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平  郭辉 《农业经济》2007,(5):44-4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补偿不统一,失地农民的安置难,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城市化战略是要使农民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转变,带动整个经济向现代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失地农民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存在问题,则有违城市化战略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状况的考察,从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各地实施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政策中存在的对农民消费权益的侵害、城市新贫民的大量产生及"城中村"等问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对耕地的占用,随之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货币安置办法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货币安置办法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析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需求和供给,分析土地征用制度不健全、就业安置难等原因,提出建立西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不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征地安置补偿政策失误等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愈演愈烈,但失地农民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权利的问题,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制度原因,适度的社会保障替代,为失地农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大量的失地农民不断涌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农民无地种田,当然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和生存保障,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的社会保障.本文在探析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制度缺陷基础之上,提出了采取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案例,透视开发区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发现开发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方面的问题,找出解决开发区失地农民问题的方向。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泰安开发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新房抵旧屋的房屋拆迁补偿方式深受农民欢迎。(2)土地征收使当地农民就业率小幅下降,但农民就业结构明显改善。(3)开发区失地农民当前的生存状况良好,但缺乏长期的生存保障机制。研究结论:防止失地农民生存状况恶化,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在于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收入分类分层,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中  江华 《南方农村》2009,25(5):46-49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留地安置和就业安置等。但因安置方式简单,政府单一的安置方式与农民多种安置的愿望相冲突以及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和缺乏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的存在,并未能消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本文在分析产生上述矛盾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失地农民实行科学补偿安置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农民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江西省7个镇199户失地农户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掌握能力;在提高安置补偿费用的同时,实现安置补偿的同地同价;完善安置补偿机制,重点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注重培育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为弱势群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形势下失地农民现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雅 《农业经济》2012,(5):106-10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从土地上游离出来的大量的农民的产生,这些农民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除了种田出苦力没有赖以为生的技能.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安置失地农民的办法,真正让失地农民尽快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地大量被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安置、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的困境 ,认为滥用征地权、忽视土地的财产功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和缺乏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造成失地农民困境的制度原因 ,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伟 《农业经济》2005,(10):3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范围乱、征地补偿乱、征地费用分配乱、失地农民安置难,大量失地农民“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而转化为城市贫民,合法权益严重被侵害,基本生活无法保证,群众信访、申请行政仲裁等事件不断增加,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伴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部分失地农民返贫趋势明显。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框架重在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存权,而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重视不够,体现在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对收益共享缺乏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低;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弱,缺乏对失地农民发展权的关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创新社会保障模式,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停止征地工作中货币安置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基础设施征地对农民补偿的有关情况,致公党中央于2003年11月份前后对浙江、安徽两省有关城市征地补偿情况进行了调研。我有幸成为调研组的一员,也了解到了有关情况。我在关注基础设施征地对农民补偿问题的同时,特别留意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法。从实地了解的情况和其他书面材料来看,全国绝大部分对失地农民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货币安置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我认为主要原因有:法律法规允许货币安置;地方上报中央安置方式绝大部分都是货币安置,而中央土地管理部门也基本上都批准了这种安置方式;当地人民政府和用地单位也都乐于采用支付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征地拆迁现象,由此产生失地农民。本文基于对皖东乡村的实地调查,提炼出现阶段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实践样态,尝试以农民的视角去重新解读新时期失地农民的安置选择逻辑。笔者尝试从“主体嵌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在安置地选择上的关系嵌入、安置方式选择上的制度嵌入和生计选择上的资本嵌入三大维度,提出构建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的沟通机制、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利益共享机制,进而促进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机制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建设,重庆市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尴尬局面.在社保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解决失地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保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失地青年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失地青年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龙岩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由于土地的收成是农民最可靠的收入来源,也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失地后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生产的土地,也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此引发的土地征用难、群体上访频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担着农民的多重保障功能.而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是在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导致"三无"农民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当前的征地补偿制度已经严重滞后,忽视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体系提供以下建议:①建立合理的最低保障制度;②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③建立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在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险制度;④为失地农民建立法律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