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威 《中关村》2003,(1):12-14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中关村作为中国综合改革试验区,每天都在孕育着、诞生着、成长着新的东西。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希望能从中关村看到新的东西,听到新的声音。 2003年春天,中关村在“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方面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步。日前,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公布了《企业家委员产生暂行办法》(草案)。“办法”指出,将在管理委员会中增设15名企业家兼职委员,其中2名还将进入园区建设的高层领导小组。《办法》规定,企业家委员一届任职两年,企业家委员可以连续任职两届。企业家委员数量约占管委会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定于2003年3月开始根据章程对企业家委员进行推选,6月正式确定企业家委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  相似文献   

2.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3.
沙磊 《中关村》2010,(5):54-55
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创造出有利于中关村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如何探索园区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出新举措。开辟一条集思广议的新道? 3月22日,被誉为中关村“智库”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中关村顾委会)揭开面纱,并试图就上述问题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4.
资讯     
《中关村》2014,(4):82-83
郭金龙“四点建议”促中关村改革新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关村在新的发展阶段还要做些什么?3月20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座谈。他希望中关村努力在科技创新上由“跟跑者”、“同行者”变为“领跑者”,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6.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7.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4,(3):72-72
日前,中关村唯一的国家级商务建筑——中国电子大厦在中关村广场所有项目中最早进入了内装阶段。中关村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基地,国内外电子、IT和相关企业均把中关村视为开拓、占领中国电子信息市场的核心阵地。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企业汇聚的世界级商圈里,一直没有一个像CBD“国贸”那样的领袖型核心建筑。因此,北京市在“十五”规划中,将中关村广场规划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决策使中关村从此有了“心脏”。  相似文献   

10.
王畅  张勇 《中关村》2005,(6):42-53
论坛缘起: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非常感谢大家光临《中关村》杂志“地产与科技”论坛。中关村凭借着科技创新确定了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目前,房地产是个热点问题。科技中有地产,地产中有科技。如何提高中关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地产的和谐发展,化解地产对科技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中关村地产能支持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今天我们邀请了诸位领导、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共聚一堂,就科技与地产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冷静面对并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谢谢!实现中关村地产与科…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4,(6):123-123
中关村是全中国高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但缺少关注健康的医疗环境,2004年2月“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与“佰众健康体检中心”全面启动“HC健康计划”,并成立“中关村健康促进委员会”,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希望能推动整个中关村的健康文化。为了解中关村人的健康意识,“HC健康计划”首先开展园区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经理健商指数网上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 C 座22层的一间简朴大方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此次中关村科技园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的总策划,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方。此前就听说过袁方是去年北京轰动一时的“中关村十大 IT 企业海外招聘活动”的组织者,一直无缘见识。因为事先知道一小时后袁方还有一个会,所以不待寒喧,采访很快就进入主题。从北京市委机关出来创办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差不多4年的时间,袁方最大的感受是:中关村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可谓是人才济济。挂牌于2000年1月10日的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有  相似文献   

13.
张越 《中关村》2013,(5):68-70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让来自中国创新的发源地的‘中关村人’想到了“中关村梦”,也让中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想到了它的“产业梦”。从2010年到2013年,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从第一个十年跨入到第二个十年。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也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市场孵化器,转向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6,(9):84-85
北京海淀“红色中关村”助力“硅谷”发展;中关村扶持V815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海淀园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挂牌;中关村半年科研投入近百亿;海淀园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百家专利代理进驻北京中关村;  相似文献   

15.
康杰  廉杰 《中关村》2003,(1):14-14
最近的国内外传媒,特别关注中国的企业家登上政府舞台。其实,“老板从政”同“官员下海”一样,皆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现象。人各有志,弃官而下商海,轻商而谋官位,只要是志在实现振兴中华、民富国强的人生价值,就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即使夭折了,亦是因创新而失败的“英雄”,我们也要为他们竖起丰碑,并奏上一阕《安魂曲》。北京的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勇于创新、别开生面,呼唤企业家参与科技园区的管理并付诸实践,举办了“企业家委员产生办法听证会”,颇受青睐,好评如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中关村管委会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营造政治文明的环境,热情吸纳企业家入围参政管理,毫无疑问是在完成了“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后,为实现“五年上台阶”奋斗  相似文献   

16.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17.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18.
纪世瀛 《中关村》2008,(5):18-21
两年前,在《中关村创新谱》新书发布会上,以“中关村村民”自喻的纪世瀛先生,在发言中第一次喊出“中关村万岁”的口号,博得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音犹在耳,令人难忘。“中关村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能永续长存?……现在,纪先生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感悟和论证。在“中关村人”全面总结中关村20年的发展经验之际,兹刊发纪先生的《中关村精神万岁》一文,以飨读者,更盼赐稿。  相似文献   

19.
刘红果 《中关村》2008,(12):47-47
白云硬蘧,寒冬暖阳。11月19日,《中关村》杂志社和北京京宝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关村企业家沙龙—“BMW中关村企业家沙龙”特邀经济名家立那与中关村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当今经济形势,为中小企业认识危机、分析危机提供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1日,北京国际饭店。上午9时,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北京市第七届科技之光颁奖大会隆重召开,庄严、宽敞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中关村从一开始就不是硅谷!中关村企业创业之路远比硅谷企业更艰难!值得庆贺的是,在中关村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