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4,(2):39-39
“长发及腰”的”女汉子”定然看不上患有“露富癖”的男性“土豪”。“穷人乍富”、“得志张狂”的“土豪”也绝然不会赢得“女汉子”的芳心。  相似文献   

2.
“牛年”的“国考”真“牛”。国家公务员考试蔚为壮观,百万“考碗”大军吹响了“集结号”。尽管“中举”的几率比中彩票还渺茫,然而却是趋之若骛。统计数字披露:“牛年”确认参加“国考”的人数为104万之众,创下历史新高。在“数字出官”的时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个“新高”也是“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3.
“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成功,是咱老百姓最高兴的两件大事。有病就医和老有所养是“生存权”的基本内涵,“社保”和“医改”关系到国人的命根子。昔日,国家“一穷二白”,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先修坡,后盖窝”,“小车不倒只管推”,在“国库羞涩”的情况下,没有办好这两件事,苦了“三代人”,也就算挺过去了。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年,国家经济状况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好转,党和国家倡导“关心民生,促进和谐”,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成果。想起“父辈”、“爷辈”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孙辈”的幸福生活,心情无比快慰,九泉之下的“先辈”也可瞑目了。可是,春节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对眼下“社保”和“医改”的现状,认为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5,(9)
前些时候,“国学热”日渐升温,沸沸扬扬,大有不兴“国学”“国将不国”的态势。于是,“谈经”、“读史”、“诵诗”,成为“热门话题”。细考量,“国学家”的初衷一言以蔽之:“冀图建构中国式的道德体系;以所谓集体主义排除个人权利”。中山大学哲学系袁伟时教授一语破的:“‘国学’的倡导者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学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是要把‘国学’变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09,(2):48-48
改革开放之初,一说起“市场经济”,如遇大敌,等同“资本主义幽灵”、“帝国主义帮凶”,与我们信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水火不相容,岂能同日而语!在那“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岁月,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经济学家、高级干部,要接纳“市场经济”也是要“灵魂闹革命”、“脱胎换骨”才行。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发轫算起,邓小平同志用了1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9,(11):46-46
“国进民退”成为时下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舆论的眼睛聚焦在几件国企兼并民企的大事件上:“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中粮集团”对有“中国第一民企”之称的“蒙牛集团”进行整合;“中石化”旗下的“中化方兴”成为“戴红帽子”的新“地王”;还有山西煤炭行业整合将诸多的民营资本清理出场。  相似文献   

8.
闻思修 《中关村》2012,(4):50-50
柳传志是位充满“中国特色”的管理大师。尽管他喜欢用一些“军事”术语诸如“战略运筹”、“退却比进攻更重要”等表述企业管理的真谛,用“准军事化”组织诸如“斯巴达克方阵”、“舰队结构”等来管理公司,可是在他“办公司就是办人”的理念中又处处充满着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包容”就是“柳传志时代”难能可贵的价值观之一。古人云“有容德乃大”,联想是体现“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6,(8):14-15
“歇即菩提”—为“段村长”支招传媒借用“福布斯”说事:段永基登上“最差老板榜”——拿着高薪却不给股东创造价值。看到醒目的“最差老板”四个大字时,让中关村的“村里人”心头很不是滋味,顿生“虎落平川被犬欺”的感慨。想当初,“段村长”是IT业的“掌门人”,在村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极好的口碑。即使“段村长”在“玩弄资本”对亲密战友王志东出“狠招”时,村民们也没有敢讲出太多的话。人生穷达谁能料?市场经济就是如此变幻莫测!那只“看不见的手”悄然扼住“段村长”的“命门”,公司出现“肾虚”致使新陈代谢失常。以“科技”冠…  相似文献   

10.
秦皇李  周丽  曾颖 《中关村》2004,(3):96-97
用一句话,一个事件概括一个人物,是所有“作者”的企求,因此,《诗》在孔子那里是“思无邪”,《史记》在司马迁那里为“通古今之变”,《三国演义》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权谋”……但显然,所有的“总结”都是就“主要矛盾”进行的“矛盾主要方面”的认识,而人物,事物与现象本身仍然站在那里,“鲜活;得让人无从下笔,难怪孔子在《论语》中只求“辞达”。我们“不打算”超越圣人,因此在史朝翔令人眼花缭乱的人生长河中,仅仅描绘几波“汹涌”,还有天边的“彼岸”,但若“一言以蔽之”,史朝翔更多地是一个出色的“骑手”。  相似文献   

11.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及其传人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儒学一旦成为“显学”,“读书求仕”则成为学子的信务,皓首穷经也就成了“敲门砖”。于是,“官本位”——以官职高低为尺度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价值观念。诸如,重视“官阶”,官大一级压死人。羡慕“官府”,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好打“官腔”,废话连篇如出一辙。梦寐“官位”,为“儒林外史”添故事。“官僚”麋集,且形成“主义”,定然要染上“官场”恶习,生发“官邪”,官商联袂,官官相护……好端端的大千世界,被“搅得周天寒彻”。  相似文献   

