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科贸电子城,是中关村地区新开业的大型电脑卖场。2004年2月21日开始营业,它位于中关村黄金地段,携核心IT商圈之天然优势。考虑到其浓郁的高科技氛围,经营者在建筑、装修、设计、布局等内容上充分考虑IT行业的经营特点,力图创造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IT航母时尚先锋”。该城汇集了国内外最知名的电子数码产品及其制造厂商,提供最丰富的IT产品服务。中关村科贸电子城的经营者是NOVA登峰国际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台湾最具实力的电脑卖场经营者,1996年7月建立了台湾第一家大型资讯卖场,是现代数码卖场模式的缔造者,成功开创了台湾电脑零…  相似文献   

2.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3.
李政 《中关村》2004,(3):59-61
2004年2月21日,中关村科贸电子城正式开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卖场,中关村科贸电子城将会开启电子市场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电子市场的聚集效应会充分体现;在这个时代,会产生电子市场的共赢机制;在这个时代,中关村会对北方电子市场进行有意识的经营……所有这些都因为一个女士的作用而更加明晰,这个人就是中关村科贸电子城总经理祁燕。  相似文献   

4.
程桔华  刘继文 《中关村》2007,(10):22-31
论坛综述:作为中关村电脑节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海龙集团承办的"中国IT卖场高峰论坛"是国内惟一聚焦IT卖场,汇集全国各地优秀卖场、国内外知名厂商、渠道商的专业性论坛,为IT卖场的发展趋势、渠道模式演变、现代电子市场升级等重大产业问题提供了最佳的交流机会。在中国IT零售行业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受到政府、行业组织、厂商、经销商、IT卖场的高度关注。迄今为止,"中国IT卖场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在历届论坛上,IT产业链的各方代表共聚一堂(政府、行业组织、厂商、经销商以及卖场开办方)共同探讨过IT产业链合作发展的问题;交流过海峡两岸电子市场互动与IT产品经营合作策略的问题;介绍和学习过国内外电子产品贸易行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日本电子产品贸易行业的商业模式;实践过通过市场升级推动中关村乃至全国电子产品贸易行业的健康繁荣发展的问题;交换过厂商、渠道商及电子卖场如何有力结合、共同繁荣的问题思考;同时,也分享过电子卖场品牌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分享过市场升级为传统IT卖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经验……为IT卖场行业和IT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届"中国IT卖场高峰论坛"继续关注提升产业创新力、塑造诚信品牌,实现与IT产业链各关联方的深度合作,探讨实现行业创新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9年至2004年,短短五年时间,从中关村第一家专业电子卖场到全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IT产品集散地,硅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在“2003中国电子市场竞争力调查”活动中荣获“全国独立电脑城十强”及“经销商满意度最高的独立电脑城”;2004年第二届电脑商500强的调查评选活动中,获得“IT卖场50强”,也是唯一获得“分销辐射能力最强”单项奖的IT卖场;2004年在首届“金凤凰”中国招商实战营销论坛会上荣获“中国诚信营销机构”及“中国实战营销案例”奖。IT产品集散地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带的硅谷电脑城,有多条主要公交路线通过,交通…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眼中,中关村就是知识、高科技、IT的代名词。而作为全国最大的IT行业中心,IT产品的汇集地,也就必然需要一种形式将中关村的产品呈现给世人,正是这种客观的需要,促使了一家家电脑城的崛起。中关村的电脑卖场一直以来就是中国IT产业的晴雨表,各大电脑商城经过多年的发展,笼络了几乎所有有活力的经销商,并成为京城甚至全国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电脑发烧友购买电脑和数码产品的首选之地。各大卖场相互竞争又各具特色,像主营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耗材的海龙电子城;经营重心倾斜于数码产品、偏重于中高端电子产品的太平洋数码电脑城;被广大电脑爱好者称为“攒机者的天堂”的硅谷电子商城;第一家商场式的电子商城——鼎好电子商城以及刚刚开业不久的中关村科贸电子城等等,它们的市场定位呈现鲜明的互补性,在方便IT产品用户的同时也为中关村平添了一分靓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1985年,中国第一个IT卖场诞生在中关村。20多年来,IT卖场已经成为中国IT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但对IT卖场从行业角度进行的整体研究却大大落后实践。IT卖场是一种业态吗?中国为什么会出现IT卖场?它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中国IT卖场的现状是什么?IT卖场  相似文献   

