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经济体制新旧交替时期的工资调节提出了看法。作者分析了“七五”期间工资改革的要求以及完成工资调节任务的困难,认为完成工资调节的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措施。作者提出,我国工资调节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实行动态调节。一方面过去的调节方式(静态调节)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工资制度出现了“多极化”形势,因此应当在工资总额、企业工资形式和个人劳动报酬等方面实行弹性管理。二、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制。我国的工资改革应从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制开始,职工工资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分别实行全挂钩、半挂钩两种形式,并和不同的经济指标挂钩。三、进行工资立法。解决最低工资、高低悬殊、工资诉讼,政策监督、劳动力流动等问题。文章还对鞭打快牛、政策约束、公平与效率、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认识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主要指对企业销售净产值的分配。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分配关系,即:政企之间的分配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国家(社会)对企业(劳动者集体)的按劳分配关系。第一种分配关系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采用税收的形式实现;第二种分配关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采用资金价格及其转化形式实现;关于第三种分配关系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宜采取工资的形式,也不宜由社会直接分配职工,而存在两级分配关系,国家同企业之间存在着按劳分配关系。应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采用工资总额(企业集体的劳动报酬)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的形式实现。对如何具体实现这三种分配关系,作者也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新的分配方法是三次扣除(税金、资金付费和大部分企业基金),两级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模型,供国家有关部门参考。 模型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1.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挂钩就是搞按劳分配,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是和随便什么指标都可以挂钩的,而是要考虑和这个指标挂钩符合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能不能实现按劳分配。这个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不同工资制度模式的比较入手,论证了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模式的合理性,并探讨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两级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办法。作者认为,国家应把企业视为一级分配实体,国家对企业的分配实际上是国家根据企业集体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报酬;衡量企业的“劳”的尺度,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分配的具体形式,即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试验办法,不过尚需要进一步完善。作者还探讨了这种工资制度模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销售企业工资结构中绩效部分占比太低,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工资结构急需改善。近年来,销售企业不断深化完善工效挂钩机制,企业工资总量调控渐趋科学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工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销售企业的工资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工资总量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未理顺。一是工资总量中绩效考核浮动比例较低。目前销售企业绩效考核部分的工资占工资总量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规律的本质要求,也是使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保持恰当比例的有效措施.但能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什么指标挂钩最好,则是当前煤炭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挂钩指标选择不当,不仅不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而且会破坏按劳分配原则,挫伤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工资基金膨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相似文献   

7.
(一087年1一12月) 企业工资改革方案述评 杨团等·管理世界1期探索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陈永忠、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期企业工资基金实行参数控制初探 马脉洪等‘山东经济f期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促进特区经济发展 张文超中国劳动科学1期对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模式等问题的意见 孙祯中国劳动科学1期经济效益指标纵横向比较及与企业工资总额 挂钩公式的设想 陈杰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期工资含量包千中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 刘金龙中国基本建设1期国有工业企业工资制度模式的比较和改革 目标杨予新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期各地补充完善企业工资套改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科学研究资料》1986年第5期刊载了由劳动科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工资向题研讨会情况通报。会议归纳了目前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具体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1.具体模式的确定高度集中。国家在挂钩问题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办法,中央直接面向试点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工资总额的确定如何确定企业的工资总额,这是当前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认为“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所提出的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基本上同利税挂钩)浮动的办法,是当前可行的好办法,为新的工资分配模式奠定了基础。因为: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微观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行为从根本上为一定的企业模式所制约,宏观调控体系的转变有赖于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所以,选择合理的企业模式已是能否顺利实现新旧体制转轨的关键。作者分析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几种典型企业模式,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模式的特征,即财产关系的不确定,决策结构的摩擦性,利益结构不协调和经营目标多样化。最后,作者提出,我国企业目标模式应该是,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和两权分离的彻底化,战略决策的集团化和业务决策的专门化,三方利益的均衡化以及利润目标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煤矿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永荣矿务局易运伦,尹联元一、当前煤矿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1.吨煤工资含量的增长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煤炭行业实行吨煤工资含量包干制以来,一些企业由于缺乏自我约束机制,使得工资含量系数的确定逐步偏离实际劳动生产率,致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原设想与我国过去的实践相比较的基础上,集中地论证了企业职工工资同企业经营成果挂钩作为一种新的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作者列举了新模式的十大发展。作者认为,新模式把按劳分配分作两个层次进行,突破了旧模式中国家直接对个人分配、工资分配顺序、劳动量计量、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等理论,并在按劳分配中引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作者还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上论证了新模式不仅不违背按劳分配的原理,而且是与从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是对按劳分配原理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工效挂钩是近期内处理国家与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关系的较好形式,分析了实行工效挂钩后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变化,从岗位技能工资的内在涵义,本质特片,以及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方面论证了工效钩前提下的岗位技能工资是企业贯安劳分配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经济工作中,工业企业的计划、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在围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着全面的经济改革。在煤炭企业中,有的已经按产量和吨煤工资单价,试行工资包干的办法,这是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吨煤工资包干,扩大企业工资管理自主权是工资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力求解决企业与职工“吃大锅饭”的问题。企业在试行吨煤工资包干办法时,必须与提高经济效益挂钩;要正确体现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原则,不能不  相似文献   

15.
现行劳动工资计划虽较好地解决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在宏观上得到了有效控制,职工的实际工资有所增加,对促进煤炭生产、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一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单位,挂钩指标的核定不尽合理。基本上以企业的现实情况为基础,用同样的办法对条件不同的企业确定挂钩指标。生产条件好、劳动效率高的企业单价低,即使职工平均工资很高,有人还认为是“鞭打快牛”;生产条件差、劳动效率低的企业单价高,职工劳动强度大,平均工资还是很低,基层干部和工人很有意见。二是总承包以来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加过快,大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总承包的盈亏指标容纳不下吨煤工资包干所提取的工资总额,企业被迫动用吨煤工资去弥补盈亏缺额,其比重逐年增大,1989年高达12%,严重影响了企业按劳分配政策的兑现,挫伤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以包代管,放松了职工人数计划工作,实行工效挂钩后,有  相似文献   

16.
煤矿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程度不够。企业职工所得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不太密切,没有形成职工所得多少受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压力和职工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二是没有理顺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工资与某些指标挂钩了,但这些指标没能真正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使得某些指标上去了,工资总额上去了,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①如何考察煤矿的经济效益;②提出煤矿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青岛能源集团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率、劳动生产率挂钩,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增能减的良性机制,在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探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视职工利益的重要性,改革目标模式中职工利益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的条件。作者认为,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目标体系,应该予以通盘筹划。作者认为职工利益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原则上说,职工利益应该体现马克思关于个人消费基本内容的原则,应该适应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对职工利益的关切应该体现职工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具体地说,职工利益的内容应包括职工的劳动实现权、生活改善权、民主管理权和自身发展权。而这些利益的实现,又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心理条件、资金条件和相关环境条件。所以各方面改革必须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集约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目前,对企业集约经营的理解,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出发,忽略企业微观个体在目标追求上的不同,笼统地把依靠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称之为集约增长;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必然追求集约经营方式,因此,集约经营概念对于微观层面上的企业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国有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构建市场经济体系,我们必须站在市场…  相似文献   

20.
柳泽伟在《对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不同意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88年11期)一文中指出,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它不过是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时期的一种权宜之计。就目前而言,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利于国家对工资的宏观控制。现行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