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结束不足两周,美联储主席便在7月14日亟不可待地表示可能推出QE3。这使得刚趋平静的市场再起涟漪,美国债券市场发展走势遭到质疑。 隐性量化宽松政策 当前,美国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饱受诟病。特别是QE2后,全球通胀压力骤增,新兴经济体正面临复苏稳定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双压态势,因此美国继续推出QE3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如果既不能再令债务成数倍增长,也不能再印刷那么多美元,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底,美国的QE2将如期结束,而且并未提及进一步的量化宽松计划。由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因而在美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美国结束QE2有利于减轻国内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为世界其它经济体所诟病,该政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美国不再进行QE3,那么,美国结束QE2会给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2014年,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最大看点,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美国历经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5年多的恢复调整后,各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茉楠 《中国外汇》2011,(15):48-49
美联储实施QE3的可能性不大,隐性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将使得美国国债市场不会遭受较大影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结束不足两周,美联储主席便在7月14日亟不可待地表示可能推出QE3。这使得刚趋平静的市场再起涟漪,美国债券市场发展走势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联储宣布启动削减QE规模,此举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后QE时代"。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然后在梳理比较大萧条时期美国和2006年日本这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实践的基础上,阐述量化宽松退出的可能效应,进而指出此次退出对全球及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我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煜辉 《金融博览》2012,(20):18-19
美国9月13日推出的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谓是一个弹性版的量化宽松计划。不同于QE1和QE2,它只公布了每月要采购400亿美元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没有公布计划执行的时间区间和采购的总规模。  相似文献   

7.
黄志强 《中国金融》2012,(19):45-47
短时期,QE3将有利于避免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长期而言,美联储再次启动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流动性盛宴鉴于美国及其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新一轮量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渐退出了其自2008年来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如何?本文以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美联储的持债规模和上证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年期Shibor数据为样本,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人民币具有贬值的压力;对上证综合指数有负向冲击,我国上证综合指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降低;对一年期的Shibor有正向冲击,一年期的Shibor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上浮.  相似文献   

9.
刘朝晖 《证券导刊》2011,(33):17-17
伯南克并未在8月26日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明确提出将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QE3).而是承诺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以刺激经济增长.并将在9月20日联储会议上深入讨论后续刺激政策。当前美国系列经济数据发出经济复苏减弱从而需要更多政策刺激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10.
陆晓明  边卫红 《银行家》2011,(6):100-103,7
到2011年6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将如期结束,按目前形势分析,继续推出QE3的必要性在降低,宽松货币政策将开始"转向",但转向可能存在延误。宽松政策的退出意味着全球充裕低成本资金时代即将结束,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金作为重要的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其价格一直深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而2008年至2013年期间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更是对黄金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QE政策可能影响黄金价格的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随后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QE政策宣告事件对黄金价格的短期影响,并进一步应用滚动回归考察了QE政策对黄金价格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QE政策宣告对黄金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从长期看,QE政策分别通过作用于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而对黄金价格产生了时变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2.
袁雪 《金融博览》2010,(23):4-7
在美国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而引发国际社会“众怒”之时.11月11日~12日.G20首尔峰会召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25日,美联储举行2012年首次议息会议,会议声明显示出较为鲜明的量化宽松立场,这引起了市场各界对美国是否会在近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热议。文章综合美国经济基本面、通胀形势与欧债危机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预计近期美联储不会推出QE3,但2012年下半年QE3推出的可能性较大,这将促使资金加速流向新兴资本市场,并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推出一项量化宽松(QE)举措,即加印钞票购买金融资产,如美国政府债券(国债)或抵押贷款相关债务(MBS)。目的在于为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降低金融业崩溃的风险,减少抵押贷款相关资产所招致的亏损,降低各类举债者融资成本。作为货币政策传统机制的短期利率,并未受到QE的实质影响。QE实际上有3轮,一般称为QE1、QE2及QE3。郑毓栋表示,美联储决议9月暂不缩减量化宽松措施,出乎市场预料,不过投资者不必对此感到忧虑。过去2个月就业市场相对强劲,企业信心大幅上升。虽然6月份至今,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展望已略转温和,预计2014年经济仍将实现3%的增长,远高于其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值,即  相似文献   

15.
《甘肃金融》2012,(9):6-6
QE(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关联储已经三次踏上了量化宽松之路,政策释放的信号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数据利好“QE3”加大规模的可能性减小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政策的推出,在当时刺激了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然而与前几次量化宽松不同的是,“QE3”的规模是“开放式”的,每月MBS的购买规模和施行时间均与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挂钩。对于投资者来说,  相似文献   

17.
美国从1月份开始,每月缩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规模100亿美元。对世界市场而言,将加快初级产品行情下行,以及促成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逆转。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启动第1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TheThirdRoundofQuantitativeEasing,QE3)。此时,距离笔者最早预期推出QE3的时点已一年有余(见《QE3:蓄势待发》,《中国外汇》20i1年9月)。时过境迁,相对彼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双重困境.为提振经济,2001年,日本银行首创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以下简称“QE政策”).2010年,日本央行推出了第二轮“综合金融宽松政策”,2013年4月4日实施了更为激进的“量化和质化宽松货币政策” (以下简称“QQE政策”).日本央行QE政策力度不断加强,但效果却低于预期.2015年4月4日日本央行迎来QQE政策实施两周年,国内经济虽有所回暖,但仍未走出通缩阴影.  相似文献   

20.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7):19-22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四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在刺激其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来加强中国经济稳定,以减轻其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退出时机、操作目标、退出模式等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