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吃秘制凉粉,就不算真正到过立园!"这句已在游客中津津乐道5年的语录,高度概括了4A级景区开平市立园景区小吃的特色,它的创始人是曾经默默无闻的香港人吴悦明.是他给游客即兴创作这句经典之作提供了丰富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和旅游者的成熟度增加,人们对旅游景区的要求逐年提高,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必须提升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本文选择了无锡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灵山景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灵山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尝试提出提升灵山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讨游客对农村观光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感知程度以及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对促进我国农村观光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了黑龙江大庆市郊区农村观光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及游客忠诚度的抽样数据,对景区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仅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均对游客忠诚度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景区服务质量还通过游客满意度间接作用于游客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景区营销中最常使用的是各种大众媒体,但是对于成本低、效果好的人际传播渠道使用较少。人际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理论、信息把关人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都能在景区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景区营销来说,人际传播是不可忽视的一条信息渠道,潜在游客最多使用的和最信赖的就是这条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5.
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管理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游客在自然旅游景区的消费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体验过程。游客在自然旅游景区获得的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自然景观本身的质量外.还与景区的游客旅游体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对自然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有关游客旅游体验调查和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分析了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最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游客旅游体验管理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其获取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韶山旅游景区为例,探讨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要素及其对游客满意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各要素对游客满意与游客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区管理者应加强对景区服务质量的管理,以取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景区旅游交通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武陵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2011年10月的武陵源核心景区问卷调查,研究了游客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研究显示:游客中男性比女性更愿意选择乘坐旅游交通工具;中青年游客更愿意享用旅游交通带来的便利;景区主要交通设备相比较,索道与人力轿夫的安全度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环保车与人力轿夫在旅游价格、游览效果、与周边环境协调性三项指标满意度上均占据最高和最低排名;游客对武陵源景区旅游交通总体感受满意度较高,达到了89%。并就提升游客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旅游景区在未来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是,客流量直接关系到景区未来的发展。所以,研究景区游客以及潜在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对景区未来的发展和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游客对五台山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提升游客对五台山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体验形式单一和游客体验质量不高成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ASEB分析方法对嵩山少林景区进行分析,发现该景区的旅游体验模式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有:旅游体验客体和主体必须是真实的;旅游项目必须有明确的体验主题;景区必须注重营造体验氛围,引导游客体验;旅游活动是动态的过程,景区要基于游客心理开展体验营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统合分析法,对过去所积累的有关国内游客感知和满意关系的文献进行客观的分析,以了解二者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以及景区类型对二者相关系数的调节效应。经文献检索、溯洄法,共收集到26篇符合要求的定量研究文献,最后将资料以软件HLM7.0和SPSS12.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游客在景区的实际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的景区,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相关系数的变异程度比较大,景区类型对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相关系数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其解释了方差变异的3.55%.具体而言,风景名胜类景区的游客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文化古迹类景区游客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但研究也发现,除景区类型调节因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高水平变量可以解释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相关系数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向深度方向发展。休闲养生度假取代传统的观光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趋势.养生旅游跃升为人们青睐的旅游新热点.国内对于健康养生旅游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在对国内诸多学者关于养生旅游定义研究、养生旅游分类研究进展、养生旅游市场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关于地区养生旅游的定义、养生旅游的管理模式、养生旅游文化、养生旅游的发展层次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重点提出“地区养生旅游”的定义。同时,对于养生旅游发展层次、养生旅游管理模式以及养生旅游的市场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国内养生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之时,旅游社区发展的和谐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引入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三峡车溪民俗风景区社区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得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操作原则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为解决旅游社区的和谐化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旅游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态度的相关理论,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自编旅游态度问卷,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郑州市、武陟县和原阳县居民和随机对前往开封市和南阳宝天曼的游客的旅游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人对旅游的态度可分为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参与旅游的态度,旅游花费的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4个方面。2.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在旅游花费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上有显著差异;处于省会城市的被试旅游态度明显积极于县城的被试。3.大多数人对旅游持肯定态度,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宣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旅游态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旅游及旅游产业的正确认识是探讨“旅游产业的范围与地位”这个论题的前提和基础。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提出需要将我国旅游中具有产业特性的部分整合构建旅游产业系统,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的“纯经济”问题,夯实旅游产业的理论基础。基于此,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对旅游产业的地位和范围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指出:旅游产业的效益并非随着单纯范围的增大和地位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和范围经济理论、旅游卫星账户(TSA)和旅游产业供应链研究是科学判定旅游产业范围和地位的理性考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85--2010年西安市的经济收入和旅游收入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受旅游收入水平滞后和经济增长水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西安市旅游收入则受其自身收入滞后因素影响较大。此外,文章还引入修正误差项ECM建立VEC模型对西安市经济增长和本地区旅游收入的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短期内西安市旅游收入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本地区旅游收入的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浅析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为实证,从资源、经济发展、交通几个方面分析泛珠三角旅游区域结构实现优化的现实条件,认为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的优化,并对优化了的泛珠三角旅游区域结构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在概括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学科层次角度对旅游学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良性运行及协调发展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学科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属于单科性的应用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对"旅游需求"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的深度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旅游需求”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在对目前教材中混淆“旅游需求”与“旅游需求量”现象进行澄清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三种定义进行了利弊剖析,进而从旅游活动发生过程和社会进步角度,对旅游需求的因子进行了梳理和约束强弱分析。通过讨论文章指出,对旅游需求的认识不能简单化和静止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旅游美学教育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美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美学教学应将审美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强调美学基本原理和东西方美学基本理念的有机渗透;教学方式上应加强“身临其境”式的形象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对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的访谈,考察当地社区旅游发展情况,评估当地社区参与程度、发现限制当地社区旅游发展的因素,从而构建出适合当地社区旅游发展的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