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业投资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赵昌文经验表明,建立新的、稳定的投资机制是市场经济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应把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资机制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以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定和加强政府宜接投资对农...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链是"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构建农业产业链是构建"以工促农"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以工促农"机制中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相对弱势、农户与企业间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不畅、区域农业产业链中断、农村投资环境不佳、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有:必要促成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的"以工促农"机制的建立.而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则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并着力增强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积累机制应完善和强化徐克勤,张俊贤,朱信昌当前农业积累不足,影响了农业投入的增长,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认真分析农业积累弱化的原因,探索提高农业积累的途径,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洪泽县农村的调查,就农业积累问...  相似文献   

4.
根据统计数据及对黑龙江省企业在俄罗斯农业投资调研情况,本文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投资现状、发展趋势、投资潜力,并在分析中国对该地区进行农业投资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国家农业投资规划、加强境外农业投资支持、强化对俄投资服务体系、完善中俄沟通协商机制、加强战略互信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经济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倾向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机制上,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化水平,进而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农业收入增长和非农化水平提高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过去各年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长期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上,相比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家庭,财政支农支出将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可见,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方面的政策倾斜,对促进农村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模式转换中的农业投资机制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正实现着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整个经济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都开始作相应的调整,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的调节机制.农业投资机制作为农业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投资机制的转换.本文拟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前提出发,在分析我国传统的农业投资机制弊端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投资机制"断裂"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新的农业投资机制的总体构想与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带来了良好机遇,不仅突出地缘优势,还具有互补性,促进相关合作机制的完善。但是从合作空间看,包括政策、市场、机制等空间都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应不断拓展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强化政策空间,推动政府三级联动;开拓市场空间,构建高效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提升机制空间,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既长又粗的产业链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农业私营企业的成长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横向一体化,形成农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私营企业的生成与发展,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发展资金积累的新视角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使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给农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无可回避的新课题。传统的农业积累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积累机制重新构建。以下几个方面似应充分考虑。 1.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现实 目前,我国农业的基本特点,是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就经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必要的劳动积累制度,完善互助互利,协作兴办农田建设”的办法。什么是劳动积累?劳动积累在农业投资和水利建设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劳动积累制度应遵循什么原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务的商品化,今后劳动积累的形式将会起什么变化?水利建设中扩大劳动积累应采取何种对策?探讨回答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资金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合作社投资主体限制、积累不足、商业金融服务缺失等原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融积发展所需资金。遵循商业融资规律,通过扩大投资主体、完善贷款抵押制度、政府担保制度、农业保险制度、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等措施,是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资金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合作社投资主体限制、积累不足、商业金融服务缺失等原因,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融积发展所需资金。遵循商业融资规律,通过扩大投资主体、完善贷款抵押制度、政府担保制度、农业保险制度、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等措施,是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中国经济报告 【构建全农业战略的支持政策和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公共服务;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实施战略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工商资本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工商资本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成就的同时,从政府、工商企业、农户等多个角度理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规范工商资本投资的方向、方式和行为,改善和规范工商资本的投资环境,完善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模式转换过程中的农业投资"断裂"以家庭承包制为契机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传统农业投资机制的大变动,农户已经成为投资机制中独立的充满活力的投资决策者.同时随着国家财政、科技体制的改革,对农业投资的管理也作了一些调整.如对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实行盈亏和经费包干,对支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实行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相结合,以及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部分实行"拨改贷"等.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相似文献   

16.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必须具备的公共基础条件。稳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存在诸多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PPP模式面临的挑战,从目标原则、实施过程方面探讨该模式的实施框架,进而探索提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明确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政府政策供给等该模式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就我国低收入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行经济、社会分析,以期揭示这些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规律。一、由于自积累机制难以启动、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环境差等因素,低收入地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开辟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基金和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两金”)是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业新旧投入机制交替的必然产物。“两金”的应运而生,为形成多元化的、有约束力的新的农业投入机制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就现实看,“两金”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1.立法——确立稳定的农业投资机制应尽快制定《农业投资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投资的规范化问题,优化农业投资环境,保证党和国家农业投资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两金”在农业投资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与财政、信贷投资的关系,以及聚资的渠道、范围、投资方向和投资时机等应通过立法手段来确立,实行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9.
论90年代     
合理的农业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农业投入政策是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农业投资政策上.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去10年我国农业投资状况的分析,探讨90年代制定我国农业投资政策的立足点.一、80年代我国农业投资的特征与问题随着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环境的变化,80年代农业投资在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已表现出与前期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投资主体已由原来的国家、集体所独揽,逐步转化为以农户为中心的,国家、集体、农户并存的多元化格局.1979年前,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制下,农户仅仅是作为一个消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财政增加农业投入的现实困难我们极希望国家增加农业投资,扭转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徘徊局面。但现实是:在短期内,国家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农业投资。这是由如下诸种因素决定的。 1.国家的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制约投资结构的改变。建国以来,国家投资的工业倾斜政策,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工农业比例关系。工业的高速度发展,给农业造成了超资源量需求和提供更多积累的双重压力,形成了财政、投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