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28-29
一个世纪性话题可以预言:“中关村”将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自从推出“中关村”概念之后,就吸引了中外仁人志士的目光,引发了一代人的不断思考。从80年代初中关村迸发第一颗火花,以陈春先为代表的“华夏人”提出中关村新技术扩散区到今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在不断的升华,在腾飞,对中关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路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一个话题: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毫无疑问,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是个极其重要、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它决定着中关村的命运和未来。在今天中关村“二次创业”甚至有人称作“三次创业”的时刻,再谈中关村战略…  相似文献   

2.
张越 《中关村》2013,(5):68-70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让来自中国创新的发源地的‘中关村人’想到了“中关村梦”,也让中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想到了它的“产业梦”。从2010年到2013年,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从第一个十年跨入到第二个十年。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也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市场孵化器,转向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近来多了一些咖啡馆、会所、俱乐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中关村咖啡馆的咖啡,会所的茶,飘出了浓浓的创业、创新的味道。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说的就是这一话题。3年前也是这个莺飞草长的4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内外人士称为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一个里程碑。3年过去了,科技能否引领转型?创新能否驱动中国?路途漫漫,关山重重。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人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4.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4,(6):123-123
中关村是全中国高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但缺少关注健康的医疗环境,2004年2月“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与“佰众健康体检中心”全面启动“HC健康计划”,并成立“中关村健康促进委员会”,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希望能推动整个中关村的健康文化。为了解中关村人的健康意识,“HC健康计划”首先开展园区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经理健商指数网上调查。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4,(4):67-67
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新世纪创新的典范,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东方的新亮点。在中关村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伟大的“中关村建设者”。他们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是中关村不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财富。在北京市、海淀区等有关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中关村》杂志与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共同主办了“中关村百名建设者”编选活动。本刊将负责该活动平面媒体和电视片文字等推荐宣传工作。“中关村百名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6,(9):84-85
北京海淀“红色中关村”助力“硅谷”发展;中关村扶持V815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海淀园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挂牌;中关村半年科研投入近百亿;海淀园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百家专利代理进驻北京中关村;  相似文献   

9.
饮水思源,睹物思人。中关村有它的历史,有它的足迹。而《中关村》杂志记载了它的发展历史,卫汉青同志则成了中关村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卫汉青和我一样,是中关村的老村民了。《中关村》杂志是我非常关心的杂志。《中关村》杂志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它的内容显出一份持重,和卫汉青的风格有关吧,宽容和友好。我对《中关村》杂志的感情,归根结底是对中关村试验区的感情。联想起源于中关村,发展于中关村,生根于中关村。  相似文献   

10.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12.
张普随 《中关村》2005,(4):16-21
中关村注定要在争论、探索、讴歌、批判之中前行。因为这片土地上就生长争论、滋生探索、生产讴歌、酝酿批判。如果不争论、不探索、不赞美、不批判便失去了中关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中关村需要更大的承受力和更宽广的胸怀,需要更顽强的精神意志和更强大的内在力量。从2004年8月至今,一种关于中关村的批评甚至讨伐之声正在弥漫。各种声音在质疑:中关村迷失了吗?中关村衰落了呜?中关村死亡了吗?中关村的创业激情耗散了吗?中关村里“地主”来了、知本家走了吗?中关村新近崛起的高楼大厦里生活着一批缺乏想象力的经济、科技侏儒?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回答现实的质疑、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有许多途径和对策,但是一切对策的出台都建立在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之上,作为中关村的核心媒体《中关村》,我们调查历史、审视现实、叩问未来。有责任在调查中澄清事实,破解谜团,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     
《中关村》2005,(1):75-75
中关村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5,(1):114-114
北京佰众专业健康体检中心座落于中关村,服务于海淀区,在整整走过一年之际,当整理124家园区企业、近万人中关村白领体检结果,惊喜和喜悦几乎占据了全部。尽管佰众体检中心、北京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作为“中关村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中关村做了很多调研工作,但对中关村园区企业近万人体检结果资料是经过整一年的积累与研究,大样本的数据反映了中关村人的健康现状,也从中发现了与人们印象中的中关村不一样的地方。★女性开始在中关村扮演重要角色本次统计显示中关村从业的女性占36%,改变原来男性为主的局面,我们从统计结果可以看…  相似文献   

15.
纪世瀛 《中关村》2008,(6):40-41
中关村二十八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中关村的创新具有很深刻的含义,它的特点在于突破性、原创型、多层面、一体化。中关村的创新首先来自于体制上和企业组织管理形式上重大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学城里。开创了一个民办科技企业,突破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出现了一个强大民营科技企业群体,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浪潮,成为中关村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解惑中关村     
第六届中关村电脑节结束了,为中关村的未来之旅做了一个标记。而且这届电脑节首次启动“中关村论坛”作为探讨中关村发展的一种形式。电脑节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关村,电脑节的式微能否折射中关村发展的一些困惑?——而这些困惑也确实一直在困扰着中关村。中关村将走向哪里?它还像当年一样火  相似文献   

17.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4,(4):90-9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合办①中关村第11个创业园诞生了,2004年3月2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左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欣(左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主任苏贵光(右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朱仁英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②创业园的管理者、建设者正试图用事实说,选择来中关村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③中关村一流的孵化基地,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高科技留学回国人才入园创业。④3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和新入园的回国创…  相似文献   

19.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4,(7):18-18
日前,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迎来一片喝彩声,网友广为“点赞”。忆往昔,2007年元月初,《中关村》杂志曾在海淀图书城举办《中关村创新谱》发行盛会,曩日全国闻名的“图书”一条街,变身为创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创业”一条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那句极具哲理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