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2.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3.
戴卫 《中关村》2007,(5):94-94
六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20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和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余名企业老总受邀进入中关村最高决策管理层。有着中关村 IT“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当选为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他和执行副主任、年轻的“海归派”邓中翰进入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领导小组,参与园区重大事项决策。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例证。专家表示,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纷纷涌现,中关村管理机构导向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出身的委员更了解高科枝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方式,更能代表企业的声音,这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关村的从业者则表示,企业家参与发展决策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的认同感。我们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委员,以此来“解析”中关村的“内心世界”,反馈本月中关村管委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品推介     
《中关村》2003,(8)
编辑寄语:本刊最近成功地策划了“中关村群英谱”,向读者介绍了多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和管理,我们这个栏目关注的就是前者,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更能方便广大的消费者。我们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喜欢我们推荐的产品。我们欢迎读者来信,来信请寄:kexueli@elong.com。  相似文献   

6.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7.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8.
在香山红叶朗照京西的季节,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举办,并通过报刊和网络欢迎社会各界参与,这件事无论在今天和明天,对中国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的发展与播扬,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1983年,中关村科技企业还是“星星之火”,转眼间电子一条街兴起,开始了中国知识经济发展中极具创新意义的蓬勃历程。这意义不仅是突破传统体制的限制,更在于,是在与西方数字化产品挺进中国市场的“短兵相接”中开辟“突围之路”。这样的挺进,也不仅是为自身谋得立锥之地,并以数字化的产品和新的经营方式,对中国辽阔疆域的企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发现,在我们的种种“批判”中选取的参照系是全国其他高新区和中关村自身,而没有选择美国的硅谷——如其他媒体习惯的那样。没有人能否认硅谷的巨大成功,就像谁也无法否认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一样。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关村具备和国外大公司正面抗争的实力吗?更进一步说,我们有必要克隆一个硅谷吗? 有一位媒体同行曾给中关村开过一个药方:有创新的跟随策略。与中关村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看,不无道理。尽管技术革新派曾经嘲笑compaq更多地像个计算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中国人全面走向世界已不是缥缈的梦想和空洞的口号,早已变成活生生、绿油油的现实。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走向世界?怎样能够保持目标更清晰些?步子更扎实些?道路更宽阔些?细琢磨一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的一位留美博士胡晖,是因为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以15万美元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1800 万美元收购,两年增值120倍,一时被称为“胡晖现象”。“胡晖现象”何以会引起中关村和首都知识界的关注?“胡晖现象”为何出现在中关村?“胡晖现象”说明了什么?“胡晖现象”有无示范意义?且听萧灼基、罗玉中、夏颖奇等各界专家和本刊记者的论述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5,(7):81-81
6月1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组委会会议在翠宫饭店召开,这标志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促进社会各界关注中关村,倡导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业与竞争,记载中关村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中关村特有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03,(5)
为彰显中关村科技园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依靠科技、知识,通过公平竞争走强国富民之路的文化理念;记载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创立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科技企业家、创业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之后,中关村园区各协会组织联合社会各界举办第二届“双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评优活动为社会公益性评选活动,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园区各社会团体以及相关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发  相似文献   

13.
张普随 《中关村》2005,(4):16-21
中关村注定要在争论、探索、讴歌、批判之中前行。因为这片土地上就生长争论、滋生探索、生产讴歌、酝酿批判。如果不争论、不探索、不赞美、不批判便失去了中关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中关村需要更大的承受力和更宽广的胸怀,需要更顽强的精神意志和更强大的内在力量。从2004年8月至今,一种关于中关村的批评甚至讨伐之声正在弥漫。各种声音在质疑:中关村迷失了吗?中关村衰落了呜?中关村死亡了吗?中关村的创业激情耗散了吗?中关村里“地主”来了、知本家走了吗?中关村新近崛起的高楼大厦里生活着一批缺乏想象力的经济、科技侏儒?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回答现实的质疑、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有许多途径和对策,但是一切对策的出台都建立在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之上,作为中关村的核心媒体《中关村》,我们调查历史、审视现实、叩问未来。有责任在调查中澄清事实,破解谜团,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4.
月到双节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9月12日,中关村第三届“双优”(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结果在首都体育馆颁奖揭晓,当10名优秀企业家和10名创业者带着灿烂的笑容登台领奖的时刻,人们将鲜花与掌声,美好的祝福和无限的敬仰送给创业英才的同时,再次将视线聚焦到中关村。描述  相似文献   

15.
有人戏言,中关村,特别是电子市场,看起来更像一个集市。这也就难怪20年来,村里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我们无法寄希望于生意人摇身一变为企业家。众多的小公司,谁该出局?准能长大?  相似文献   

16.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7.
我与许多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一样,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地区充满了深厚感情。后来办企业又摸爬滚打二十来年,见证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海淀区的开发区,再上升到国务院批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应该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这两届“双优”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身上我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本届“双优”评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我衷心地祝贺他们。提起中关村,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同硅谷对比。的确,我认为中国除了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有潜质能与硅谷相  相似文献   

18.
烟子 《中关村》2005,(12):72-75
2005年最后一个月份,我们在回忆之中盘点每一个美好的时刻,细数曾经感动我们的温馨情节。想起一些人,念起一些事,抬起头,看见夜空中那么多璀璨的星星……而他们,就是这些星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2005年的中关村,因为他们而更加活泼且生动。从本期开始,我们在“科技”版块陆续介绍200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双优”评选获奖企业家和创业者,深度报道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我们衷心地期望更多关注中关村、渴望走进中关村的人们,走近这些已经铭刻在中关村一面大理石墙上的闪光名字,近距离审视这群充满激情、昂首前行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郑先桂 《中关村》2004,(9):42-48
今年8月22号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伟人虽去,大业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中关村焕发了勃勃生机。中关村这个中国最大的智力和技术密集区,成为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前沿阵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极大地激活了聚集于中关村的各种生产要素。“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当代中国这几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是小平这位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宏伟蓝图中的几个得意之笔。8月18日,中共海淀区委主办,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与本刊联合承办,召开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关村…  相似文献   

20.
申易 《中关村》2003,(1):16-17
IT业称得上“恒星”般的人物,王文京是其中之一。 3月上旬,王文京作为中关村企业界的领袖级人物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迈入人民大会堂。2002年这位中国软件“大亨”获得的殊荣还有“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等等。作为人大参政级别最高的中关村民营企业家代表,王文京今年将带着哪些议案上会?他如何看待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中国财务和管理软件领导厂商的老总,他对中国的软件业有哪些忠告之言,作为个人资产相当可观的民营企业老板。王文京持什么样的财富与消费观?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文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