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纪念陈春先     
王宏甲 《中关村》2010,(11):24-25
1980年,陈春先下海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由此衍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虽然他的公司最终倒闭了,但你能说他是个失败者吗?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8):24-25
2004年8月9日凌晨,北京中关村。有“中关村第一人”之称的陈春先辞世。这一天,他70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三天。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这已经是他两年里第三次访问美国了,这几次出国让他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美国同行的学术进步,而是那个国家在技术产业化上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小兰 《中关村》2004,(12):48-49
中关村企业转型时刻2004年9月份,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为过20岁生日的中关村企业举办了一次活动。据统计,从中关村创业到现在,20年来,仍然存在的公司仅仅23家。在这23家公司当中,发展比较好的确实是非常的好。那次会上,联想、四通、时代三家公司作为代表在中关村的一面墙上印下了手印。应该说,中关村的企业这20年来生生死死非常不平凡。很多企业,它的一个产品成功了,或者说它有一个具有市场爆发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今天却找不到它第二个成功的领域或者产品,像这样的企业在中关村比比皆是。中关村很多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卫汉青 《中关村》2010,(11):5-5
今年是中关村的"而立"之年。30年前的1980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的麦种刚刚萌芽。根据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达成的科技交流协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陈春先1980年初参观考察美国硅谷后大受激奋,带领纪世瀛、崔文栋等几个人,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应该也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相似文献   

5.
1980年,中关村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在考察美国“128号公路”后,怀着一种使命感,要在中关村建立“技术扩散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子。是年,他们创办了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  相似文献   

6.
世事沧桑。中国已经从30年前的乌托邦走了出来,不再讳言财富了。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陈春先、纪世瀛等几位科研人员走出传统体制,创办了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收取了一点技术培训费,曾被视为非法收入,遭遇了种种厄运。30年后这粒种子长成了举世闻名、年生产总值达上万亿元的中关村!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10):22-25
历史不会遗忘,中关村的第—缕曙光照射在陈春先、纪世瀛弱不禁风的服务部身上,接着晨曦照耀到段永基、柳传志、陈庆振、王洪德等人身上,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指日可待;从1980年陈春先、纪世瀛创办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华夏所开始,中关村历史开始从白颐路书写。作为这一阶段历史的见证者,一批最早在中关村创办的企业,京海、科海、四通、联想、方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从小到大,从产品到市场,尝试在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上艰难跋涉。以于维栋、张福森、胡昭广为代表的中央调查组和海淀区领导的支持和庇护,中关村旭日东升,普照大地,自此奠定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独霸江湖的威名。  相似文献   

8.
勒川 《中关村》2009,(4):58-59
中关村和美国硅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溯历史,1979年,尚在中科院工作的陈春先访问美国,有机会去到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和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此次访问使他眼界大开。于是便有了后来中关村的首家民办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有人说,陈春先有着永远的“硅谷情结”。  相似文献   

9.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41-41
陈春先突然辞世,对我们打击很大。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当年如果不是他带领我们推动了这个事业,中关村的今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民营高科技产业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这个人太值得纪念了。我认为,陈春先是个改革家。当然,中国最大的改革家应该是邓小平。今年8月22日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年,我们下海就是因为1978的全国科学大会,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王德禄 《中关村》2013,(2):88-88
2013年1月8日,我和赵慕兰邀请于维栋、赵绮秋、王殿儒、陈庆振等10位中关村老一代领导人、创业者参加"陈春先创业史料采集座谈会"。大家回忆起陈春先创业阶段的经历轶事,讨论了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的价值。几年前,我曾说过,陈春先迈出下海创业的一小步,使中国经济改革迈出了两大步:第一大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第二大步是中国从工业经济转向新经济。中国能否现实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5,(12):61-61
陈春先自1959年至2004年8月一直生活和居住在海淀,是海淀地区一位颇具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配合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系列宣传活动,海淀区档案馆于2005年6月5日制作完成了《“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纪念辑录》网上展览(请登录海淀区档案馆网站www.hdda.gov.cn网上展厅观看)。2005年8月9日是陈春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海淀区档案馆为了更好地维护海淀地区档案史料的完整和安全,反映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史,进一步充实《陈春先纪念辑录》网上展览内容,筹划建立“陈春先纪念室”,现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有关陈春先各个时期、各种…  相似文献   

12.
张越 《中关村》2015,(4):26-28
在过去的5年里,中关村发展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这些脚印如同一个个创新的印章盖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沃土上,让中关村更具魅力,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炫目夺人!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中关村发展集团已经走过了整整5年。也许这5年的生命历程并不算长,甚至它才刚刚迈开步子,却出乎人们意料地踩下了几个深深的脚印。这些脚印如同一个个创新的印章盖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沃土上,让中关村更具魅力,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炫目夺人!这5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坚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发展"的理  相似文献   

13.
赵玉华 《中关村》2012,(6):37-38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什么?20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88个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己任,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的引领,中国高新区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8,(10)
把光明留给后人。医院给患者移植了陈春先的眼角膜,实现了他的临终遗愿。患者依赖这双眼睛重返光明,仿佛是代替陈春先仍然在注视、看守着他为之播下火种、洒下汗水的中关村。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7,(10):98-101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从四通打字机到激光照排术,从紫光扫描仪到"星光"中国芯,从搜狐到联想百度……今天的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名称,它已经是象征着我国科技前沿的一个品牌,被公认为"中国硅谷"。为纪念和回顾20年风雨历程,9月15日,由《中关村》杂志和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关村:20岁正年轻"主题展览在华润置地·橡树湾项目现场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王德禄 《中关村》2010,(11):31-31
今年10月23日是陈春先等人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三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因为陈春先等人的下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觉得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时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来形容,可以说陈春先下海个人一小步、中国经济两大步。一步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另一步是旧经济向新经济迈出的。  相似文献   

18.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9,(10):110-113
我在《中关村》打工的七个年头里,也许是缘于工作的需要罢,十分重视也非常喜欢读创业者“励志”的书,特别是中国IT业的精英,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纪世瀛、王志东、刘迎建到俞敏洪、李彦宏、王文京、邓中翰……至少有百人以上。他们奋斗的脚步踏着一个节拍,“创新,创新,再创新”,划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政 《中关村》2005,(1):21-23
经济模式的背景因素民营科技企业是实行自由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的经济实体。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是改革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在无需政府提供任何保障的条件下,放弃原有稳定工作,创办技工贸紧密结合的实体。随后,上海、武汉等地也有一批科技人员,相继创办类似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源地就是中关村。1980年,陈春先在中…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作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盛产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企业家著称,如陈春先、柳传志、段永基、王选、俞敏洪、李彦宏、邓中翰等,这是中关村精神薪火传递的火种。如何将这种中关村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也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栋梁人才,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