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制度设计应围绕“人”展开。农业转移人口是城镇化的主角,流动过程表现为农民“出村”和“入城”,“出村”的关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入城”的核心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涉及流向、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等四大环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抓住关键点,否则事倍功半。本文重点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四大环节的关键点,以求推动新型城镇化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谋求缓解乃至根本改变“三农”命运的尝试,至今收效甚微,空有许多对策,就是无从下手。随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如何加快改革捉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足够资金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捉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捉村经济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来说 ,既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也是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这些年 ,各地因地制宜 ,积极有效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农业商品化牵引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 :以农业的商品化为催化剂 ,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 ,兴起了农产品加工业 ,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业商品化和农村工业化这两股力量的交汇作用 ,催生了“交点”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学者们 ,把珠江三角洲城镇化轨道概括为“农业依托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经历了“三级跳”的发展轨道 :农业商品化——农村工业化 ,…  相似文献   

5.
《华商》2013,(3):38-44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随着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新型城镇化”这一议题戍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晟 《财经界(学术)》2014,(2):90-91,14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及方向.特别提到了未来几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坚持走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集约高效为原则的新型城镇化路线。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人去哪里”,二是“钱从哪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不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融资模式已很难与日益增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相匹配。探索新型融资模式,缓解融资压力已成为首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和目的,在分析国内融资模式现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而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占据较大份额,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可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如何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党和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四化”是未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四化”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措施.剖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二者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力较弱,“四化”融合不强.因此,应不断强化和完善“四化”协调发展的主体,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四化”融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村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大举措, 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 展的一大战略: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农业人口与资源、 环境之间和谐共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个长远大计。以衣 村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业可持续 发展中已经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以期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避免 再走破坏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民风纯朴、地嘉人善”,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农业发展而富庶一方。嘉善县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如何发挥嘉善县的农业优势,实现嘉善农业的科学发展,是嘉善人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钱诚 《商》2013,(12):282-282
城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能否有序实现城镇化是对我国政府的重大考验,如何应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摆在政府以及学术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三大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问题,对我国的城镇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村“三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三化”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由于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严重存在,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三化”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文欢 《商》2013,(19):235-235
本文从“农民上楼”运动的开展及现状出发,对农村、农民、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提出以农民上楼为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科学合理的引导“农民上楼”,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重新布局分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尤其处在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的时期,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分配,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上半年,江西省上饶县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五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弘扬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推动黔东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突出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个战略重点,扬文化旅游之长,补工业化和城镇化之短,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发展。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兰溪市厚伦方村秉持先祖“厚德敦伦”的遗风,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核心打造极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地标,也推动了农村集生态养殖、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新型农村服务为一体的发展。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为改善重点,进而实现“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美好愿景。近数十年厚伦方村从生态养殖入手带领村民奔小康,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文章结合厚伦方村就新农村建设下生态养殖与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模式进行探析,以期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落后、农业弱质、农民贫困的“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多年来,虽一直致力于农村发展道路的探索,但步伐不大。农村城镇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开拓、乡镇企业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城镇化给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捉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二零零六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应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并且特别强调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本文将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河北省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选择与体系构建上,探索一条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些新的理念融入到河北省的农业生产中,适合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东北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小城镇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化发展的"摊大饼"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失地"农民找到就业的出路,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城乡发展不统一,"绿色"底子差,科学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管理等多个学科。东北地区乃至国家的城镇化,都应本着"人的城镇化"的核心思想,努力实现绿色、节约、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应跳出传统的农村城镇化思维模式,走系统化的、农业为主导的、生态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是全面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针对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加强政府和社会服务职能、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