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话语冲突现象普遍存在于交际过程中,冲突话语也是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冲突话语文本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共场所中人际冲突话语的实例,对人际冲突的现象、发生原因及导致的结果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出避免或缓解冲突话语产生的方法,这将会有利于有效采取相应的缓和策略来应对人际冲突.  相似文献   

2.
杨巍 《理论观察》2007,4(6):134-136
语用学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它在社交语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切言语的使用必定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语境与认知的关系及语境与话语的关系有助于交际双方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日常的话语实际中,交际双方往往希望彼此间真诚地合作交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交际双方往往违反合作原则,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表达对象的某种性质、程度。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汉夸张辞格的语用预设、语用特点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夸张辞格是如何故意言过其实以取得特殊的语用修辞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理解离不开语境要素.事实上,话语标记语是连接话语与语境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框架,重点考察了逻辑连接标记语so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言语行为及语用效果.其中,逻辑连接标记语so的主要语用功能表现为推导标记、话题标记、意图标记及话语填充标记.  相似文献   

5.
杨会琴 《改革与开放》2016,(17):121-123
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借助具体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突显命题内容、制约话语信息、表达说话态度等语用功能.言语交际者应增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意识,准确传达或理解话语内容,确保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各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交际双方有时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敌对的现象,交际常常以失败告终,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本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为例,分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即教师需要提高跨文化意识;为外国学生提供语言环境;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陈锋  邓大飞 《黑河学刊》2013,(1):146-148
为了调查新升格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社交语用能力情况,让学生按照给定情境自编并表演对话的形式收集了语料。在给定社会情境中收集对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了解"请求"言语行为使用的前后语言语境。但未能体现社会因素对交谈双方的影响,未能体现出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力、行为的难易程度等,这些语言外因素是通过起始话语和辅助话语的使用情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魏瑶君 《理论观察》2012,(6):120-121
近年来美剧中有关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冲突的作品数量可观,成为荧屏收视的热点。正确处理其冲突是建立一个和谐家庭的关键所在。以会话分析和礼貌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美剧中的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的冲突性话语展开分析研究,从而界定冲突话语中父母与青少年子女间冲突采取的启始模式,探讨冲突性话语是如何开始的,以及以这些模式中所隐含的面子威胁行为。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说话人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并对听话人如何在动态交际中进行认知推理来理解语用模糊的话语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语用模糊可以看作是关联理论明示原则指导下说话人的一种特殊语言表现形式和明示策略。一般情况下,关联理论可以指导听话人对日常交际中的语用模糊做出符合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阐释。说话人合理运用语用模糊进行交际,听话人又恰当地建立语境关联,会帮助交际双方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笨花》因为和作者早年的《棉花垛》有相似之处而受人非议。《笨花》以乡土叙述的方式描绘了河北农村的风土人情,但是《笨花》中还混杂了多种西方话语,即宗教、女性话语和民族解放话语,这些与乡土社会本应是相抵牾的。然而作者为了塑造乡土社会的和谐风貌,通过对各种话语的挪移,而使它们与乡土叙述的冲突彻底消解,造成了文本张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