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关村》2008,(10):84-85
中国正在崛起,作为经济的底座,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农业的崛起。“民以食为天”,而“国以民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存在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王坤 《中关村》2009,(4):48-49
今天,在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极有可能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历史面前,谁最有机会“借机”快速崛起而鹤立国际?毫无疑问,世界都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王征 《中关村》2010,(3):46-47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是过去10年人们阅读最多的新闻故事,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事件。世界上到处都在说着“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王师傅是个普通的南京人,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跨国公司,但是他不太清楚谁是谁,他用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国产的,但是他知道西门子。“那质量是好,可是我们买不起。”他指着华侨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谁用东西会用上十年?过几年新东西又出来了,你还是要换。” “为什么要换?”一位刚刚来到中国的德国女孩说,自称热爱中国文化的她选择在西门子家电南京总部工作,“在德国我们都喜欢用西门子的家电,因为它是一个很老的  相似文献   

5.
杨育谋 《中关村》2007,(4):46-49
大国崛起: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崛起”,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屡屡当作救国兴邦口号的词汇,近日又引发了一股不小的争论思潮。话题的核心是“大国崛起”,热议此话题的不仅有中外学者,更有街头百姓。话题的起因,是中央二台热播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相似文献   

6.
李艳格 《中关村》2023,(3):106-107
<正>一、前言近年来通过我们的研究分析发现,中国汉语副词“都”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独地表示是已然的时态。在中国汉语中只有两个“都”:一个是用来强调主观情态的语气的副词,而另一个则是表示总括全量的范围副词,并且我们所说的这两个“都”它们之间存在着同出一脉的联系。二、副词“都”的语法意义分析(一)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总括副词“都”的代词是“一切”或者“所有”,它所总括的成分包含了代词以及名词,细分又可以分成并列名词、一般名词和短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视“谁投资,谁受益”为市场经济的定律之一,但是在“知识即是财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一观念有了新的内涵:凭借创新技术和创业劳动同样可以带来收益回报,新的财富神话就这样诞生了。但是,如何处理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企业改制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典语录:“任何一个企业机制里面,要永远记得,不是谁去取代谁,而是董事会选择谁,这是第一个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9.
失希铎说——我们千万别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时期的错误。在一个“都是高科技”的年代,电子、数字化几乎可以和一切产品挂钩时,他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最关键的是信息整合”;他很忙,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和人探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俞敏洪 《中关村》2012,(1):101-101
理想是应该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我们都知道孩子应该怎样发展最好,但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恰恰是相反的,理想和现实不能融为一体。比如说我们谁都知道教育不是分数,但在现实中,从国家的体制到教育系统的目标,分数就是一切,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成为了一种“人格分离症”,我们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说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厉子  曾颖 《中关村》2004,(10):13-15
“启明星辰”是什么?是一家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全称叫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卫士”是谁?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博士以及她领导的专业团队。几乎所有媒体在报道这家公司的时候,都不忘记提及一个有非常吸引力的细节,那就是首席执行官严望佳博士是一位“清秀纤细、神情淡定”的美女。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中关村》2011,(11):92-92
当代人似乎进入了一个“傻瓜”式的、新的科技不断介入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带来的后果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我们大家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优质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简单地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变成了技术的追求。最明显的是所谓“傻瓜相机”,只要一按,其它的一切都交给机器。而其它的电子产品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而知识与人文性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必定是“人文性”的经济,因此,现代管理也应当是“人文性”的管理。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到具体品牌形象的管理,从对客户需求的全面的人文化服务到对企业团队精神的全面文化建设,都应当充满现代的人文精神。如何认识这种人文性的管理方法,如何将其实施到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和一个企业?这就  相似文献   

14.
盖城 《中关村》2005,(6):24-27
一百年来,中关村是一片和中国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连的热土。正是在这片热土上,九十年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精英开始探索中国崛起的道路。而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恐怕要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中国开始遭遇历史的忧患,中国才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现自己的边缘化,于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在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崛起之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入世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等原因,使某些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甚至高层领导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误区:“高新企业既然是以人为本的企业,那么,谁拥有了众多的人才,谁就有一流的企业”。笔者认为:“谁拥有了一流的人力资源结构,谁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声音     
卫汉青 《中关村》2005,(12):9-9
本期“封面故事”《姚洪波:传遍世界的声音》,记述了广州惠威音响团队打造民族品牌扬声世界的事迹,读来振奋。惠威其实正是中国的缩影。回想一个世纪以前,拖着辫子的中国被讥为“东亚病夫”,发出的声音多是饥号和呻吟。经过百年来的奋斗,尤其是近30年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颗星球上最雄伟的交响曲。但是,这支“交响曲”还太短,声音还不够大。欧洲列强工业革命“交响曲”比我们早唱了200多年。更不用说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自称是龙的传人,原本发出的声音就该更高亢!本期“中关村论坛”,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7,(1):12-13
《大国崛起》昭示《新国富论》的诞生“人间正道是沧桑”。记录片《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告别了“海洋时代”之后,从“小国大业”发轫逐步“走向现代”,“工业先声”燃起“激情岁月”,书写“帝国春秋”靠的是“百年维新”,“寻道图强”惹来“新国新梦”,“危机新政”启发智慧者“大道行思”,那就是要共享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新时代要有新的思路,不但是国力强大,而且要民众幸福;不但造福本国,而且祈福全世界;不但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人的崛起;不但是“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18.
萧惑之 《中关村》2007,(6):110-113
实话实说,多年前拜读马立诚、凌志军两位著名时政作家撰写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虽然不失为一部主旋律的好书,但并未引起我多大震撼。去年读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因为我在《中关村》的“打工苦旅”已经有5个年头了,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用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话说:“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作者自云:“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吴小龙 《中关村》2004,(4):113-114
清朝建立以后,一方面对各种形式的反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另一方面采取了相当聪明而有远见的文化政策,以笼络人心。在文化政策上,清朝统治者比蒙元高明的多。他们看到了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并主动接受它,以对中国儒教传统的认同来缓和满汉矛盾,争取汉族士人对他们的认同。尤其是康熙皇帝,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饱学之士。他下诏开“博学鸿词科”,并亲自主持考试,招选遗民中的学者文人。康熙还对应诏举荐来的这些“奇士硕彦”优礼有加:赐御宴、给优俸,还陪上不少时间,在皇宫考试,“亲试录用”。这次荐贤尊隐的“盛举”…  相似文献   

20.
10大成长     
个人档案 在国内,如果谁不知道王志东是谁,那一定贻笑大方。王志东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经理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英雄。然而,当王志东从这个造就英雄的平台含恨而出,重新开始一段自己当老板的创业历程时,他昔目的名声和经验能帮助他成功开创一个公司吗?王志东似乎在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业绩证明这一切,而且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