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全红 《老区建设》2009,(14):55-56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教学中增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未来英语教育的必然趋势。多年来,由于“应试英语”“证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内容,致使大学英语教学缺乏人文主义教育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应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重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人文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茸 《魅力中国》2010,(29):302-302
费奇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本文通过介绍费奇诺的人文主义背号,论述人文主义和费奇诺的柏拉图主义之间的关系,说明费奇诺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人文主义者,在他身上,体现了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强调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在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中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探析波普尔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科学哲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丽泉 《魅力中国》2014,(12):212-212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导向的教育观。它既注重科学教育,又注重人文价值培养,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在作为“教劳结合”理论形式之一的“产学研合作”中既发挥着基础平台作用,也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盛行。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历来作为人文主义的妇女代表被人们称颂。本文在人文主义视角下,分析了鲍西亚具有的人文主义性格特点即勇敢顽强、智慧聪颖、坚定执着,每种性格特点选择两个场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鲍西亚身上寄予了人文主义新女性的理想,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文主义美好品质的赞颂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创于19世纪30年代,主要记述了发生在15世纪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书中反映了中世纪过后的文艺复兴思潮,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主义的倾向和对人性的追求,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另外此书也将建筑与历史、文学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梁永福 《发展》2010,(3):146-146
一、时代呼唤重建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自觉超脱了自然属性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和理想追求。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人文精神除了对个体整体意义的把握以外,更重视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理想追求。自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人自身严重异化,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反映着教育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教育者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理论.本文分别梳理阐述了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永恒主义四种教育目的基本概念,并对这四种教育目的进行了价值取向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科学大战的一些研究,进而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大战的双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说明了两者的差异,同时也阐明了科学和人文之间思维的相互交融性、方法相互补充、精神相互渗透等。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史中,有两大价值取向引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强调用客观实证的量化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心理现象,突出研究人的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突出用主观内省或整体描述的质化方法研究社会的人,强调研究人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1.
杜宇 《理论观察》2015,(3):104-105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哈姆雷特》最能反映他人文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剧情介绍,从人文主义的觉醒、人文主义的形象以及人文主义中的存在主义三个方面解读了此作中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黎 《中国西部》2011,(20):74-77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教育教学实践,都在提"以人为本",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暂不论,但"民主"与"平等"的思想的确已贯穿了整个教育体系。事实上,这就是当今世界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通俗的说法,就是教育的"人文化"。毋庸置疑,人文思想对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焕青 《魅力中国》2010,(12):98-98
教育心理化作为一种思想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可根据其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来研究:哲学记述--对灵魂的关注、人文主义运动中的酝酿--对本性的尊重、思潮的兴起--对心理的提倡。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化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秋瑞 《中国经贸》2008,(22):128-129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集高科技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崭新世纪。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是贯串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领域的四条主线,标志着跨世纪经济格局的主流与方向。在这个趋势下,发达国家之间争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技术、人才、信息的控制权及重要战略资源的摩擦进一步加剧,成为新  相似文献   

17.
杨帆 《黑河学刊》2012,(9):11-13
16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其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宣扬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和世俗性方面,对人们的思想启蒙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喻冰  余娟 《改革与开放》2016,(3):108-110
近年来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为热点,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而是要正视多元社会思潮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正确方法引导社会思潮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加强理论建设和鉴别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庞永清 《魅力中国》2014,(19):368-36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化价值观竞相争鸣。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是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继承。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还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人文事业的不断发展.帮助我国改革道路的扩大与完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掌握在新的彤势下学生的全新思想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权利,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与实践、生活中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追求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人文主义的历史脉络,选择了当代人文主义的来源,建构了当代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构体系和实践理性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价值理性四象模型审视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提出了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和政策设计的基准,以此构思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