8.
是谁组织着中关村的电脑卖场?当然是海龙、硅谷、太平洋、鼎好,还将有科贸,中海园……还会有更多的卖场吗?长久以来,中关村发展一直面对着“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路线问题。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中关村依旧是一个买卖电脑的地方,是一个商贩云集,货车扎堆的电脑超市。显然,在高层决策者的宏观思考与普通民众的刻板印象之间,中关村的形象和将来是错位的。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4,(3):72-72
日前,中关村唯一的国家级商务建筑——中国电子大厦在中关村广场所有项目中最早进入了内装阶段。中关村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基地,国内外电子、IT和相关企业均把中关村视为开拓、占领中国电子信息市场的核心阵地。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企业汇聚的世界级商圈里,一直没有一个像CBD“国贸”那样的领袖型核心建筑。因此,北京市在“十五”规划中,将中关村广场规划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决策使中关村从此有了“心脏”。  相似文献   

10.
萧灼基 《中关村》2004,(6):21-22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生可以溯源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而电子一条街的产生是由于附近的高校和中科院有了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也就有了市场。而在买卖发生的地方,经济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经济的本质便是利益最大化,相应的是尽可能地成本最小化。在这一追求过程中,新生事物必然与原有的体制框架产生矛盾,于是就存在瓶颈,就有一个打破瓶颈、体制发展的辨证否定过程。于  相似文献   

11.
程桔华 《中关村》2007,(9):114-115
1985年,中国第一个IT卖场诞生在中关村。20多年来,IT卖场已经成为中国IT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但对IT卖场从行业角度进行的整体研究却大大落后实践。IT卖场是一种业态D-57中国为什么会出现IT卖场?它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中国IT卖场的现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吴炜 《中关村》2011,(4):30-32
延续着曾经的"电子卖场一条街",中关村西区历年来正进行着不断地"升级"。与10年前相比,随着百度、新浪、新东方、微软等的陆续入驻,中关村早已成为精英云集的高科技商务区。因为中央和地方的推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中关村已把自己定位为未来新兴的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晓娟 《中关村》2011,(8):64-66
中关村的电子卖场在变,不变的是中关村的品牌和高端竞争力。 海淀区政府发布消息称,今年年内,海龙、鼎好等大厦的商业面积要下降至50%以下;明年年内,中关村购物中心商业面积至少压缩3万平方米,后年再压缩2万平方米,到2015年压缩到1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汪细林 《中关村》2004,(10):67-68
进入21世纪,中关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随着中国入世进程的加快和行政许可法的推出,在这个高科技聚集地会出现一大片政策空白地带,这空白地带容易滋生一些不良文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区域发展都是有害的。8月13日,海龙、鼎好两家电子市场在道路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对这一事件,中关村资深人士认为,表面上看只是两家之间的道路问题,但是折射出了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专家认为,中关村要充分发挥各种各样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传媒的作用,对于中关村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来讲,不论是市场上的空白,还是政策上的空白,既是机…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14,(2):17-17
柳传志先生有句行话“电子卖场是IT产业链的终端”。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轫之初,中关村大街一号即海龙的发祥地,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之后,鼎好、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科贸等商家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具有盛名的“IT航母”大卖场,  相似文献   

16.
习牧歌 《中关村》2012,(6):74-75
2012年5月28日上午,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的启用是海淀区实施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一个重要成果。把电子卖场改造成新兴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对周边楼宇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文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等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赛博北京一店撤离中关村。至此,在内地的四家台湾系电子卖场——赛博、百脑汇、旺市百利,以及上海的灿琨,都毫无例外地远离了有着“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为什么远离?赛博华北区总经理屠文祥就此解释说,是因为中关村的环境和赛博自身的定位格格不入。联系到微软、戴尔等相继“落户”国贸附近的 CBD地区,我们不禁有一些想法,那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参加了中关村“双优”评选活动,许多在座的朋友都是中关村成长的见证人,这让我想起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从1980年10月陈春先创办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到今天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如果说从中关村实验区的建立算起,到现在也有15年了,整整15年。今天来说,回忆过去,总结经验,瞻望未来,商讨对策,对中关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23年应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又是漫长的一段历史。23年中关村地区走过的路程大约分为三个段落。从1980年陈春先创建第一个民办企业,到1988年之前这一段,是中关村电子一条  相似文献   

19.
马文良  张勇 《中关村》2005,(9):18-22
说起中关村,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是“海龙电子城”——到中关村购买电子产品,“去海龙”就成了最顺口的经典口头语。这个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区、面积20000平方米的大型卖场,在消费者眼中无疑是中关村的代名词,是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中名气最响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小兰 《中关村》2004,(12):48-49
中关村企业转型时刻2004年9月份,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为过20岁生日的中关村企业举办了一次活动。据统计,从中关村创业到现在,20年来,仍然存在的公司仅仅23家。在这23家公司当中,发展比较好的确实是非常的好。那次会上,联想、四通、时代三家公司作为代表在中关村的一面墙上印下了手印。应该说,中关村的企业这20年来生生死死非常不平凡。很多企业,它的一个产品成功了,或者说它有一个具有市场爆发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今天却找不到它第二个成功的领域或者产品,像这样的企业在中关村比比皆是。中关村很多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