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资源部运用土地政策为宏观经济"加油门""、点刹车",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对土地供应实行"有保有压""、有张有弛"的调控,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对于目前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备受关注。中央采取“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并加大了部分领域的调控力度。首先,对土地要素供给的调控首次纳入宏观调控体系。自1998年到2002年,我国宏观调控总体形势上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导。但2003年以来,对土地要素供给的调控成为财政政  相似文献   

3.
宏观金融调控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把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和汽车作为五大重点调控行业。金融调控和土地调控是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两大主要手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房地产金融调控进行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5月“国十五条”颁布后,为确保“国六条”、“国十五条”的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部等部委频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控力度之大、政策措施之多,前所未有。表明国家继续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加强土地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高房价下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正在考验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也考验着开发商这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应变能力和普通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政府层面而言,主要是政治上压力增加,即地方政府不仅负有稳定市场的重大责任,而且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继2004年政府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去年9月5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把土地政策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6~2016年广东省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等面板数据,综合运用C—D生产函数、岭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测算不同内涵情境下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1)仅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或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前者贡献率为20.82%,后者为19.62%;土地要素更多的以资源的形态发挥作用。(2)同时考虑土地要素的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土地要素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56%;科技进步、资本、劳动力投入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35.35%、23.11%、18.99%。研究发现,土地要素同时以资源和资产形态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属性,测度出的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7.
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是各国政府的一个中心职能,其目的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维持经济总量大体平衡,从而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客观评价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绩效有助于政策当局反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适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在本文中,我们忽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内部构成,视其为一个整体,基于政策当局的损失函数,设计了一个新的模型框架,对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进行数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调控对民营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宏观调控并非是要打压民营企业。针对去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系列措施.如何使民企经济继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出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调控手段通过对用地总量和土地使用结构的调控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影响,其目的是实现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部门除了收紧放贷,也就只能对部分过热行业进行行政调控。但从长远看,这些措施无法解决经济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11.
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升,但全年增速走入缓降通道,居住地价仍是热点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而土地市场又是宏观经济框架的有机构成;地价是供需力量角逐的"风向标",而供需双方的心理甚至行动又受制于调控政策并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一是国家在调控所有的措施当中,所有的杠杆当中土地要素是国家用得最灵活的,最基础的,最基本的调节杠杆,原来常说的计划、财政、金融三大调控,我看这三个离了土地都没戏,所以,越来越体现国家说的这八个字,国家现在调控最灵的、最让地方政府着急的、最管用的就是土地,从辩证的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土地市场的不断完善,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通过土地供给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一些行业、地方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因此,近年来的土地市场建设与完善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陈锡良 《东南置业》2008,(10):54-55
央行在—个月内连续两次降低银行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了高层对宏观经济复杂局面的的判断和态度。也显示宏观经济调控已开始松绑。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产业,从未脱离过政府的视野。但纵观历年来的调控效果,就会发现我国的房市调控始终难以摆脱"隔靴搔痒"的尴尬,因为房地产业事关民情民生,但又不能伤及尚处复苏通道的经济全局,其调控力度、节奏和工具选择确实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极大考验。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一再重申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出现2007年"用药过猛"的现象,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还应重视进一步完善政策与加强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和突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和新阶段的出现,宏观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联愈加紧密,彼此间的影响愈发深入.本文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调控为主题,对货币政策影响下的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以及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作出相关论述和建议,以期能够给有关人士带来有效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开发区遍地开花,土地闲置消费,土地供应失控。国务院及时采取了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通过清理开发区、控制土地供应、严处违法用地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保障了国民经济稳定运行。最近,中央又对土地部门提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土地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在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防止一些行业、地方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土地市场在治理整顿中不断完善2004年是我国土地市场建设进程中不寻常的一  相似文献   

20.
《上海房地》2014,(4):1-1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房地产调控的方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2013年3月颁布的新“国五条”及其实施细则为界线,其后的调控政策不仅没有接踵而来,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央对楼市调控问题“不吭声”、“不言语”,这种主观上淡化调控的背后,实质是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态势的冷静观察、客观分析和利弊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