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人,生而郁闷。比如起名字,就由不得自己,好在有了网络,这是个自己可以给自己做主的地方,名字,一起一大撂,比高帽子来得还容易。起网名这事儿,用一个网友的网名概括,就是一种“自愚自乐”。“自愚”和“自乐”,都需要一种放松的心态。让人眼睛一亮的网名.能让人会心一笑,暗暗赞叹:TMD!真NB!  相似文献   

2.
何处是故乡     
刘占远 《中关村》2016,(4):118-119
故乡啊!在这里我给你祷告!让消失的乡音回到耳畔,让掌控生息命脉的谋划着善念:留住这残缺的祖堂!一日见荒疏的故土,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那不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吗?可掐指算起已经三十年。于是,又想起了村口那棵曾经直冲云霄的老榆树、老榆树下的水井、石槽和矮墙。这是我人生经历过的那个故乡的特征,相信在祖国大地上老祖宗留下来的故乡——一个  相似文献   

3.
吴炜 《中关村》2011,(9):54-57
弹指20年!一批批知识精英、创新人才从各地集聚到这里,一批批著名企业又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可能是全国知识和智力“密度”最高的区域——这是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园人才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杨柳  张勇 《中关村》2005,(9):98-100
“暑期”、“北京”、“热”当这三个词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老北京人会告诉你一个名词——“桑拿天”;同样的词组对于全国各地求知者,尤其是英语的渴求者而言,则代表着另一个名词——“新东方”。火热的报名场量6000多学员加上家长、报班和咨询者,7月10曰,上万的人潮人流让北京新东方学校保福寺校区经历了入夏以来的首个报名洪峰! 早晨七点,整个城市还沉浸在睡梦  相似文献   

5.
张越 《中关村》2011,(12):25-25
京东的“疯”长令人瞠目。从1998年在中关村开的一家代理光磁产品的柜台,经过2004年从线下转为线上,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首家规模超过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京东成绩惊人。其创始人刘强东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想必这哥们儿天生就是创业的!  相似文献   

6.
本期鳊发的《知识创造财富的英雄》和《令人惊叹的财富神话》两篇文章,让人怦然心动。掩卷沉思,颇有启迪。兹向读者推荐,望便中浏览一过,相信读者和编者会产生共鸣——向创造“财富神话”的“知识英雄”致敬!  相似文献   

7.
张越 《中关村》2012,(4):26-27
欢迎来到“互联网咖啡时代”!IT人开咖啡店确实很潮,大家明知道这里没钱赚,却前赴后继愣是往里;中。2009年正月十五,白鸦及其“同僚们”经过多次密谋,为IT人做了个贡献——他们跨界开了一家咖啡厅,用来作IT人的公共客厅和厨房。最早大家想叫“奥巴牛咖啡吧”,后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驳回,于是起了BetaCafe(贝塔咖啡)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8.
春回大地,中关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春节后再度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引领是中关村的责任,走向国际是中关村的使命。”我们在编辑《中关村创新谱》时惊人地发现:所接触的100多个时代先锋人物,无论是陈春先、柳传志、王选,还是王文京、李彦宏、张朝阳.抑或杨元庆、俞敏洪、邓中翰……有一个鲜明的“共性”——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思想解放,冲破樊笼,是成功者的动力之源!逝者如斯,未来无限。中关村人定然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漂亮地转身”,续写辉煌,让思想解放的大纛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13,(5):56-56
惟有重启改革,“让理想照进现实”,才能够解民忧,纾民困,振民心。 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今年“两会”期间讲了一席让人难忘的话。剔除发自肺腑的套话后,在我的脑海只存翻一声无论如何也挥不去的呻吟——“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批准一个项目上,怎么去和那么多人打交道,怎么去盖一个公章、签一个字上,我们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10.
关村 《中关村》2004,(9):38-39
“猫论”精髓我曾经拜读过一幅题名《双猫图》的国画,一只白猫,一只黑猫,并驾齐驱,从花木丛中向我们走来。题跋书有画家陈莲涛赠送小平同志的字样,时维1984年。据传这幅画在小平的办公室里挂了很长时间。由此让人联想起广为人知小平同志著名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原是四川的俚语,据说这句大实话是小平的“老搭档”刘伯承元帅过去打仗时经常讲的口头语。其确切的涵义是——讲求实际。“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科学方法论。在小平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运筹帷幄打败顽敌,还是经营擘画搞经济建设,都…  相似文献   

