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唐皇 《中关村》2005,(1):59-60
中关村需要草根经济。正是一万四千多家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存在,使中关村成为中关村。当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方正、四通等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也是中小企业“制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的演变史的总和构成了中关村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构成的“草根阶级”是中关村的基础。不过,今天,“草根阶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改变“草根阶级”的构成。这些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世界视野的人群的加盟使中关村的国际化有了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草根经济”的到来,中关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草根经济。作为媒体,我们要反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3.
我与许多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一样,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地区充满了深厚感情。后来办企业又摸爬滚打二十来年,见证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海淀区的开发区,再上升到国务院批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应该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这两届“双优”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身上我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本届“双优”评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我衷心地祝贺他们。提起中关村,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同硅谷对比。的确,我认为中国除了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有潜质能与硅谷相  相似文献   

4.
晏燕 《中关村》2005,(12):62-64
中关村"海归"正在成为纳斯达克的新主人2005年11月15日,又一家从中关村走来的企业出现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较之今年8月的“百度”上市,市场反应似乎平静,对此,科技部发展研究中心认为,“这是一种回归理性的必然反应”。这位学者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上市”将是中关村海归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这个判断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的观点不谋而合。夏颖奇对中关村海归的上市趋势用4个字做出评价——“蓄势待发”。这位于1987年首批考取教育部奖学金公派留学的海归官员,在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10,(4)
中关村是一个创造财富的领地,积聚生机、诞生希望的福地,在这里从来不缺少创的力量,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有关创造创新和创富的神奇故事。也因此,中关村因创而闻名中外,《中关村》因中关村而得名,也因创而让人铭记。今天的《中关村》人时刻铭记中关村精神的薪火传递的坚定信念,愿与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起成长、成功、成名。走出一条与示范区相匹配的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郑闯琦 《中关村》2005,(1):30-30
中关村二十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创新的耀眼主线,这就是一种内在于其中的、构成中关村人精神内核的那种观念层面的“突破”和文化层面的创新。为此,我们选择了四位和中关村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化精英,以期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中管窥中关村二十年来的精神嬗变。不管是张朝阳,贺卫方,还是张颐武,胡鞍钢,他们都身处中关村,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甚至争议,在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的同时动摇了人们原有的岩石般凝固的观念,中关村,和我们的时代,也就在这种争议、讨论和反思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7.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41-41
陈春先突然辞世,对我们打击很大。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当年如果不是他带领我们推动了这个事业,中关村的今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民营高科技产业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这个人太值得纪念了。我认为,陈春先是个改革家。当然,中国最大的改革家应该是邓小平。今年8月22日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年,我们下海就是因为1978的全国科学大会,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高科技引领郊区传统农业、提高郊区农村城市化水平,已经不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需要一种战略思路。这正是“两村牵手”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园区带动郊区,中关村带动农村”是一种形象的比拟,更体现出中关村智囊们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那么,两村的结合点究竟在哪儿?《中关村》(以下简称“中”):我们知道,“两村牵手”这个思路,正是北京农学院率先提出来的。当时,提出这个思路的背景是什么?王有年(以下简称“王”):这些年,“中关村”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唯独在农业领域有所欠缺。我们经过大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怀念昨天,珍重今天,更寄望于明天,期盼着明天更美好。10月18日揭晓的中关村“双优”评选,评出了王文京、才让、魏新、彭伟民、雷军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也是中关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尊重知识、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拥抱未来”、“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的说法,绝非虚妄浮夸。“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藏族留美硕士。这只“藏族之鹰”与其它中关村知识英雄的“雁阵”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多久?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10.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7-88
“七十”这是一个奇在中关村,这样一个名校汇聚的地方,第七十家大学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七十”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数字。然而对于这所学校的创办者,对于所有为这所学校的诞生而努力的人们来说,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奇迹。十年了,中国没有批准过民办的大学,然而却为这个“奇迹”所感动,破例为它敞开了大门。形形色色的大学却也难掩它的光芒,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空白的消失。当无数的不可能变成了今日的现实时,我们只能说“奇迹”诞生了。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这个全国第一家企业家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的教育又注入…  相似文献   