12.
“学而优则仕”是国人因袭的一种“做官”情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乏其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不在少数。一部二十六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升官图”。史家诸如司马迁者流,不过是“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记录者。俱往矣,“做官”情结已演变成时下的“官本位”游戏潜规则,倘不加以遏制,“执政为民”、科教兴国”、“实业兴邦”、“文化创意”……都将事倍功半。科研系统是“官本位”的重灾区。科协主席周光昭直言不讳地痛斥“官本位”恶劣习气:“搞科研工作和做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很难同时在一个人身上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两会”期间聚焦民生的话题成为热点。凡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回应,坦诚实在,绝无空话,读来受感动。上海市政府“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采取“开禁”、“疏通”和“服务”的措施,博得一片“叫好”声。不要小觑“开禁”二字,却折射出“执政理念”之变。过去许多城市的“父母官”酷爱“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冯永锋 《中关村》2008,(3):120-121
中国人做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概可以称之为“顾此失彼”。祖先们喜欢说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喜欢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喜欢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喜欢说“得鱼忘筌”,喜欢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欢说“狗熊掰棒子”,喜欢说“骑在马上打天下,所以要骑在马天治天下”,喜欢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喜欢说“拆东墙补西墙”,喜欢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相似文献   

15.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北大未名湖畔“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五四’首届‘国学文化节’开幕式”掀起了盖头。“五四”与“国学”同台,未免让人感到有些滑稽,但教授们认为这样更显“和谐”。一位知名教授提出“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说,出语惊人,博得“业儒”们阵阵的喝彩声!于是有人又倡议在“北大立孔子像”,殊不料,  相似文献   

16.
高众生  李春晓 《中关村》2009,(10):67-67
尽管孔子先生有“食色性也”的说教,可国人文化多有宣扬“美食家”的文字,却不多见张扬“好色之徒”的篇章。卖春药广告的“猛男”、赵本山曾代言的“蚁力神”,则另当别论。因之,时下闹得“路人皆知”央视“色情门”之话题,就让国人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我曾经为央视需要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鼓与呼”。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故事     
每年春天,中国有一个“两会”。“两会”期间,中关村的“知本家”纷纷走上政坛,关心国是,议论风生,“吹皱一池春水”。“联想”柳传志感悟中关村的变化,印证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星微”邓中翰“参加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的座谈,提了5点修改建议,有2点被吸纳,一个是关于原始创新,一个是关于吸引人才。”冯军高举“爱国者”的大旗“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用友”王文京坦言“软件产业还需‘硬’政策”。  相似文献   

18.
“硬实力”是看得见的物质力量:诸如 国家资源,经济、科技、国防力量等,其 本质特征是可以直接支配。“软实力”则是 一种潜在长效的精神力量:诸如国家的凝 聚力和影响力,通常是通过政治、文化和 外交等行为要素表现出来。美国哈佛大学 约瑟夫教授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是 综合国力的两种表现形态。他把“软实力” 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执行力”,是国 家意志和政治导向的能力。还有一些学者 把“战略目标”、“国民意志”,甚至“民族 同质性”、“政治稳定性”以及“国民士气” 等都视为“软实力”。就连今日的一些大牌 公司,也一改昔日的“霸道”作风,更尊 重他国消费者的文化理念,称自己的品牌 是“超国度”的。像微软、IBM、花旗银行 等大商家,都在给他们带来利润的地区大 搞慈善活动;这是一种增强“软实力”的 睿智之举。关于对“软实力”的理解,“百 家争鸣”,诸说纷纭,但在“软硬”之关系 上却取得了空前的共识:“硬实力”是“软 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 实力”的无形延伸。窃以为,国人常挂在 嘴边的“两手抓”即“抓好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对发展“硬实力” 和“软实力”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7,(1):12-13
《大国崛起》昭示《新国富论》的诞生“人间正道是沧桑”。记录片《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告别了“海洋时代”之后,从“小国大业”发轫逐步“走向现代”,“工业先声”燃起“激情岁月”,书写“帝国春秋”靠的是“百年维新”,“寻道图强”惹来“新国新梦”,“危机新政”启发智慧者“大道行思”,那就是要共享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新时代要有新的思路,不但是国力强大,而且要民众幸福;不但造福本国,而且祈福全世界;不但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人的崛起;不但是“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6,(11):12-13
“和谐哲学”凸显中国“软实力”;“经济增长不是发展”;“我们烧钱,创业者烧青春”;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科学箴言录;信息产业自主创新“难于蜀道”;美国又夺诺贝尔科学奖“大满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