11.
关纯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57-57
农历戌狗年有一件很热闹的事,研究“三国”且用“三国”说事的学者,易中天和成君忆两位先生,在“对话”中舌战起来。说实在的,我对“品味三国”、“大话三国”、“水煮三国”之类的说书腔调,都不感兴趣;谁是谁非,一百年也讲不清楚,见仁见智就是了。在说到为什么易先生关于“三国”的讲座那么获得“受众”的欢迎“火”起来时,成先生说“是因为观众好糊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命题——“中国的老百姓好糊弄吗”?——我辈所经历的一些事实也真是让人很难弄明白。《人民日报》1958年8月11日的消息:《发射早稻“卫星”目击记》,记录了“亩产一万六…  相似文献   

12.
勒川 《中关村》2024,(1):12-15
<正>中关村曾在互联网时代独领风骚,这里有着“大学群”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这里被寄予厚望——在大模型时代再次创造奇迹。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大模型成功地压缩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径。”他表示,“当下,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3.
闻思修 《中关村》2012,(6):69-69
北京龙年的春季车展,令人魂牵梦绕,除却“美女车模”“非礼勿视”外。那琳琅满目的轿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中国车,真的让人扬眉吐气。“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实现我们几代人的中国轿车梦!”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享有“中国汽车之父”声誉的饶斌部长在临近生命终点时吐露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4.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北大未名湖畔“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五四’首届‘国学文化节’开幕式”掀起了盖头。“五四”与“国学”同台,未免让人感到有些滑稽,但教授们认为这样更显“和谐”。一位知名教授提出“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说,出语惊人,博得“业儒”们阵阵的喝彩声!于是有人又倡议在“北大立孔子像”,殊不料,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正伴着和谐的钟声向我们姗姗走来。今年,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近几百年来,真正改变和推进中国的,或许就是邓小平先生领导的改革开放这件事情,因为它的确让大多数中国人富了起来。在继续进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关村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二十年来,中关村圆满地完成了“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和“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用辉煌的业绩铺就科技创新强国之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关村必须“又好又快地永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4,(2):17-17
百度“掌门人”李彦宏举止书生意气,其实内心刚毅充满霸气。“鼓励狼性淘汰小资”的理念已然在百度人的心田扎根显现效果。“要让职工更明白,如果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相似文献   

17.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18.
关村  李征 《中关村》2005,(1):19-19
申猴岁尾最震撼人心的经济新闻是什么?毫无疑问,众口一词:“蛇吞象”——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从此进入世界500强。“雄鸡”提前“报晓”,国人为之兴奋,闻鸡起舞,迎来新岁“2005”。这是笃志夺取2008北京奥运经济奖牌的好兆头。一位IT业界资深人士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梦想的最重要举措。蓝色的梦开始在神州大地升腾。这让人想起那句名言,“人类如果没有联想将意味着什么?”《中关村》人与“联想”的发展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无须讳言,我们是“联想迷”,是柳传志的“追星族”。因之,“联想”的每一招儿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冯婷婷 《中关村》2010,(9):85-85
“活着是种能力。活得开心更是一种能力。”这是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德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遇见未知的自己》打出的口号。与其说口号,倒不如说是一种希望——从“生存”到“生活”,简单的一字之差,却是很多人追求一辈子也未曾到达的境界。一部小小的戏剧,挖出了这个生活的秘密,让观者恍然记起,哦,原来生活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的。  相似文献   

20.
王永武 《中关村》2023,(8):24-25
<正>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人,了解这个时代的英雄,周广兵专门成立了一个以创作军旅题材和主旋律歌曲为主的公益团队——“中国V光”。在近日北京市公布的“首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名单中,一个叫小兵子艺术团的公益组织赫然在列,他的创始人是一名退役军人,名叫周广兵。初识周广兵是2022年1月18日在北京海淀区文化馆(北馆)举办的中国首部《冬奥组歌》演唱会上。《冬奥组歌》是北京冬奥组委会批准授权的,由中国V光公益创作团队创作以冬奥为题材的中国首部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