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012年8月14日北京国际饭店奥运会对一个运动品牌有多重要?肯定不是轻于鸿毛,但也未必重于泰山。起码在匹克体育有限公司总裁许志华看来,奥运会不是最重要的,NBA才是。匹克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赞助了7个国家的代表团。它并没有像其它同行那样,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大肆彰显在奥运会上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而裸泳者往往是些"聪明人"。如果问伦敦奥运和北京奥运的最大差异,相信人们应该已能感觉到:冷清。甚至冷清到不少人还意识不到今年是"奥运年"。而这背后,实  相似文献   

3.
32012年6月26日居庸关长城脚下虽然对于最近频频传出面临"库存三年也卖不完"危机的国内服装业来说,2012年并不平坦,但对于安踏、匹克这样的运动品牌来说,即将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可能成为最大的"救兵"。6月26日,安踏在居庸关长城脚下发布了历时两年打造的领奖装备—"冠军龙服",这也是安踏宣布成为伦敦奥运会COC合作伙伴以来的最大动作。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4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熄灭。历时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幕。在北京奥运会16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与此同时,年轻的中国本土体育服饰品牌也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安踏""匹克""鸿星尔克""拼牌""特步""万杰隆"等来自福建厦门、泉州地区的体育服装、运动鞋品牌也大规模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他们与以"阿迪达斯""耐克""锐步""彪马"为代表的国际运动品牌上演了一场精彩火热的奥运营销战。  相似文献   

5.
福建泉州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管理的泉州匹克鞋业有限公司、匹克(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克”品牌出口运动鞋和运动服装获得免验资格,“匹克”品牌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出口免验品牌。此次“匹克”品牌开创了全国“品牌免验”的先河,率先实现由产品免验到品牌免验的跨越。其中,出口免验范围从原来的出口冷粘运动鞋、冷粘休闲鞋扩大到该公司所有“匹克”品牌的出口运动鞋和运动服装,有效期自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的推广重在打响品牌知名度,推动国内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拓展;而在国际市场产生盈利之前,国内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利润,将成为匹克全球品牌推广的"输血库"。  相似文献   

7.
总体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只有少数一线企业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塑造国际化品牌,同时这些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普遍处于发展初期。 海尔(Haier)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成功实践者,在各国际目标市场中初步济身于一线品牌行列。联想(Lenovo)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近两年将是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华为(Huawei)在非洲、拉美、中东、东南亚等相对低端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在欧、美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也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奥运营销忙     
尽管有很多乌龙、很多瑕疵和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伦敦奥运主会场"伦敦碗"中央的"花瓣"被点燃的那一刻起,全球的体育迷们都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燃起的,还有各大品牌的奥运营销热情。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圈可点:联想、海尔、华为、青岛啤酒、蒙牛、格力、TCL等著名企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先锋。可以说,国内市场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战场,经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这些企业才在国内站稳脚跟。如今,他们面临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经济将融入国际化经济之中,经济国际化必然伴随品牌国际化。中国的品牌在守住自己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  相似文献   

10.
许志华  崔玲 《英才》2012,(11):120-121
上帝关上了这扇门,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与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相比,我幸运很多。父亲将一手打造的公司交给我,我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一个企业。但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没进公司太长时间,我就遭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加入公司伊始,晋江的诸多体育品牌主要依靠赞助体育赛事的方式获取知名度,借以打开市场,匹克也不例外。从父亲时代起,匹克就一直赞助八一男篮,并借这层关系在2003年成为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正当匹克欲向国内篮球用品第一品牌的目标发起冲击之际,风云突变,CBA进  相似文献   

11.
《山东企业管理》2012,(6):37-38
安踏、李宁、匹克们通过各种形式押宝奥运营销,他们下注的方式有何不同又将如何奏效?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吸引全球数十亿人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品牌价值是巨大的。自从2005年11月16日成为第一个牵手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后,伊利集团就开始了奥运营销的攻坚战。之后,伊利以奥运会为新起点,品牌营销和经营业绩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06奥运营销年度报告》中,伊利由于美誉度涨幅最大、知名度最高、广告创意最受好评而荣获"2006奥运营销最成功品牌"称号。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毋庸置疑是一场难得的商机.无论是有幸成为本次奥运赞助商的企业,如联想、海尔,还是无缘这一资格的绝大部分成长型企业,无不跃跃欲试争相利用这一“家门口”的历史机遇以将自身品牌传播得更远,长期以来,随着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的大量涌入和步步紧逼,中国市场上众多本土品牌可谓举步维艰,面对奥运经济所带来的营销机遇,本土企业如何借助奥运这一天赐良机,展开品牌推广与传播.已成为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经营者》2007,(16):10-10,12
<正>【公司】鸿星尔克荣获"2007中国网民喜爱的奥运品牌"7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寻找网民喜爱品牌——第二届中国网络经济论坛暨2007中国网民喜爱品牌寻找与体验行动"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颁奖典礼。鸿星尔克荣获"2007中国网民喜爱的奥运品牌"奖项。  相似文献   

15.
<正>在真正走出去之前,必须要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把品牌国际化作为第一维度,市场国际化作为第二个维度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宣布"换脸"。LOGO将原有的L断开,线条更有力;口号也由Anyting 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在本次发布会上,李宁公司除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之外,更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品牌内涵及开发体系等做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报告》2008,(1):12-12
通过对著名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经济与文化强势的原因,被高门槛市场接受的品牌会比较容易进入相对低端市场。相反,仅在低端市场接受品牌会很难进入高端市场,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品牌扩张的“重力效应”,尤其是消费品品牌往往附加了更大的文化价值,消费者基于品牌的非理性冲动消费现象更加突出,消费品品牌扩张的“重力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百年梦想、10年申办。7年筹备,伴随着8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的点燃,我们对奥林匹克这一世界第一品牌到底了解多少?中国如何通过举办奥运会而跻身世界品牌版图?北京的后奥运时代应该如何规划?《奥运品牌模式》一书作者杨曦沦特为本刊撰文,告诉读者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8.
开场白:2007年8月8日,不仅是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也是首届中国品牌节暨第四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的日子。中国品牌节之所以选择与奥运搭台,是希望借助迎接奥运契机促进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我国的品牌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品牌"小国",品牌的建立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新发展的主要难题。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奥运商机,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呢?下面请几位嘉宾就相关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石丽 《企业活力》2008,(5):48-50
<正>一、我国体育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缺憾与困境随着国内体育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日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外体育企业进入并立足于我国市场,并通过专利控制、强势品牌等,形成对我国体育企业自主品牌的挤、拼、压态势,垄断我国体育市场的企图十分明显,尤其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外来品牌持续火爆,占领和分割我国体育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我国体育企业虽然出现如"红双喜"、"双鱼"、"双星"、"康威"、"安踏"、"李宁"等一批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体育企业的制造能力,但由于我国体育企业普遍缺乏对自身发展的宏观审视与把握,导致大量的体育企业轰轰  相似文献   

20.
当魔咒降临     
裴瑜 《英才》2011,(12):104-105
面对国际体育品牌越战越勇的销售业绩,在"野蛮生长"后逐渐失速的中国本土体育类服装企业将何去何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经历了逾10年的"野蛮生长"后,中国本土体育类服装企业似乎正集体面对一场无法回避的"中年危机"。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宁、安踏、361度、匹克等本土体育品牌,都面临到增速放缓、库存积压、业绩下滑的巨大压力。以94.8亿元年营业收入雄踞2010年行业"老大"的李宁(02331.HK),也被推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