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2.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3.
戴卫 《中关村》2007,(5):94-94
六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  相似文献   

4.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6.
我们怀念昨天,珍重今天,更寄望于明天,期盼着明天更美好。10月18日揭晓的中关村“双优”评选,评出了王文京、才让、魏新、彭伟民、雷军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也是中关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尊重知识、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拥抱未来”、“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的说法,绝非虚妄浮夸。“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藏族留美硕士。这只“藏族之鹰”与其它中关村知识英雄的“雁阵”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多久?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20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和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余名企业老总受邀进入中关村最高决策管理层。有着中关村 IT“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当选为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他和执行副主任、年轻的“海归派”邓中翰进入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领导小组,参与园区重大事项决策。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例证。专家表示,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纷纷涌现,中关村管理机构导向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出身的委员更了解高科枝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方式,更能代表企业的声音,这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关村的从业者则表示,企业家参与发展决策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的认同感。我们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委员,以此来“解析”中关村的“内心世界”,反馈本月中关村管委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与许多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一样,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地区充满了深厚感情。后来办企业又摸爬滚打二十来年,见证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海淀区的开发区,再上升到国务院批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应该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这两届“双优”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身上我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本届“双优”评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我衷心地祝贺他们。提起中关村,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同硅谷对比。的确,我认为中国除了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有潜质能与硅谷相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8,(10)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03,(7)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十五年之际,“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大,它所打造的“中关村企业家”的品牌,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中关村迈向国际,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2003年9月26日,本次评选活动的组委会举办了精彩的“双优候选人演讲”活动,面对社会各界来宾,39候选者发表了他们各自精彩的演讲。演讲之后,他们还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 C 座22层的一间简朴大方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此次中关村科技园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的总策划,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方。此前就听说过袁方是去年北京轰动一时的“中关村十大 IT 企业海外招聘活动”的组织者,一直无缘见识。因为事先知道一小时后袁方还有一个会,所以不待寒喧,采访很快就进入主题。从北京市委机关出来创办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差不多4年的时间,袁方最大的感受是:中关村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可谓是人才济济。挂牌于2000年1月10日的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有  相似文献   

12.
月到双节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9月12日,中关村第三届“双优”(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结果在首都体育馆颁奖揭晓,当10名优秀企业家和10名创业者带着灿烂的笑容登台领奖的时刻,人们将鲜花与掌声,美好的祝福和无限的敬仰送给创业英才的同时,再次将视线聚焦到中关村。描述  相似文献   

13.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14,(2):17-17
柳传志先生有句行话“电子卖场是IT产业链的终端”。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轫之初,中关村大街一号即海龙的发祥地,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之后,鼎好、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科贸等商家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具有盛名的“IT航母”大卖场,  相似文献   

15.
王德禄 《中关村》2012,(4):38-38
“车库咖啡”在中关村出现不是一种偶然。其实,“车库咖啡”出现之前,中关村的创业者“扎堆儿”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创业者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地方进行着信息交流,建立人脉网络。友谊宾馆贵宾楼的咖啡厅、中关村科贸大厦等很多场所都是创业者扎堆儿的地方。在硅谷,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有创业者聚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网景创始人的安德森每周都会在斯坦所大学边上的咖啡馆吃饭。可以说,中关村的创业主题咖啡馆是将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各种各样的地方”具体化,商业化。使创业者们更有意识地“扎堆儿”,随着这种场所的增多,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越 《中关村》2014,(9):77-79
在创业之前,田卉莘就已实现了资本积累的愿望,作为天津银行的发起人之一,他斥资1.2亿建设津猫集团竟没有向银行借一分钱,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关村的IT圈儿中行走多年之后,联想、百度、小米、京东等明星企业的发迹史已经不再神秘,这些企业背后的创始人,诸如柳传志、李彦宏、雷军、刘强东等也逐渐成为新一代创业者心中的偶像。我们知道,在中关村,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个普通的创业者,也许一夜之间就能成为传奇英雄。这时候我们很庆幸自己就在中关村,我们正亲眼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商界领军人物的诞生,并跟随他们的脚步奋斗向前。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6,(7)
中关村是世界新“文化圣地”和中国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值此中关村科技园“五年上台阶”之际,为了充分体现中关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美好未来,特举办此次“中关村印象”国际摄影大赛活动主题:用纪实手法描写中关村的诞生、发展、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19.
春回大地,中关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春节后再度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引领是中关村的责任,走向国际是中关村的使命。”我们在编辑《中关村创新谱》时惊人地发现:所接触的100多个时代先锋人物,无论是陈春先、柳传志、王选,还是王文京、李彦宏、张朝阳.抑或杨元庆、俞敏洪、邓中翰……有一个鲜明的“共性”——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思想解放,冲破樊笼,是成功者的动力之源!逝者如斯,未来无限。中关村人定然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漂亮地转身”,续写辉煌,让思想解放的大纛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20.
王德禄  CFP 《中关村》2009,(11):25-26
中国的产权制度一直秉承“谁投资谁所有”原则,这使得创业者不能拥有股份。因此除联想之外的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始终无其股。他们退休后只能获得微薄的退休金,他们没有资金作天使投资,也就很难把他们的智慧、经验和创业收益转化成新的企业的启动力。柳传志主导的联想产权改革成功。仅仅是特例。这个“特例”能否变为“通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