,阐述低碳经济的内涵,从外部环境以及本国实际验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并提出从打造低碳城市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两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邢俊兰 《商业时代》2011,(31):24-25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增长,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低碳"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的对象。物流业作为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大户,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发展低碳物流的紧迫性和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紧缺、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各界的密切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被列入了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议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2010年碳排放量依然高居世界碳排放量国家之首,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低碳经济对我国三大产业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为朝阳产业的代表,物流企业理应在低碳化发展方面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在阐述我国物流企业碳排放现状基础上,对物流企业碳排放过高的原因以及实行物流低碳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视阈下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首先阐明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然后对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浅析,最后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碳排放三者的关系以及改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经济在我国的认识和发展较晚,由于资产类型确认标准过于僵化,碳排放权计量标准与单位混乱,碳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不够完善,使得企业碳会计核算呈现一系列问题:碳排放资产类别确认困难,碳排放权计量方法不够统一,碳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碳排放权加强确认,运用多种辅助计量单位计量碳排放权,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及审计制度,以促进碳会计核算的完善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于2009年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发展低碳经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重视.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以高消耗以及高碳排放量为标志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给整个地球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能继续沿用.在这一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因此,笔者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问题展开论述,文章首先对低碳经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赵书华  王素珍 《中国市场》2010,(40):9-11,3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革新。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担负着发展低碳经济领导者角色,在全国率先实行低碳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和全国低碳化进程。伦敦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源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极具代表性。本文对伦敦和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进行了比较,并利用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两个指标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低碳物流开创物流业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和经济大变革的突出标志,同时,也是主要大国发展经济、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就低碳物流产生的背景以及目前低碳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物流的实现方式,以期引起物流企业重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江苏省1995年至2007年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995年至1997年该省的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减少,1997年至2007年间该省的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呈"U"型。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发展时期的国情决定的,为解决该问题,江苏省应该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为该省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保护环境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