11.
9月14日上午10点,在海淀体院西路甲2号,记者见到了有“中关村创始人”之称的纪世瀛。等他的时候,记者看到院子里有一块3米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由严济慈题写的“科技之光”的碑文,虽然只有800余字,可一段中关村传奇般的创业史却是清晰可见。作为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的院长,纪先生是直接从教室出来见我的;知道他一个小时后还要回教室,我们的访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中关村》: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村长”,也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创始人,您喜欢哪一个称呼?纪世瀛:都不准确。我最喜欢的是“中关村第一村民”这个称呼。为什么?因为村长是要下台的,而我这个村民,只  相似文献   

12.
北京 《中关村》2009,(12):60-61
柳传志在以“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2009中关村论坛中提到,现在我们这个行业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形式将会是什么样,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这个时机,不能迎接好这个挑战,很难说联想下边会是什么样。老帅的战略前瞻可见一斑。不出意外,联想集团的视角无疑将在“3G元年”抢占行业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14.
张颐武 《中关村》2004,(9):36-37
二十年前,一个来自上海的天才少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没有跳出理想的高度,黯然地离开了赛场;但今天的雅典,一个同样来自上海的天才少年却第一个达到了终点,冲到了世界尽头。二十年前,一个来自科学院的研究员第一次走上了中关村的街头,用一个小生意的铺面开始了一个地方的新的命运。他也黯然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回归泥土;但今天,这个叫做中关村的地方已经成了中国“和平崛起”时代的未来的象征。这两件事在讲述一个共同的梦想。当年开始的道路今天已经有了一个让人欣慰的结果。尽管未来还需要无限的努力。但这两件事可以象征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16.
烟子 《中关村》2005,(12):72-75
2005年最后一个月份,我们在回忆之中盘点每一个美好的时刻,细数曾经感动我们的温馨情节。想起一些人,念起一些事,抬起头,看见夜空中那么多璀璨的星星……而他们,就是这些星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群,2005年的中关村,因为他们而更加活泼且生动。从本期开始,我们在“科技”版块陆续介绍200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双优”评选获奖企业家和创业者,深度报道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我们衷心地期望更多关注中关村、渴望走进中关村的人们,走近这些已经铭刻在中关村一面大理石墙上的闪光名字,近距离审视这群充满激情、昂首前行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跨入了第七个年头,在中关村人的眼中,电脑节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一点一点成熟,中关村人的心中难免会滋生出一种“‘中’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和骄傲之情。而这个凝聚着中关村人之心血、浓缩着中关村科技之精华的“宠儿”,从诞生到其行走的每一步都牵引着世人的目光,也见证着中关村进步的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18.
周君 《中关村》2005,(9):86-87
苏州街上的那块牌子从外表上看起来,海淀区的苏州街, 是一条颇具国际化风范的都市街道,在中关村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上班族们对这里就更熟悉了,是因为“苏州街”这三个文学色彩浓郁的字眼吗?还是大道两旁摩肩接踵的楼台亭榭?不,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还是先来听一听上班族们自己的解答吧! “我大学毕业后来北京,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中关村人才市场得到的。”“我上班后跳过N次槽,中关村人才市场不但给了我更好的选择,还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和建议,从那以后,我的工作开始稳定了。”“我一些朋友的单位,如果需要招人了,首先就会想到去中关村人才市场,喏,  相似文献   

19.
马文良  张勇 《中关村》2005,(9):18-22
说起中关村,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是“海龙电子城”——到中关村购买电子产品,“去海龙”就成了最顺口的经典口头语。这个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区、面积20000平方米的大型卖场,在消费者眼中无疑是中关村的代名词,是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中名气最响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3,(7)
中关村金融中心开启“知本”新时代中关村金融中心矗立于中关村核心位置,在北京中轴线以西,它以150米巅峰高度、国际化顶级配置、超大绿色立体生态空间等独特优势,成为中关村乃至北京国际化商务区的标志性建筑。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划中,将位于原海淀镇区域范围之内的中关村广场定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央商务区。它是又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说,它是航行在世界经济大海里的航空母舰。而傲立这艘航母核心位置的中关村金融中心则是桅杆,是中关村地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