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在东南沿海。东南沿海经济的迅猛繁荣,盖因倚重海洋国际开放口岸,大量利用外资发展工商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大规模出口以挣取巨量外汇,以很高的对外依存度,成就了沿海"出口主导型"经济高地。这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奇崛复兴。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初期即80年代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转换,中国经济正在逐渐缩小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结构差异,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一、二、三次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明显提高,以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份额的提高、东南沿海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为支撑,中国正在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1992年以来市场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潜藏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一些未及克服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随着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的整体战略和“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宁波的城市定位和发  相似文献   

4.
潮汕经济是近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经济体之一。1949—2010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发生多次全局性更迭的时期。文章拟以这一时期潮汕经济为样本,通过对潮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因商而兴”还是“因工而盛”、资源配置机制是以“分散自主”还是以“集中整合”为主、空间格局是“单核多层”还是“多核多圈”这三个方面矛盾的历史演化过程展开分析,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的互动与组合,如何导致该区域呈现出对应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赵伟 《浙江经济》2010,(16):30-31
日本是整个亚洲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先行者”,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也是“捷足先登”者,同时与我国东南沿海“一衣带水”,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无疑是个很好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郑荐平 《浙江经济》2005,(24):26-27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新一年台州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与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创新为先、增量推动、一体发展、又快又好,努力把台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港口统筹整合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于2006年秋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自此,各地港口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自身现状、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内外腹地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进一步“统筹”与“整合”,使“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体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面迈上新的台阶,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在全球航运与物流的版图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东南沿海经济带的兴起功不可没。而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带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我将它们称为“区域性经济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在本文中特指北起大连、环渤海湾、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及海南的滨海地区。这一区域历来是中西文化荟萃、华洋居民杂处之域。这种文化特质成为推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文化相对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东南沿海市场文化的形成东南沿海市场文化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受来自欧美包括日本及东南亚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经过近一百多年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的浸润、冲击和改造,其中一部分已渗透到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东南沿海文化的形成过程又是以大量中原人及闽越人长期共处融合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新的时空观规划特区的发展姚立新一、以新的时空观规划特区发展战略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位条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五个经济特区又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位于迅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圈的中部,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优越条件。特区的区位优势是独特的,而且...  相似文献   

12.
市域经济足区域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发腱市域经济足顺应经济仝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浙江经济》2003,(16):27-27
温州是一个海洋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这几年,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海上温州”战略,海洋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我们正在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要把温州建发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和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滨海山水文化名城。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     
《天津经济》2009,(11):78-79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呼之欲出 不久前,中央正式公布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把以重庆为首的“西三角经济区”未来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中央认为,在中国七成以上的中西部地区,一直缺少一个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沿海三大增长极都面临巨大困难,出口日趋疲弱,内需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以内需为主的“西三角经济区”正出现新商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8年把该年的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以来,在全国就兴起了“农家园”旅游的风潮,后来逐渐形成了在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以成都为中心的建设格局,“农家园”旅游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淅川县大胆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路子:“龙眼”瞄准国际市场,“龙头”插进骨干企业,“龙尾”摆遍贫困山区。近年来,这个县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改变了过去扶贫资金发放过于分散、效益不高的做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带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方针。把眼光由国内市场转移到国际  相似文献   

17.
拥有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宁波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港口城市。1843年“五口通商”之后,由于上海的崛起,出现了“沪兴甬衰”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与“国防前哨”区位的影响下,宁波作为东南沿海历史、文化和经济名城的地位更急剧衰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波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进程中,铸就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  相似文献   

18.
宁波作为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在近几年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始终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努力建设“信用宁波”、“爱心宁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破茧而出的湖南外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简称“湘”,有“芙蓉国”的美誉,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北靠长江黄金水道,南临广东沿海,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十五”期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多种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或取消、人民币升值、欧美纺织品设限、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的复杂情况,湖南对外贸易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生产力的普遍过剩、国际市场的日益饱和,曾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并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所推崇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早已显现其弊端。当人口如此之多的发展中国家热衷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时,低技术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将趋于白热化,压价竞争将使出口收益大大下降,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的国家必将深受其害。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种状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所采取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当今并未过时,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